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6-06-18 18:49程文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评语写作水平作文

程文华

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病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语文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音乐教师可以教学生学唱一首歌曲,美术教师可以画一幅画让学生模仿,但语文教学却不能这样,对作文这一块的教学硬是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因此,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疼”的问题,对症下药。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切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产生求知欲的内驱力。因此,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应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那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写作内容要“现实”

作文的命题很重要,一个好的命题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地想一句写一句,没有一个整体构思,作文整体结构凌乱,让教师读完这篇作文都不知道学生写的主题是什么。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时,要力求贴近“现实”。所谓现实,就是指学生在现实中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的事物,用这些来作为写作的题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要学生写与人物方面有关的作文,就要求学生以自己为原型,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外貌、爱好、性格和理想写出来,这样学生肯定感到有话可写,也乐于去写。

再来看鲁迅的《故乡》中的一段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鸣鸣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冬天的景物,没有添加任何的修饰,仅用了“阴晦、冷风、苍黄、横着、荒村”这些词,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一种悲凉的心情。为什么会让读者有这种感觉呢?这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写出这么好的句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学生生活在自己真实的创作中,学生就更有兴趣写作了。

二、材料的积累

现在的学生每天只是单纯的学习,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也不关心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对新闻更是不闻不问,缺乏写作的材料,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多多欣赏大自然优美的画面,充分体会社会上多姿多彩的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提供方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模仿能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方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所以,让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学会模仿名作家写作的方法,深刻体会他们用了那些语言去描写人物和景物,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黄蓓佳的《心声》一文中的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想读《万卡》这篇文章,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而学生为什么喜欢李京京也是同一个理由。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这些经典文章时,认真体会、感受,自觉模仿别人怎样在写作中抓住读者的心。这样慢慢地培养、锻炼,不但给学生增加了写作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学会观察、思考

观察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有不相同的感受。所以,观察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不仅反映本人的所见所闻,还带有个人的所思所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习惯。当学生看到一棵大树时,就要思考:它的外形像一把撑开的伞,还是像一朵蘑菇,或者是其他东西更恰当些?这就是让学生感受外在的形象变成生活语言的乐趣。

五、评语要鼓励

要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语文教师给学生写评语也要讲究方法,应该多加以鼓励。因为这样有可能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从而培养起他们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比如,一个学生每次作文都不写,问他几次都说不会写,经过教师的多次开导,他终于交作文了,那么,不管他每次写的作文多差,教师都要给他鼓励的评语,慢慢地,这个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作文的水平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评语写作水平作文
满腹狐疑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Pocke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