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焕焕+李剑
摘要:技术进步是否一定会产生社会福利,本文将基于Stackberg竞争模型进行分析为什么技术进步会带来生活水平的上升,为什么在有些会导致资源配置产生严重扭曲,从而使社会受损。
关键词:技术进步;社会福利;Stackelberg竞争模型
一、引言
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技术进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创新型技术进步;另一种是节约成本型技术进术步。前者主要是指在新观念或理论的指导下新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并投入市场,如苹果手机。后者是指采用新的设备或工艺等使得企业的生产或销售成本得以下降,如用机器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等。技术进步被认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泉,在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从而对社会福利产生积极影响,所以不遗余力的提倡创新和诱导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然而技术进步并非总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有些时候技术进步反而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扭曲社会资源,带来资源的浪费。本文在Stackelberg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技术进步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
(一)基本模型
Stackelberg模型是由德国经济学家Heinrich von Stackelberg在1934年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是:考虑只有两个企业的情况,企业1率先进入市场,通常称为市场领导者;企业2随后进入市场,通常称为市场追随者。给定企业1的产量,企业2选择自己的产量使其利润最大化。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企业1可以预测到企业2的产量,从而选择自己的产量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博弈均衡可以通过倒退法求得。
基本假设:
1、两个企业,企业1,企业2;
2、企业1率先进入市场,为市场领导者,企业2随后进入市场,为市场追随者;
3、两企业生产的产品完全同质,且产量分别为q1,q2,成本分别为c(q1),c(q2)。
4、市场的反需求函数
为简化我们这里使用线性需求条件,并对假设③④做细化假设如下:企业的边际成本均为c,固定成本为0;
可以看出,在Stackelberg竞争条件下,企业1利用自己的先行优势,增加自己的产量,这虽然会降低企业2的利润,进而损害整个行业的利润,但是由于市场产量的提高压低了市场价格,从而惠及消费者。
(二)模型拓展与推导
假设:两个企业,企业1和企业2,它们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并进行Stackelberg竞争。企业1的边际成本为c,企业2的边际成本为简化为0,市场反需求函数为简单的线性形式,p=1-q,p为市场价格,q为总产量。
1、企业1先行进入市场的情形
假设企业一率先进入市场,为使研究的问题有意义,假设0 在第二阶段,给定企业1的产量,企业2选择自己的产量最大化自身利润: 得出在企业2率先进入市场的情形下,企业1的技术进步既可能降低又可能会提高社会福利。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在Stackelberg竞争模型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论是在技术落后企业率先进入市场的情形或者是在技术先进企业率先进入市场的情形下,其落后企业的技术进步将会既可能降低又可能提高社会福利。技术落后企业的效率改进无疑会提高自身利润,但会降低技术先进企业的利润,消费者剩余也会增加,最终的社会福利结果取决于产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变化的大小。 (二)政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技术进步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非是我们一直认为的能够改善社会福利,而是具有不确定性。虽然有时候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扭曲,但从总体上而言,技术进步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它可以增加社会生产、节约社会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就业,因此对企业技术从事科研活动,促进技术进步我们应当予以积极支持。 1、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各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各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能够激发各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生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2、大力鼓励企业创新,增强技术进步能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支持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支持研发等,促进技术进步。 3、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扶持。坚持把技术进步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指导企业用好加大技术进步财税支持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作者单位:商丘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6). [2]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制[J].经济学动态,2002,(10). [3]程晓农.重新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于结果[J].当代中国研究,2003,(1). [4]李长英.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