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群
[摘要]英语语法知识是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英语语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以及对目前体育院校大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现状的分析,就体育院校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体育院校大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院校 大学英语 语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247-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英语的地位日益显著,因而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各个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之一。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是国内教学的热点话题。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六年时间里,英语学习可以说是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主。那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是否还有必要进行?2004年由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促进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际中通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1]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大学院校英语教学的方向是注重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即交际能力,而非语言知识,即语法知识。据此,一些人认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应该取消或至少淡化;还有一些人认为应该继续强化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那么,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到底应向何处去?笔者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究。
二、英语语法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回顾
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一直是外语学习与教育的首要方法。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主要是以语法和翻译为主的教学方法。二战后,由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改变,原有的讲法教学方式将无法适应社会对于人才教育的需求。在同一时期内,语言学理论的主导方向是乔姆斯基所倡导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弊端。
20世纪70至80年代后,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自然法(Natural method)相继出现,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几乎被抛弃。二者认为,语言学习不是推理,而是人内在自然能力的作用,即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有内容可谈即可等等。其中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及Halliday功能语言学理论尤为突出,从此出现了交际教学法。此教学法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与交往,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再一次被放在了一个次要的地位。[2]自然法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外语,认为学习语言是潜意识的行为,人们可以逐渐地学会语言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其规律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语言。
在我国,外语教学方法的运用一直受到西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使用语法翻译法。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的突出,交际法出现,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频频出现,由此,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近几年来,人们在进行各类考试试题的比例安排,以及设计教材的内容中,语法所占比例急剧减少到了10%左右。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使得人们重新认识理解了语法概念及其作用,新的语法教学方法的出现以及语法教学理论的更新,使得语言学家们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与探究。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语法技能(grammaring)的概念。其认为语法不仅仅是知识,同时也是技能。语法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集中的、交互式的活动。Larsan-Freeman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功能语言学重要代表人物Halliday认为,在表达意义的语言体系当中,语法的意义、形式,以及结构等应综合考虑运用。Wilkins以及Canale等语言学家认为要想发展语言这种创造能力,就需要全面充分的学习并运用语法知识学习者,这样就会促进语言创造能力。[3]研究者Skehan曾说过:如果牺牲句法以使交际进行,这对于语言发展及提高会有消极影响。[4]
三、体育院校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一)从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看
体育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较弱,语法知识基础更是极其有限。众所周知,大学生们在经过了六年的中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学教师极其重视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配备大量的练习及测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仍然按部就班地重复进行常规的语法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其结果注定是无效的。一是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具备中学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而且大学生英语主要培养的是语言交际能力。二是重复机械的语法教学缺乏激励性、创新性,那么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对语法学习课产生反感。中学六年的集中英语语法培训与学习过后,体育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依然较低,如果重复教学,学生们会失去兴趣,通常大学的常规的英语语法教学不过是原有的语法知识的重复,是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二)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
韦德尔(Wedell)说:“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经过多年的学习之后,学习者仍然不能在各种情况下始终如一地写出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或者说出能被理解的简单的话语。让学习者能够表达简单意义的办法之一,就是从开始就讲清楚语言的句法规则。”在体育院校学生未来的工作里,英语的实际运用目前来看并不广泛,只需要一些基本词汇与最基本的句式进行简单运用及交流及可。那么,我们大学教师目前的英语语法教学工作就是怎样从大量繁杂的语法规则、定义中进行归纳、总结,化繁为简,掌握其规律与共性,为体育院校的学生创建一条简洁、实用、易学的绿色通道,遵循“适度、实用”的原则,让学生们看到希望。
(三)从学生的年龄来看
胡壮麟曾指出:“一些人说‘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恰恰不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把学生当作婴儿,当作孩子。这些人看不到成年人的经验丰富,同时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发挥成年人的长处,却非要成年人向婴儿、孩子‘鹦鹉学舌,怎么会取得好的效果呢?”[5]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是人一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时期,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学生们,他们由于长年的体育训练,思维尤其敏捷,更擅于归纳、总结、提炼。针对于体育院校学生这一典型特征及特性,我们大学教师就应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的特点,对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或者是模式重新审视,总结出一套适合阶段、此年龄段学生学习特点的独特的教学模式。
四、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环境下,英语语法教学还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大学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语法教学,以便更好地为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这是英语教育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对于语法的基本知识点,在中学阶段学生们已经学习并掌握,虽然在英语语法的纵度与广度方面,其英语语法知识还是有限的。但是,大学英语的学习,尤其是针对体育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对英语语语法最主要的是对其纵度与广度的理解更为重要,掌握这些语法项目存在着的最根本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系统地掌握有关语法的线性的结构,让学生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理解、整合原有的语法知识,这一切让学生们挣脱原有的、庞杂的、看似无绪的语法点的束缚,带来耳目一新的轻松感。在这样的基础上,体育院校的学生们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英语语法这一工具,在实践的过程中适时、正确、有效地利用语法进行恰当的、简单又准确的利用。
(一)整体性语法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法教学,“树形”结构是教师们通常使用的语法教学方法,即教师们根据教学需求,把学生们应掌握的所有语法项目全部罗列出来,之后教师对每个语法项目进行详细讲解,并且给出多个例句让学生们体会与消化,最后相应的语法练习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加强学生们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现在,在学生们已有的六年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不可再重复作业。不论学生基础怎样,对英语的语法知识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只不过是这些知识是“点”性的,并且对于各个语法点之间的联系缺乏关注。那么,我们大学生教师在语法课中的的主要任务或教学方法即是把所有的语法知识串联起来,构建一个“金字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从整体上把握英语语法的几大版块内容,从高处着眼,理解并掌握其全局。
(二)汉英对比语法教学模式
成人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利用与母语相关的问题的解决程序来进行语言教学。那么,大学教师要擅于鉴别与比较,把英语语法结构中与汉语语法结构中的异同进行综合归纳,然后对其结构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比较或对比。比如,其中的语法功能、语言结构、不同的文体、上下文的关系等等。比如,汉语的基本句型是“主、谓、宾;定、状、补”,而英语语言的基本句型也是如此。
(三)主干语法教学模式
毫无疑问,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即交际能力。体育院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最直接的、现实的目的就是能进行最基本的正确的对话与交流。因此,我们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主要就强调、强化英语中最基本的句型结构,即“主、谓、宾”结构,即简单句。而较复杂的句型,比如复合句与并列句,在简单句的基础上较容易拓展与领会,只需要加上相应的连接词即可。而简单句稍加扩展与修饰就会丰富且饱满,表达得更形象、生动。比如,在“主、谓、宾”这一主干之前或之后,加上非谓语动词进行补充。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句子从大方向抓起,放弃细支末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看到希望。
五、结束语
多年来,教师填鸭式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导致课堂内容单一、枯燥。学生们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尤其是针对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实践、实用。在大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面对“适度、实用”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大学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探索,钻研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新的语法理论知识,才能把语法教学与外语教学的交际目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9.
[3]赵美娟.关于英语专业的语法教学[J].外语办,1999(04):49.
[4]Skehan, Peter.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5]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1(04):34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