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2016-06-18 17:45尹雪梅
成才之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尊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尹雪梅

摘 要:当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时,教师应当正确把握学生独特体验的度。关注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好则引之,关注学生思维的正确性——误则正之,关注学生思维的清晰度——迷则引之,引导学生实现正确的个性化文本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尊重;独特;体验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40-02

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体验、理解。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新的问题日益突出: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点头称赞,对所有的回答都赞不绝口,甚至大声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坚决要有独特体验,单个说,小组讨论,课堂上呈现热闹非凡的场景,教师步入“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误区。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偏离预定轨迹时,教师应适时把握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度,从以下四方面关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实现正确的个性化阅读。

一、关注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好则引之

多元思维也叫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从思维对象的本来面目出发,极大地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用黑板作画的方法,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多元思维的过程。师:请大家想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应画些什么?生:先画篱笆。师:篱笆要画得密还是疏,为什么?生:要画得疏一点。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的意思是不密。生:还要画小路。师:是怎样的小路?为什么? 生:因为是“一径深”,所以要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学生跃跃欲试,讨论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争论得更有趣。有的说:“当然要画蝴蝶,不画蝴蝶怎么表现‘儿童急走追黄蝶呢?”有的说:“不要画蝴蝶,诗中说‘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了更深入地促进学生体验,李老师提示:“注意是‘追黄蝶,而不是‘追蝴蝶。”一学生得到启示:“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黄蝶也是黄的,分辨不清哪是黄蝶哪是菜花,所以还是要画黄蝴蝶的,不过要画在菜花丛中。”又有一位学生接着说:“蝴蝶应该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触角,显得更有意境,更能把‘飞入菜花的‘入表现出来。”……一首简简单单的《宿新市徐公店》,通过李老师的点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断涌现,一幅幅悠闲的田园风光在头脑中浮现。有这样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的多元解读能力还用担心吗?

二、关注学生思维的正确性——误则正之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得出一些新颖、独特的感受,这是很好的。因为在创造性思维的特性中,思维的发散性能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发散水平;思维的独特性能从质上反映出思维的本质。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思维的正确性。请看一位老师的识字教学片断。师:谁来说说识记“照”字的方法。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日”加“刀”加“口”加“四点底”。生:我编了个歌诀:一轮红“日”“召(照)”着大地,农民伯伯热得脸上流出四滴汗珠。师:这方法不错,大家为他的独特体会鼓掌。上面的片断中的记字方法,都是学生主动建构,个性体验的结晶,从方法上来说是可取的。老师提倡多元体验,有创意表达的立足点也是对的。不过从第二首歌诀的内容来看,其价值导向就出现了偏差。如果老师把它作为最富有创见的独特体验,大力赞扬,并让其他学生为之鼓掌,而没有加以引导,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呢?这样的多元思维是很危险的。因此,教师在“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同时,应给予适时点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慨之余,不由想起了一位老师在教“聪明”一词的情形。当时学生发现颇多,创见迭出。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发现‘聪包括人的四个器官:耳、目(‘聪的‘丷像人的眼睛)、口、心。”老师接着顺势总结:“是呀,耳目口心,是人的四件宝,这四件宝合在一起,正好是个‘聪字,‘聪字后边所以加个‘明,是因为这四件宝要日日用,月月用,日久天长,你们就会变得聪明起来了。”通过这位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同时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三、关注学生思维的清晰度——迷则引之

学生的思维具有独特性,对文章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当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感知产生摩擦、碰撞,而形成对问题的新认识时,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反映。某位老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在请学生诵读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那个段落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老师,我觉得课文太夸张了,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而邱少云却纹丝不动,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呀!”英雄在烈火中的壮烈牺牲,遭到学生们的怀疑,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学生们的年龄小,对有些事情理解不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这时,这位老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具有顽强意志力的感人故事(如张海迪、桑兰等),与身边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相比,让学生体会到人的意志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在内心占的分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邱少云为什么能够如此坚强,如此严守纪律呢?” 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如同拨云见日,深刻地感受到邱少云内心装着战友安危,装着部队存亡,装着整个战役的胜败,他的“纹丝不动”就不再那么不可理解了。

四、关注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浅则深之

浅则深之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深层次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只满足于表象,要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现认识事物的本质。思维的深刻性正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予以关注。请看以下案例。师:小猴子在下山的路上还会看到什么呢?生:他会看到美丽的野花,可能他会摘一朵送给妈妈。生:小猴子会路过一个葡萄园,熟透的紫葡萄一定让小猴子口水直流。生:小猴子会看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他和蝴蝶捉迷藏呢。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很有趣。你能把小猴子后来在路上还会看到什么,遇到什么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吗?出示填空: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师:大家观察已下山的猴子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生:小猴子很不高兴,耷拉着脑袋。生:他用手挠头,想着他怎么回去跟妈妈交代。师:是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猴子高兴起来吗?生:我会对他说:“你以后可不能三心二意啦,拿到一个东西要放好,不要看到别的东西又丢了。”生:小猴子掰了玉米,如还能拿东西的话,还可以摘几个桃子一起带回家。师:刚才的几位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我觉得这是只很挑剔的猴子,他总是想得到更好的东西。生:老师,我不这样理解。我认为小猴子在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快乐。师:不错,你们的想法都很有见地。可你们想过没有,小猴子下山有目的吗?假如你是小猴子,下山的目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办?生:假如我的目的是又吃玉米又尝桃子,我就把两样都拿上山。师:假如我也是小猴子,下山就是要散散步,观赏大好风光。师:最后结果如何呢?生:小猴子应该兴高采烈地空手回家。师:孩子,你们的回答太精彩了!(出示一幅高兴的猴子图)你们看,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不再愁眉苦脸了,他笑得多甜呀!案例中的老师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儿童思维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以口语交际为载体,以灵动生成的教学形态促发学生向非传统的学本反叛,从而唤醒儿童对文本认定的本象。以“小猴子不断追求更好”作为问题的起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思索,学生的思维沿着课文的价值取向得到发展。这样,既尊重和保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既发展了“异”,又求得了“同”,称得上是一种新文化的定位和对教材的重新审定。

五、结束语

在语文课堂中,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偏离预定轨迹时,教师应适时把握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度,引导如雨润物“细无声”,独特体验“潜入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得出独特、正确、有见地的见解,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得到思想启迪,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于京京.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牟英.小学低段学生写作能力养成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2(18).

猜你喜欢
尊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