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的艺术批评

2016-06-18 22:39符鹏
读书 2016年6期
关键词:脉络手册议题

符鹏

艺术批评在当代知识界并没有什么好名声。一方面,批评界的状况混乱,但凡略有常识者,便可以对艺术品头论足,而真正有思想含量的批评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现实复杂,多数批评家对于艺术之外的社会生活,缺乏深度理解,批评文字成了西方大词的试验场。不过,这种不理想的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近些年,不少艺术家和批评家逐渐摆脱审美自律的迷思,开始强调艺术介入日常生活,参与社会进程。但是,这些诉求往往急于提升对象世界的理论品质,相应的表达充满大而无当的概念判断。换言之,这种调整和反思的方式,仍然受制于西方话语的内在形塑,并不能推进知识生产层面的实质进展。因此,如何真正激活艺术批评的思想能量,成为当前极具挑战的知识工作。

《艺术手册》的出现,让人看到可喜的端倪。批评是一种比喻性语言,艺术批评以间离化的方式,整理并重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意味着,艺术批评能否以饱满有力的现实感面对艺术实践,决定其思想含量的高下。然而,现实感不能止于日常经验的观感,而是与批评家的历史意识密不可分。在《艺术手册》的发刊词中,主编黄纪苏、祝东力将这项批评工作置于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等)与现实互动方式的演进脉络之中。他们特别强调,九十年代以来,艺术越来越堕入小圈子的黑话呓语,丧失对公共问题发言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沦为空洞的形式表达。因此,《艺术手册》的旨趣,乃是“试图从思想探讨艺术,以思想介入艺术,把艺术重新放回公共讨论的空间”。

从表面上看,这种诉求并无特出之处。如上所言,不少自觉转向的艺术实践与批评,都已意识到以(西方)思想介入艺术的必要性。至关重要的是,哪种思想?如何介入?在我看来,这里所谓的“思想”不是与感觉对立的概念论述,而是充分渗透在活生生的生活感觉之中,是一种关于现实感的特殊知识。事实上,这些未曾尽言的意旨,以不同的批评方式落实在各辑各篇的研究案例。尤为特别的是每辑特设的“研讨会”栏目。这一栏目围绕当前艺术批评中的关键性议题,通过邀请相关学者随谈互动的方式,透视这些议题的历史脉络、构成逻辑及其现实境遇。

在已出版的五辑中,这个栏目关注的议题包括:现代主义思潮的再反思、文人画的现代命运、油画与当代社会、劳动美学等。细查这些议题展开的理路,不难发现,讨论者在整理已有论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将那些过度依赖西方理论的眼光相对化,寻绎其源流脉络,辨明其分寸得失。不仅于此,这些整理还特别注重分析各个议题所处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尤其是它所对应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与经验实感。基于这些包含着现实敏感性的整理方式,“研讨会”议题的反思便区别以往流行的空泛批判,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颇有启发的认知路向和经验入口。

可以说,寻求现实感成为《艺术手册》重塑批评意识的起点。不过,如果不对此加以辨析,很多人会倾向于将之理解为时下流行的文化研究模式,即症候式解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显然,《艺术手册》对现实感的追求并不同于这些流行的学术潮流。这种诉求首要的认知任务是,一方面,充分意识到那些决定着当代社会基本面貌的观念要素的构成方式;另一方面,又敏感察觉其背后不能被这些要素完全制约的生活世界的经验动向。就此而言,任何置身事外的批评者,都无法获得这样兼顾的批评眼光。

然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现实感的寻求,不是某种有限的、自足的认知工作。那些结构性的认知要素并非不证自明,它之所以成为当代社会的决定性观念,乃是在长时段的历史实践中生成、竞争并凸现,关联着相应的历史理解、价值诉求和关系脉络。因此,必须将这些要素回置到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准确认识其历史内涵,才能获得把握现实感的路径。不过,重建观念脉络的历史场景,并不足以通向现实感。这种主体品格的获得,不仅依赖于观念史的线性演进,而且指向观念背后的感觉逻辑。事实上,历史实践不能被简化为观念层面的因应或辩难。这些观念的生灭消长,同样与历史主体特定的生活经验、情感结构和性格气质密切相关。如果批评者不能体察这些无法通过观念概括的层面,那么,所谓的现实感便容易堕为纯粹的结构性现实关系,缺乏回应人心人情的伦理力量。

目前来看,《艺术手册》的许多文章,都显示出这种渐趋自觉的批评意识。譬如《戏剧和剧场的历史碎片—李畅访谈》(第三辑)一文,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李畅对戏剧和剧场的历史理解,而且能够体会到老一代艺术家建立这些理解的经验条件和情感氛围,以及他们由此推动历史实践的工作方式和过程。刘岩对说书人与当代史之间关系的钩沉,同样具有这种批评品格,在《说书人与当代史—〈田连元自传〉与〈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对读》(第五辑)一文中,他对两位说书艺人历史命运的梳理,既关照其与不同时代社会体制的互动方式,又深入他们对特定时代氛围的感知、理解和回应。以此来看,他们的人生选择,不止是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形塑的结果,同样也包含着性格气质、个人遭际与成长氛围的引导和左右。

《艺术手册》以现实感重塑的批评意识,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变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即便这些努力尚不足以充分激活当代艺术批评的思想能量,但由此形塑的批评话语的朝气与活力,为我们深入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交错复杂的动态结构,探究其中充盈的人情脉动与历史势能,提供了充满可能性的反思空间。

(《艺术手册》第五辑,中国书店二○一五年版)

猜你喜欢
脉络手册议题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四川非遗类旅游纪录片发展脉络浅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