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民 张岩松 刘 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某石英砂生产企业技术改进后职业病危害防治效果
张春民 张岩松 刘 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摘要】为分析某石英砂生产企业采取技术改进前后的粉尘、噪声的危害状况,对其技术改进效果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技术改进前后工作场所粉尘、噪声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不同程度下降,因此,采取的技术改进措施是有效的。
【关键词】石英砂;粉尘;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
某企业500万吨石英砂生产项目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投产后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严重[1],鉴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状况,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干式法改为湿式法,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对技术改进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1对象
某企业500万吨石英砂生产项目。
1.2方法
对石英砂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原料、辅料及产品、防尘噪声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及使用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现场采样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和《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 呼吸性浓度》(GBZ/T192.2-2007)的要求,使用个体粉尘采样器,对技术改进前后各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全工班个体采样,连续检测三天;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的要求,使用个体噪声剂量计对技术改进前后各岗位作业人员进行全工班个体采样,连续检测三天,并评价技术改进前后有害物质浓(强)度的变化情况。所使用的仪器均处于检定有效期限内,各项测试指标均在满负荷生产状态下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到的数据用而excel表格进行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1职业卫生调查
该公司实行三班生产制度,每班工作八小时,每班15人,劳动定员52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均为粉尘和噪声。该公司技术改进前主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机械通风降低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为作业人员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和防护耳塞等。
2.2技术改进内容
本项目生产工艺由干式法改为湿式法,干式法的生产流程为:原矿→初级破碎→传送→二级破碎→传送→筛分→包装。湿式法的生产流程为:原矿→初级破碎→传送→二级破碎/湿式碾磨→提升→烘干→筛分→包装。防护措施改进:在破碎和筛分等设置密闭操作室,在破碎、筛分和皮带运输的转载点等处加装超声雾化抑尘系统等措施,每班工作结束打扫工作岗位,定期清理除尘器内部粉尘、更换过滤网,保证设备除尘效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加装橡胶支座,降低设备运转过程噪声产生;根据生产情况减少噪声岗位作业时间。
3.1粉尘检测结果
技术改进实施后,6个工种接触的呼尘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技术改进前后粉尘检测结果
3.2噪声检测结果
技术改进前有6个工种的噪声强度超标,经技术改进防护后,各岗位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强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合格率为67%,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技术改进前后噪声检测结果
3.3技术改进前后呼尘和噪声检测结果比较
对技术改进前后每个工种连续三天测得呼尘和噪声结果分别取算数平均值,然后进行配对t检验,由表3可知,技术改进后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低于技术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技术改进前后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比较
目前我国石英砂生产普遍存在干式和湿式两种生产工艺[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和噪声。长期吸入石英砂粉尘从业人员可导致矽肺;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噪声,从业人员可导致噪声聋。
该项目实施技术改进前,各岗位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超标,其中破碎和筛分等岗位粉尘和噪声危害最为严重。实施技术改进措施后,各工种接触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明显下降[5],粉尘危害最为严重的岗位为包装岗位,噪声危害最为严重岗位为皮带运输岗位,因此该公司需调整职业病防治的关键控制岗位;并为接触粉尘和噪声的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防护用品,督促从业人员严格佩戴防护用品,定期维护防护用品,才能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该石英砂生产项目在设计审查阶段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粉尘、噪声防护没有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导致后期在防护设施方面新增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都相当巨大。从中可以看出,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我们做好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的重要措施[6-7]。
参考文献
[1]李刚,易灿南.石英砂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与管理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41(6):76-78
[2]张岩松,刘卫东,刘君,等.石英砂生产加工企业职业健康现状研究[C].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
[3]丁嘉顺,吴德元,蔡志军,等.噪声危害防护措施评价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680-1682
[4]廖雍玲,王多多,刘蔼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问题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313
[5]蔡青,杨虹.我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现况[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8):43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