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落,大世界

2016-06-18 07:52庄菊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沙子植物探究

庄菊兰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7-02

自然角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学会观察、学习探索的窗口,是幼儿发现自然、认识自然的智慧角。《指南》中明确指出“环境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如何才能使自然角突破以往的静态设计,使之“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可以引发孩子随时关注、探究和与之“对话”的场所呢?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思考:

一、自然角注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作为探究内容

兴趣是促进幼儿观察与探索的源动力,幼儿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能产生主动观察的动机。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主要依赖于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在幼儿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自然角材料才能引发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

在班级的自然角中,我们通常会与孩子共同寻找生活周围他们感兴趣的各种材料来作为自然角的内容,这些材料大多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发现。例如:在一次到万石植物园春游活动中,一种用手一碰就会自动合拢的奇妙植物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我立即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含羞草带回了我们班的自然角中,并请来了一名在农科所工作的家长与孩子们共同交流讨论有关含羞草的相关经验,大大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位家长还特意带来了一些奇异的植物放在自然角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每天都兴趣盎然地围拢在自然角中进行观察与交流,过后,孩子们仍余兴未休,纷纷从家里带来了他们自认为很奇妙的植物如“会长头发的小猪”等放在班级自然角里种植,使得自然角迅速地与幼儿之间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互动。 此外,幼儿亲手种植的各类植物也是他们观察的热门物,他们亲近这些植物,关爱这些植物,每天围着自然角饶有兴趣地进行多种植物生长的探究小实验。如:葱和蒜一样吗?植物能倒着长吗?植物都喜欢温室吗?没有土植物能活吗?等等有关植物的小实验。幼儿天生对小动物有着不可理解的亲近感觉,因此,自然角里还有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小乌龟”“小蝌蚪”“蚕宝宝”,有他们亲自去寻找和捉来的“蚯蚓”、“蜗牛”等,这些动物都是孩子们熟悉和关爱的“宠物”,孩子们争着为小动物们建造温馨的家,他们关心这些小动物长什么样?喜欢吃什么?关心它们有没有眼睛?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变化?甚至关心它们的血是什么颜色的?小动物们成了孩子们亲密的“朋友”。事实证明,提供来自于幼儿身边的、幼儿熟知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做为探究的内容才是幼儿园自然角中所需要的,是幼儿所需要的。

二、自然角注重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景点燃种植热情

幼儿对自然物的喜爱往往是先被其外在的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等外形特征吸引,渐渐的由欣赏美逐渐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进而主动探索。而枯燥的静态摆设的各种植物对幼儿来说难以激发起他们心底的观察欲望。因此,我注重创设“趣味性”的自然角探究氛围,吸引幼儿来关心、爱护、探索自然角的动物和植物。

1.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利用身边的自然材料和废物制作各种造型精美的种植容器。如:单调的可乐罐变成了可爱的娃娃花瓶、小火车种植筐和有趣的小鸟花盆;一个个废旧皮球连在一起变成了种着不同植物的毛毛虫;多余的煤气灶排气管变成了机器人种植区。这些有趣、别致的种植容器装扮了自然角,点燃了幼儿的种植热情。

2.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创作各种浇水工具和测量工具,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关爱。如:一到双休日,植物浇水成了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可乐瓶和输液管设计制作了能控制水流量的浇水工具,把不同材料的麻绳、海绵、鞋带等系入瓶中,进行悬挂式浇水等;孩子们还自制了各种可爱的动物测量尺、长积塑拼接的可伸缩螃蟹尺和回形针制成的吊尺等,在测量植物的同时体验了技术设计的过程。

3.创设富有田园气息、童话般的种植环境,激发幼儿持之以恒进行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积极性。如:排气管变成的机器人头上长出了弯弯曲曲的菜豆苗,就像一条条长卷发;娃娃农庄的童话小屋住进了喜欢阳光的地瓜宝宝,每天努力地向明亮的窗口生长着;既节省空间又方便孩子转动浇水的水车里搬来了各种爱喝水的植物,种着各种豆宝宝的鸡蛋壳变成了“拔萝卜”故事中的小花猫、小老鼠、老爷爷、老奶奶和小姑娘每天吸引着孩子们关注的目光。

三、自然角创设推进式的问题引领幼儿深入探究

自然角探究内容的深入要依靠问题的推进,对于孩子来说,探究的问题过于单一或探究过程太短暂都会影响他们的兴趣和坚持下去的恒心。因此,我时时关注孩子的反应,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通过与孩子一同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焦点问题,引导孩子们将零散的观察组合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渐进系列。在一个系列活动中,各探索活动有序进行,前一个活动生成后一个活动,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延伸,逐渐形成系列。系列中的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一个孩子们想要探究解决的问题。如“谁帮助马铃薯长得更好”系列探究活动,一开始我只是让孩子们带着“尿液是否能当作植物的肥料?”的问题去观察、去实验、去验证,随着问题逐渐展开,孩子们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这时他们又产生了“要施多少肥料马铃薯才长得好?”“怎样让躺下的马铃薯重新活起来?”的疑问,引伸出新的探究内容。又如:“植物喜欢在哪里生长”系列活动,孩子们在讨论 “娃娃农庄”中应该种植些什么时,我抓住了孩子们的一些焦点问题,及时引导孩子展开争论。继而引导孩子们通过“植物喜欢住在暗暗的房间还是亮亮的房间”、“植物能从迷宫中走出来吗?”等一系列小实验的观察、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想。一环环的问题把孩子们的探究不断推向深入,使他们一步步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经验,真正成为自然角的小主人。

四、自然角的探究成为主题探究活动中的补充与延伸

在以主题为中心开展系列活动的大背景下,自然角的探究内容可与主题教学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与促进。在我们的自然角中,有许多探究内容是主题活动的扩展和延伸,许多自然角的探究内容又扩展到主题活动的研究中,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学会及时捕捉幼儿间的对话,关注幼儿兴趣,提取有价值的素材,在系统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如:在一次参观社区果蔬超市的活动中,几个孩子围在一个卖地瓜的摊位前议论纷纷。仔细一听,原来他们是在争论有关地瓜的大小与根的关系。有的孩子认为大地瓜是个大种子,它的根一定长得粗、长得长。有的则认为大地瓜与小地瓜都是地瓜,它们的根会一样粗。还有的说绿豆的种子那么小,它的根一定很小很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就引导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地瓜、洋葱、马铃薯、大蒜头、花生、绿豆等各种大小不一的种子,分别架在漏斗状的透明饮料瓶里,在水中养殖,并放置在自然角中观察实验。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这些种子陆续长出了像胡须一样的根,而且惊奇地发现:并不是大种子的根就又粗又长,而小种子的根就又细又短。在这个小实验基础上,孩子们又相继在自然角生成了“枝能长出根吗”“根的力量大”等一系列观察实验。经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真正内化的经验,而且懂得了结论要以观察的事实为根据,获得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如:幼儿在自然角中进行了“茄子喜欢在哪里生长”的种植小实验后,对沙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认为沙子是埋在泥土中的,有的在争论沙子和石头的关系,有的还认为沙子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发现孩子的争论正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开展了关于《沙子》的主题活动,通过“沙从那里来”、“沙子本领大”、“好玩的沙漏”、“一堆沙子有多少”、“可怕的沙尘暴”等一系列活动,孩子获得了对沙子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总之,自然角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是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我们惊喜地发现:“活”起来的自然角正在逐渐地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孩子在实践中养成了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丰富的信息;在操作中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的方式。从此,自然角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摆设、而是一种活的课程……

猜你喜欢
沙子植物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一粒沙子的历史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粒沙子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