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浅析“公务员热”现象

2016-06-17 15:02张丽芳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

张丽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出现了大规模的“公务员热”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可以将“公务员热”的原因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从大学生角度,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就业偏好的选择;其次,从家庭角度,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家庭在一定的教育投入下,寻求“产出”最大化的结果;最后,从高校方面,一些专业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不匹配,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结构失业的问题,为了走出“毕业=失业”的怪圈,许多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公务员考试大军中。从宏观层面来说,公务员考试不仅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关系到人力资本在各行各业的分配,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为使公务员考试降温,毕业生应根据自身所学及偏好,使自己所学专业技能得到最大发挥。家长应把眼光放长远,运用边际效用分析,使自己的子女一生的效用达到最大化。高校要适时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调整专业的设置。

关键词:公务员热;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

一、当前“公务员热”的形势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针对大学生要多渠道促进就业。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49万人,预计2016年我国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将达到770万左右,而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在70%左右徘徊,再加上约700万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初高中毕业以后学生来说,2015年全国新增青年学生劳动力约为1500万人,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近几年公务员主管部门进一步放宽对公务员的报考条件,打破了户籍的限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公务员考试的大军师中。根据国家公务员网对近六年国家公务员统计数据可以看到:

公务员考试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计划招录2.7万人,比2015年招录人数增加5000多人,但是面对庞大的报考人数来说,公务员的招录人数远远不能满足报考需求。“公务员热”居高不下,成为继高考,考研之后的又一大考。根据国内一项针对11所高校的2000多名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34%表示希望去政府事业单位工作,30.7%的学生希望到外企工作,24.5%的学生愿意去国有企业,7.5%的学生愿意去民营或私企。由此可见,公务员是高校应届生的主要选择。

二、“公务员热”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偏好的选择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偏好是指假定给定任意两个消费束(x1,x2)和(y1,y2),消费者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对它们进行排序。这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决定其中一个消费束的确比另一个要好。如果消费者偏好一个消费束甚于另一个消费束,这就是说,只要有机会,他(或她)就会选择一个消费束而不要另一个消费束。[1]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在就业中总是偏好于工资待遇好,工作稳定以及工作环境较好的工作。

公务员工资的调整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2016年公务员工资标准,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江苏、浙江这些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的省份,其公务员的月收入平均为3000元以上。以上海的公务员为例,上海市公务员工资调整后为每月5日和25日两次发放。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各种补贴以及各种津贴,各种收入加起来为6000元以上,其工资相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较高。公务员的工资在整个社会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次,工作的稳定性也是公务员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方面。2014年国家正式取消报关员考试,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这方面人才需求的减少,高校毕业生面临失业的压力。与此相比,公务员的工作相对稳定使得公务员成为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工作环境也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看重的。户籍制度的限制使一些高校毕业生不能在经济发达,就业前景好的城市得到长久的发展。而国家公务员考试打破了户籍制度的限制,使一些可以考上东部沿海城市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在较好的工作地点得到长足发展。与此相比,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其能力的限制或数量有限,不能解决或全部解决公司员工的户籍问题。所以公务员是一些希望有好的工作环境的高校毕业生的最优选择。

(二)家庭成本-收益的选择

家庭是高校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或唯一来源,父母的鼓励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就业的选择。父母鼓励子女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是“公务员热”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成本-收益角度,父母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他们想要的较大的收益。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在经济学上的解释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的解释为,生产中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2]当高校毕业生考上公务员时,其收益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对考生的收益和对考生家庭的收益。对考生的收益如前所述可以分为较好的工资待遇、工作稳定以及较好的工作环境。从成本-收益角度,一些父母认为与在子女考公务员的经济投入相比,其心理上的满足感所带来的收益较大,所以许多父母鼓励子女参加公务员考试。

(三)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高校一些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使一些专业的学生面临结构性失业,为改变自身就业状况而热衷于公务员考试。

从经济学上讲,结构性失业为,即使不处于经济衰退时期,长期性和习惯性失业仍然存在,这张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3]2016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与农民工的“用工荒”并存,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突出。3月1日,中新网财经频道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初,北京的用工缺口达到52%,上海求职者的缺口为44%,广州求职者的缺口为28%,成都求职者的缺口为7%。2014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从以上数据看,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就业压力,而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结构与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结构不匹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4]

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当一个行业的CIER指数大于1表明该行业就业市场中劳动力需求多于劳动力供给,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当一个行业的指数小于1时表明该行业就业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多于劳动力需求,该行业的劳动力存在就业上的压力。根据2015年第四季度行业CIER指数显示,就业形势较好的行业有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以及期货等,其CIER指数高于5。就业形势较差的行业有会计、审计以及能源矿业等。而在高校报考的热门行业中医学、会计位于前列,这种趋势使得高校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行业不符的就业现象,这种情况不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对于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也会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高校毕业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发挥,造成人才浪费。一些就业相对困难的学生为了改变就业难的现状而投身到公务员考试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务员的热度不减。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减少结构性失业,适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结构的调整高校专业的设置,做出有利于学生的选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减少一些学生投入到考公务员的大军中去。

三、“公务员热”的影响

公务员考试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有志气的青年投身到国家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但是大规模的“公务员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人力资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人力资本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和建立起来的。其核心在于说明人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许多国际经验表明,人力资本在实现经济赶超和保持科技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科技进步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当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事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人力资本的发挥正是解决上述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5]高校的大学生正是我国优质人力资本的来源,大学生也最富有创新思维,是未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突破口。而现行的“公务员热”无疑会造成我国人力资本的浪费。在未来,中国的发展要靠人力资本,想要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都要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而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进一步改进。[6]

(二)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

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约占GDP总量的4%,但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人才的流失。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由于国外更好的发展前景或更好的待遇而纷纷流向海外。此外一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活专科生为了降低就业压力或为了安稳,纷纷流向考公务员的大军中。国家在教育领域里的投入未能得到较好的回报,对国家的社会资源造成浪费。因此,国家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和创业的同时,应大力拓展高等教育人才的就业渠道。同时对于高科技人才给予应有的物质报酬,防止人才的外流。

四、解决“公务员热”的措施

以上对于“公务员热”的原因从毕业生本身、家庭和高校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为使“公务员热”降温,从毕业生本身、家庭和高校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我国的人力资本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从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

高校毕业生在进行就业偏好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需要在经济方面做出调整与转型。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才能充分的发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一名经济学的大学生为例,其毕业后可以选择去政府部门,做一些简单或固定的工作,其所学的专业知识不一定得到发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如果其在相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他可以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的知识,使公司的经济效益或规模效益达到最大化等,从而使自身的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也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偏好时,充分考虑自身才能的发挥,不仅要实现个人价值更要努力实现社会价值。

(二)从家庭方面

边际效用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它是最后消费的那一单位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其投入与产出存在差异,此时从家庭方面父母要运用边际效用分析的方法,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如果其子女选择在企业发展,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其收入不会太高。但是父母在帮助孩子择业时其眼光应该放长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利政策的制定,未来个人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工作收入的边际效用会在以后时间内不断增加。同时父母应充分考虑到子女所学,使子女的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从高校发面

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更加关注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合理设置专业,不能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减少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同时,高校还应关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使毕业生的才能够在相应的企业单位中得到更好的发挥。一方面可以避免毕业生盲目加入考公务员,一方面可以使人力资本得到最大的发挥。

五、小结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公务员仍然是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就业偏好的选择外,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以及一些专业的就业压力,使“公务员热”居高不下。这一现象不仅使社会资源造成浪费,更使我国的人力资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使高校毕业生更合理的就业,更为了使我国的人力资本得到更好的发挥,高校毕业生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国家的需要,在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家庭角度,父母在鼓励子女择业时,要把眼光放长远,使子女所从事的工作不仅能带来收入和心理上的满足,更能使子女在未来收益,使子女的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高校方面,在专业的设置与招生方面要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减少未来学生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失业。总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因找寻符合自身所学知识的相关工作,不要盲目跟风参加公务员考试,使自身的才能得到发挥,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本,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伯南克.中级宏观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陈婧.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17-18

[5]付宇.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4-5

[6]李磊.蔡昉: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J].今日中国论坛,2014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