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40~85岁人群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2016-06-17 03:19吴云艳罗振华吴立荣刘兴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重指数肥胖症危险因素

吴云艳, 李 伟*, 罗振华, 成 荣, 吴立荣, 刘兴德, 郎 勇, 陈 进

(1.贵州医科大学附院 心血管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2.贵州省人民医院 中心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1)



贵阳市40~85岁人群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吴云艳1**, 李伟1***, 罗振华2, 成荣2, 吴立荣1, 刘兴德1, 郎勇1, 陈进1

(1.贵州医科大学附院 心血管科, 贵州 贵阳550004; 2.贵州省人民医院 中心实验室, 贵州 贵阳550001)

[摘要]目的: 探讨贵阳市40~85岁人群体重指数(BMI)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20名贵阳市40~85岁人群,调查其特征(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及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检查;统计受检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超重率及肥胖率,计算BMI,按BMI水平将人群分为低体重组(<18.5 kg/c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cm2)、超重组(24.0~27.9 kg/cm2)及肥胖组(≥28 kg/cm2),分析BMI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及高TG血症)间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人群超重率38.8%,肥胖率15.4%,男性超重率(42.7%)高于女性(35.9%,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随BMI的增加而增加,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低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调查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随BMI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肥胖症; 心血管系统; 危险因素; 贵阳; 体重指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肥胖可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胆囊疾病、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某些癌症的死亡风险[1]。有研究表明,肥胖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可通过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其相关疾病构成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还可直接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美国对心血管健康研究显示,CVD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3]。体重指数(BMI)是目前临床上判断超重和肥胖最常用的标准。本次流行病学调查以40~85岁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贵阳市该人群BMI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期为肥胖症及CVD的防治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兼顾样本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首先在通过随机抽样选取的贵阳市城区和农村地区中,收集辖区内全部街道和村落名称,然后再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足够数量的街道和村落,对这些街道及村落40~85岁人群进行调查。本次完成全部调查项目人群共820例,本次调查中完成全部检查项目820例,男性344例,女性476例,其他基本特征见表1。

1.2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面对面的询问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收集人群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等基本特征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采用统一检测仪器,测量前需进行校正。体重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测量血压前被测者需休息至少5 min,使用水银(汞)柱血压计进行测量。实验室检查包括TG、T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测定,要求使用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调查人员均接受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按照文献[4],BMI=体重/身高2(kg/cm2),体重过低BMI<18.5 kg/cm2,体重正常BMI 18.5~23.9 kg/cm2,超重BMI 24.0~27.9 kg/cm2,肥胖BMI ≥28 kg/cm2。高血压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5]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高脂血症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即TC≥ 5.18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3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L或TG≥ 1.70 mmol/L。糖尿病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将糖尿病定义为FPG≥ 7.0 mmol/L和(或)再次FPG测定或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1.1 mmol/L。吸烟为每天至少吸香烟1支或烟叶1次,并且持续1年以上。饮酒为每周饮1次并持续1年以上者。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n,%)

1.3观察指标

调查受检居民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特征;统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超重率及肥胖率;按BMI水平将人群分为低体重组(<18.5 kg/c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cm2)、超重组(24.0~27.9 kg/cm2)及肥胖组(≥28 kg/cm2),分析BMI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及高TG血症)间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超重率

本次调查人群超重率38.8%,男性超重率42.7%,女性超重率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居住地、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群超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人群超重率比较

2.2肥胖率

本次调查人群肥胖率15.4%,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群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BMI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25.9%、30.4%、43.1%和64.3%,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0、3.7%、8.5%和9.5%,高TG血症检出率分别为44.4%、47.9%、67.6%和77.8%。不同BMI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不同特征人群肥胖率比较

3讨论

BMI是目前判断肥胖程度及分类常用指标,是一种身高别体重的指数又译为体质指数[4]。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8]。早在1948年WHO已将它列为疾病名单,并认为是2型糖尿病、CVD、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4]。英国一项纳入6 082名研究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调整已知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肥胖患者致死性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了60%[9]。有调查发现,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相比,住院费用增加46%,门诊费用增加27%,药物处方费用增加28%[10]。说明肥胖症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

表4 不同BMI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比较 (n,%)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40~85岁人群超重率38.8%,肥胖率15.4%。超重率存在男女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不同性别人群饮食及生活习惯差异有关。有研究证实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者易患高血压,BMI超过24 kg/c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BMI的3~4倍,同时超重的程度与高血压的发生也有关系,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越大[11]。肥胖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缺乏身体活动以及肥胖与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关联,尤其是对有家族史的人来说,当这2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更易患病[12]。肥胖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使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引起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糖尿病,同时肥胖者胰岛素抵抗也会使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数量减少,二者可使血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清除障碍而引起一系列血脂异常变化[13]。本次调查中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25.9%、30.4%、43.1%和64.3%,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0、3.7%、8.5%和9.5%,高TG血症检出率分别为44.4%、47.9%、67.6%和77.8%,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检出率均随

BMI增加而增加,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检出率随BMI增高和增高,与李剑虹等[10]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超重和肥胖已日益影响着人类健康,其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膳食习惯休戚相关,如进食过量、缺乏活动以及食用过多脂肪含量高的食品等。从本次调查可以得出,本次调查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随BMI增加而增加。因此,加强人群对BMI的认识与控制,可有效预防肥胖症和CVD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 曹佳莉,卢新政.2013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肥胖学会关于成人超重与肥胖管理指南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9):813-816.

[2] 谢玲玎,邢小燕.肥胖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10):751-753.

[3] 潘巧玲,吴建华,冯常森,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 2009(20):3520-3522.

[4]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 营养学报, 2004(1):1-4.

[5]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8):701-743.

[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5):390-419.

[7] 范国洽,郝慧斌,杨昱,等.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10):92-94.

[8]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9):711-717.

[9] 王增武,郝光,王馨,等.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10):1000.

[10]李剑虹,王丽敏,黄正京,等.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9):977-980.

[11]胡莉华,雷仁生. 某农村社区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相关性[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15):2753-2754.

[12]潘怡,江国虹,常改,等.天津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12):908-912.

[13]张玉祥,关亚明,高秀华. 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互关系[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5):110-111.

(2016-01-03收稿,2016-04-25修回)

中文编辑: 吴昌学; 英文编辑: 刘华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People Aged 40~85 Years in Guiyang

WU Yunyan1, LI Wei1, LUO Zhenhua2, CHENG Rong2, WU Lirong1, LIU Xingde1, LANG Yong1, CHEN Jin1

(1.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GuizhouMedicalUniversity,Guiyang550004,Guizhou,China;2.DepartmentofCentralLaboratory,Guizhou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iyang550001,Guizho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BMI) level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people aged 40~85 years in Guiyang.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people aged 40~85 years in Guiyang, who were selected through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ender, age, residence, occupation, marital status and educational level were investigated. Meanwhil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s were conducted among the subjects, including body weight, height, triglycerides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hyperlipidemia was collected statistically, the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f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were analyzed, and BMI of subjects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BMI, the people were divided into low weight group (<18.5 kg/cm2), normal weight group (18.5~23.9 kg/cm2), overweight group (24.0~27.9 kg/cm2) and obesity group (≥28 kg/cm2),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BMI valu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smoking, drinking, lack of exercise,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rate of overweight was 38.8% and the rate of obesity was 15.4% among all subjects. The male overweight rate (42.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overweight rate(35.9%)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triglyceridemi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MI, following the rule of obesity group>overweight group>normal weight group>low weigh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BMI, the detection rate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triglyceridemia in the subjects was increased.

[Key words]obesity; cardiovascular system; risk factors; Guiyang; body mass index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SY字(2012)3113]; 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黔科合LG字(2011)031];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基金(2011-27)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07(2016)05-0551-04

DOI:10.19367/j.cnki.1000-2707.2016.05.014

**贵州医科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现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工作

***通信作者 E-mail:liwei249188@sina.com

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3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5012.R.20160513.2126.046.html

猜你喜欢
体重指数肥胖症危险因素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比较
孕早期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广州市城乡居民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率关系调查
孕早期体重指数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与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