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基于此,教师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问题。笔者主要论述了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课前准备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历史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还要具备地理、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伐无道,诛暴秦”时,为了学生带给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共鸣,笔者通过影片展示了万里长城修筑时,秦朝统治者残暴对待古代劳动人民,导致尸横遍野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农民起义是源于统治者的迫害。
二、理清缘由
人类历史丰富多彩、曲折复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历史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不同历史事件的缘由,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如在教学“美国独立战争”时,“为什么北美人民要进行独立战争”“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是学生首先要弄懂的问题。基于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形成整体性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为了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希望北美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另外,英国还收取各方面的税收,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北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为了谋求自由、发展和独立,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越来越大。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波士顿倾茶事件”作为导火线,来克星顿枪声作为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了。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缘由,从而加强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整体把握。
三、增加对比
虽然历史曲折复杂,但它总是有规律可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如在教学“科举制”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科举制为什么在隋唐时期能选拔出人才,使得社会向前发展,而在明清时期却恰恰相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呢?”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就会明白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隋唐时期虽然有科举制,但当时的统治者并不束缚人的思想,人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而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却是逆着历史潮流而动,顽固维护已趋没落的腐朽封建制度,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通过对比,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由表及里地探析历史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开阔视野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一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学好这门课程。
如在教学“甲骨文”时,如果笔者直接把甲骨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习,那么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50个不同写法的汉字,其中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等,然后让学生在这些汉字中找出甲骨文。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不但学习了甲骨文的知识,还认识了其他字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那就不用担心不喜爱这门学科的学生了。”因此,教师要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教无定法,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法,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五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