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学音乐教育要充分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精神。”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道德、情感、身心、创新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使中学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延展和深化。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关系 融合
一、中学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首先,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这与素质教育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完全一致;其次,结构要素的共同性。素质教育包含道德素质、情感素质、身心素质等多个子系统,而音乐教育能使这几种素质得到有针对性地提升,所以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在结构要素上具有共同性。
二、中学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合
1.道德素质
每一位成功的音乐家都是道德典范,而每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了解音乐家,体验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净化和升华学生的道德观。如贝多芬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音乐巨匠,26岁时,他的听觉开始衰弱,这对一位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但贝多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成为他创作力量的源泉。《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都是他对生命不屈地呐喊。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学生如果能联想到贝多芬,就会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永不低头。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挖掘作品蕴含的道德素质,陶冶和净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2.身心素质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通过音乐教育,能极大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首先,是身体素质,如歌唱。要想唱出美妙的声音,学生必须借助全身多个器官,使这些器官处于协调的状态,胸腔、肢体、五官等都会得到相应地锻炼;其次,是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出,导致一些极端情况发生,而音乐能动情移性、愉悦身心。当学生感到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可以从音乐中获得慰藉。如一曲《命运》能够让学生及时从消极和苦闷中走出来;一曲《春江花月夜》能有效缓解学生紧张、焦躁的情绪。
3.创新素质
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首先,音乐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如在音乐鉴赏时,当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后,人会在脑海中形成对应的画面,这些不同的感受正是学生个性化想象的结果;其次,音乐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创新无处不在。如教师可举办一场音乐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整体构思、前期准备、训练彩排、舞台表演等过程,教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惊喜正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造的产物。中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特殊功效,教师应充分重视音乐教学的作用。
4.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科综合的理念,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建构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学科的联系。当学生由此获得更多的认识和感受后,自然就能提升综合素质。如在教学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从历史方面来看,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近代革命发展历程;从美术方面来看,学生可以感受舞台背景画面和音乐的融合;从文学方面来看,朗诵词、歌词等可以给学生以文学美的享受。每首音乐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文化的集合体,所以教师应主动挖掘音乐本身和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合适的形式与音乐有机融合,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注学生素质的提升,是传统教学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教师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显然不符合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音乐教师更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水珍.中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运城学院学报,2004,(3).
[2]丁静.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1).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芦浦镇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