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芳,胡小叶,王科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 325000)
·健康教育·
背部教育课程及微信交流在慢性腰背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陈芳,胡小叶,王科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关键词:腰背痛;课程教育;微信;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5.031
慢性腰背痛(1ow back pain,LBP)是指一侧或两侧,或者腰椎、后背骶椎部位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或不伴有下肢疼痛,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1-2]。最新的系统回顾显示[3],普通人群中腰背痛的患病率为38.9%,与职业相关性引起的腰背痛发生率在人群中高达85%[4]。腰背痛虽然不会致死,但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普通人群[5]。早在1969年,瑞典就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背部护理教育课程[6]。此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日本等都拥有了多学科参与的背部教育学校,患者通过参与这些课程可达到缓解背部疼痛、增强腰背肌肌力、提高对背部保护知识与技能的了解[7-8]。现阶段国内有不少适合于患者的腰背痛防治方面的阅读材料,但系统性的背部护理课程几乎未开展。近年来,由于微信这个社交软件的流行及普遍应用,让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更方便生动,互动明显加强。本院微创外科近年来试开展背部教育课程,增强患者的自我干预作用,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6~70岁;符合临床腰背痛诊断标准[9],病程≥3个月,局部疼痛NRS评分[10]≥3分;非手术疼痛干预,参与本研究前1周内未接受任何与本病相关的手术治疗;患者意识清醒,思维表达清晰,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疼痛及神经根性疼痛,不能按时完成课程内容,局部患有非特异感染性炎症、结核、骨折,有严重的器质性全身疾病,如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发生过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等。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向患者告知回访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1.2方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只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肉紧张,塞来昔布胶囊止痛等对症治疗。
1.2.1对照组接受护士的常规健康宣教,如避免腰部负荷过重、注意休息、腰部保暖、正确功能锻炼、遵医嘱服药等。
1.2.2观察组
1.2.2.1开设背部教育课程背部教育课程设置见表2。要求患者参与背部教育课程,每周1~2节课,2~3周内完成5个单元数的课程;护士告知5个单元的授课内容,循环3个月。设置签到制度,每例患者需参与完所有单元数,出院时患者未完成单元数的需返院参加。上完所有单元数患者可反复上课,患者如果暂时无法参与所有单元数,则把PPT或视频发到其邮箱,并鼓励及时补课。
表2 背部教育课程
1.2.2.2微信交流设立一个背部教育微信公众号:温医大附二骨科医院微创脊柱外科,由专门人员推送背部教育课程最新动态,分享腰背痛科普知识;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询问患者腰背痛缓解情况,要求患者及时反馈训练情况,从而起到监控作用。推送的腰背痛科普知识内容包含理念篇、动作篇、饮食篇、问答篇、个案篇。理念篇中包含腰背痛的发生原因及机制;动作篇定时发送GIF动作图,讲解动作指南;饮食篇中介绍食物搭配均衡营养并适用于三高人群;问答篇中汇总一些常见的问题并及时解答患者所有疑问,督促并检验患者在家功能锻炼情况及生活行为习惯;个案篇中介绍一些参与课程后对生活带来美好影响的成功案例,以此激励其他患者。
1.3效果评价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试验,评估腰背疼痛及腰部柔韧性。分别于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评估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1.3.1直腿抬高试验又称Lasegue试验。患者双下肢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徐徐将之抬高,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直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达80°左右,且无放射痛;若抬高不足70°,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痛,则为阳性。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反映了患者腰背肌肌力情况[11],角度越高说明肌肉耐力越好。
1.3.2腰背疼痛评分采用NRS评估患者腰背疼痛的程度,NRS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易于记录,因此在临床上较为常用[10]。NRS用0~10共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为剧痛。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画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1.3.3指尖到地板距离固定2人测量以便减少可能的误差。测量标准:双腿并拢,膝关节伸直,双手下垂尽量触摸脚尖前的地板,然后测量指尖到地板的距离。距离越短,说明患者腰部柔韧性越好。
1.3.4功能锻炼依从性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每日功能锻炼情况。包括以下3个方面:患者是否有足够锻炼时间(0~5分),是否每天完成功能锻炼(0~5分),每日功能锻炼次数(0~5分)。总分15分,12分以上为依从性好,9~11分为依从性一般,9分以下为依从性差。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腰背肌肌力和腰背部疼痛及腰部柔韧性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腰背肌肌力和腰背部疼痛及腰部柔韧性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干预后各时间点功能锻炼依从性好的例数比较见表4。
表4两组患者干预后各时间点功能锻炼依从性好的例数比较
例(%)
3讨论
3.1开展背部教育课程及微信交流的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慢性腰背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最基本的特点是疼痛和运动受限,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降低劳动力[12]。平时工作姿势不良,如歪颈扛物、低头劳动、经常弯腰工作、下肢伸直位搬运重物、长久站立、不正确坐姿等使腰部结构处于力学上的不良条件导致腰背痛[13]。所以腰背痛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的。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参与背部教育课程,在课程3单元中教导患者改善生活中的不良坐姿、行姿,改变其错误的躯体力学状况,利用人体工程力学原理来减轻自己的劳动强度,如双足分开站立,不将重物远离身体,尽量采取蹲位避免弯腰,屈膝挺胸,运用腹部及大腿较有利的肌肉,让患者减少腰背痛的发生率;并在微信公众号中的科普文章中推送正确姿势用来加强课后复习。在课程2单元中日常生活能力、等长运动、躯体力学的学习可以增强静止状态深层小肌肉群的控制和工作能力。因为人们在静止状态都是肌肉深层的小肌肉群在持续工作,如果增强这些小肌肉群的力量,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增强,同样的工作强度就不会引起腰背痛[14],还可以达到减轻和治疗腰背痛的作用。Kovacs等[15]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腰背痛教育可使其腰痛在6个月后得到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各观察时间点患者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开展背部教育课程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
3.2开展背部教育课程及微信交流的方式有利于增强患者腰背肌肌力及腰背部柔韧性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组织主要有椎间盘、韧带和肌肉,当腰背肌肌力下降时主要靠椎间盘、韧带承担重物负荷,容易发生肌肉疲劳,并可能导致严重创伤或累积性损伤。所以加强腰背肌肌力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参与背部教育课程,在课程4、5单元中,教会患者腰背肌的锻炼方法,如飞燕点水、俯卧位抬腿等,可促进腰背腹肌肌肉和筋膜血液循环,增加脊椎、肌肉及韧带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肌肉的耐受性,强化核心肌群[16]。微信公众号中推送相关腰背肌锻炼方法,并鼓励患者拍下动作视频发送平台以利纠正。同时,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如增加钙质摄入、避免高脂肪食物和喝可乐等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腰背部柔韧性及腰背肌肌力得到增强,且随干预时间延长柔韧性和肌力改善明显。
3.3开展背部教育课程并联合微信交流有利于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由表4可见,单纯的口头指导锻炼比较枯燥乏味,随时间推迟患者依从性会逐渐降低。所以让患者参加多学科组成的背部教课程增加患者的参与感,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加入目前流行的聊天工具微信公众号增加锻炼乐趣性,并可以通过反复观看锻炼动作GIF动态图达到锻炼的正确性。在课程的1单元中,让患者了解腰背痛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利于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做到主动学习,增加依从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利用课堂教育与微信交流相结合的模式,注重于患者的沟通,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患者获得较高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关应军,徐世元,陈业松,等.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病率和风险因素[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6):432-434.
[2] 祁俊菊,王仙园,杜秋华,等.对慢性腰背痛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55-858.
[3] Hoy D,Bain C,Williams G,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low back pain[J].Arthritis Rheum,2012,64(6):2028-2037.
[4] 李民,董军,陈珍,等.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2):76-79.
[5] 肖娟,滕红林,王娜娜,等.慢性腰背痛病人疼痛、自我效能、功能障碍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0):2076-2078.
[6] Jayson MIV.The lumbar spine and back pain[M].3 rd.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1987:25-189.
[7] Groessl E,Weingart K,Johnson N,et al.The benefits of yoga for women veterans with chronic low back Dain[J].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2,12(Suppl 1):169.
[8] Shirado O,Ito T,Kikumoto T,et al.A novel back school using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featuring quantitative functional evaluation and therapeutic exercise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the Japanese experience in the general setting [J].Spine,2005,30:1219-1225.
[9] 周秉文.腰背痛[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37.
[10] 梁梅兴,陈素红,陈春霞,等.两种疼痛评估量表在老年患者癌痛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6):93-95.
[11] 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7.
[12] 祁俊菊,王仙园,周娟,等.主要照顾者参与慢性腰背痛病人疼痛管理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10):3334-3337.
[13] 卫杰,郭伟,王飞,等.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腰骶角、腰椎重力线指数与病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556-3557.
[14] Yang EJ,Park WB,Shin HI,et al.The effect of back school integrated with core strengthe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back pain[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0,89(9):744-754.
[15] Kovacs F,Abraira V,Santos S,et al.A comparison of two short education programs for improving low back pain-related disability in the elderly: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pine,2007,32(10):1053-1059.
[16] Wang XQ,Zheng JJ,Yu ZW,et al. A meta-analysis of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versus general exercis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J].PLoS One,2012,7(12):520-522.
作者简介:陈芳(1983-),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5-11-03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5-04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