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9)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吕氏家塾读诗记》版本考证
赵静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在阐述《吕氏家塾读诗记》及其著者和版本流传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四库进呈本《吕氏家塾读诗记》版本考略。
[关键词]四库进呈本吕氏家塾读诗记版本
《吕氏家塾读诗记》是一部兼收并蓄的学术著作,它充分吸纳了《诗序》《毛传》《郑笺》《诗集传》等五六十家的评说,择善而从,终汇成己说,并时有异于诸家的见解,是一部既采各家之长,又不失自己独特个性的经部著作[1]。辽宁师大图书馆藏有一部四库进呈本的《吕氏家塾读诗记》,笔者现对其版本进行考述。
《吕氏家塾读诗记》是一部集注性质的诗经研究专著,共计32卷。第1卷由《纲领》《诗乐》《删次》《大小序》《六义》《风雅颂》《章句音韵》《卷秩》《训诂传授》《条例》组成。第2到第32卷是书的主体部分,对《诗经》中的305篇作品逐一作出具体解释。全书以集注的形式,全面采录了历代诗经研究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通过摘录诸家成说,阐述诗义[1]。它保存诗经学资料较多,是一部兼收并蓄的集注性学术专著。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学者称其为东莱先生,后世尊称为吕成公[2],婆州(今浙江金华市)人。为吕好问之孙,吕本中之子。历任太学博士、著作郎、国史馆编修、秘书郎、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与朱熹、张拭等交游,时称为“东南三贤”。吕祖谦的学术本诸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而师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等。其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际,心平气和,不立崖异。又其学不拘泥于性理,而以致用为依归,开“浙东学派”之先声。曾重修《徽宗实录》,结集《皇朝文鉴》,又修《读书记》《大事记》,皆未成书。考定古周易、书说、官篇、间范、辨志录、欧阳公本末,皆行于世。并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左传博议》《东莱春秋左氏传说》《续说》等。
2.1《吕氏家塾读诗记》的成书
《吕氏家塾读诗记》为宋吕祖谦所著,是一部集解体的关于《诗经》的文献整理与研究专著。全书辑集了毛、郑以来到朱熹等80多家的《诗》学论著,足以己见,呈现了吕祖谦的《诗》学思想的全貌,《四库全书总目》有这样的评价:“陈振孙称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话,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诗学之详正,未有逾于此书者。魏了翁作后序,则称其能发明诗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之于二人各举一义,已略尽是书所长矣。”[3]可见,其对后世影响很大。《读诗记》大约成书于1178年至1181年的淳熙年间,这是有其特殊背景的,主要与当时的学术风格有关,当时的学术风格表现为延承唐的思辨学风、学术变古学风和理学学风3个方面。《吕氏家塾读诗记》正是在这等背景下成书的。吕祖谦出于家族教育的目的,于淳熙元年正月着手编纂《读诗记》,直到淳熙八年去世,历经8个寒暑,两易其稿,得以留存目前可见的32卷之规模。
2.2《吕氏家塾读诗记》的刊刻情况
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整理得,《吕氏家塾读诗记》一书在历史上有以下几种刊行本:①天禄后目有宋刊巾箱本,两部,一本12行,每行22字,一本14行,每行19字;②许氏有明仿宋本;③昭文张氏有12行22字本;④蒋寅昉有14 行19字本;⑤嘉靖辛卯,四明陆釴序,御史傅应台仿宋刊本,佳,字多古体;⑥嘉靖本14行,19字,所出诸家说,如某氏曰等,皆黑蓋白字;⑦万历癸丑陈刊本,劣;⑧嘉庆听彝堂刊本,墨海金壶本。经苑本。
2.3现存《吕氏家塾读诗记》的版本流传
从表1可以看出,现存于世的《吕氏家塾读诗记》主要有三朝版本:①宋版本。宋版本十分珍贵,可谓珍宝。现存的宋版本共有4种,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其中国家图书馆藏3种,上海图书馆藏1种。其中以宋淳熙九年江西漕台刻本最为有名。②明版本。明朝版本主要有3种:一是明抄本。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流传于世的少量抄本,价值很高。二是明嘉靖十年传□刻本。该刻本留世较多,现共有21种存世,分18个收藏单位收藏,其中有5种有后人名家序跋而成为独立版本。三是明万历四十一年陈龙光苏进等刻本。该刻本留世也较多,现共有17种存世,分16个收藏单位收藏,其中有3种有后人名家序跋而成为独立版本。③清版本。清朝版本主要有3种:一是清嘉庆十四年张海鹏刻墨海金壶本。该刻本留世3种,分别藏于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其中南京图书馆以清王振声校并跋而成为独立版本。二是清嘉庆十六年听彝堂刻本。该刻本只藏于南京图书馆。三是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本。该版本主要藏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河南省历史研究所、湖北省图书馆8所收藏单位。
表1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是在我国最近的古籍普查中发现的,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普通古籍而收藏,故未得到任何工具书收录。
3.1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四库进呈本《吕氏家塾读诗记》版本信息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为6册1函,明万历四十一年陈龙光苏进等刻清著名藏书家蒋重光家藏四库进呈本,其版本信息为半叶10行,20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心有刻工、字数,前有《重刻吕氏读诗记序》《刻吕氏读诗记序》和《吕氏家塾读诗记序》,序叶上钤有满汉对照印“翰林院印”及“子宣”“重光”(此为蒋重光的藏书印);内封钤有乾隆三十八年四库进藏印,封底钤有“江苏巡抚采购备选书籍”印。
蒋重光(1708~1768),清代康乾时期著名藏书家。字子宣,号辛斋。江苏苏州人。贡生。善于诗文,富于藏书。因患风湿,起卧行走略显艰难。虽绝意于仕途,然潜心于收集文献典籍。手虽难以翻书,令侍者执书而仰头阅读,深夜仍苦读不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征求天下之图书,其子曾莹检其所审定秘书百余种进呈朝廷,得乾隆帝赏识并予以嘉奖,赐予《佩文韵府》1部和七言赠诗1首。著有《赋琴楼遗稿》《缶音小草》《呓语集》等[4]。
3.2版本考略
3.2.1明万历四十一年陈龙光苏进等刻本的认定
这部《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书中无牌记等明显版本信息,笔者定其为明万历四十一年陈龙光苏进等刻本的依据是:①序及刻工:《重刻吕氏读诗记序》尾署“万历癸丑上元日江宁后学顾起元撰并书”,并在姓氏叶上刻有刻工名字,皆为该时代刻工;②纸张:从纸张上看,色呈深黄,纸薄,正面光滑,背面稍涩,质地略脆,韧性差,纤维均匀,帘纹较密[5],为明末使用的竹纸;③刻书字体:介于明清之间特点,再者半叶行数字数等特点与明万历本一致。基于以上,基本可以认定该本为明万历四十一年陈龙光苏进等刻本。
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6](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同治七年广东书局重刻本)卷十五考略,《四库全书》最终选录的《吕氏家塾读诗记》底本是浙江汪汝瑮家藏本,书曰:“宋吕祖谦撰。有古周易,巳著录。此其说诗之作也。朱子与祖谦交最契,其初论诗亦最合。此书中所谓朱氏曰者,即所采朱子说也。后朱子改从郑樵之论,自变前说,而祖谦仍坚守毛郑。故祖谦没后,朱子作是书序,称少时浅陋之说,伯恭父误有取焉。既久,自知其说有未安,或不免有所更定,伯恭父反不能不质疑于其闻,熹竊惑之。方将相与反覆其说,以求真是之归,而伯恭父已下世云云,蓋虽应其弟祖约之请,而夙见深有所不平。然迄今两说相持,嗜吕氏书者终不绝也。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自笃公刘以下编纂已备,而条例未竟,学者惜之。此本为陆釴所重刊。釴序称得宋本于友人丰存叔,吕氏书凡二十二卷,公刘以后,其门人续成之。与陈氏所说小异,亦不言门人为谁。然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三十二卷,则当时之本已如此。釴所云云,或因戴溪有续读诗记三卷,遂误以后十卷当之欤。陈振孙称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翦截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诗学之祥正,未有逾于此书者。魏了翁作后序,则称其能发明诗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之旨。二人各举一义,已略盡是书所长矣。了翁后序乃为睂山贺春卿重刻是书而作。时去祖谦没未远,而版已再新,知宋人绝重是书也。”(引用之句读为笔者所标)而非蒋重光家藏本。可见,当时蒋重光家藏本只是作为进呈本入了翰林院,而未被选为四库底本。
3.2.2四库进呈本的认定
对于序叶上钤的“翰林院印”印记,经测量为长宽尺寸均为10.35厘米,外廓宽0.95厘米[7]的正方满汉对照文朱印,其左为满文,右为汉文,因系白银金属材质所制,而使四边轮廓清晰,印文方正而又严整,印泥为内府所特制,印色朱红而又明净,均匀并较少出现走油现象。
3.2.3辽宁师大图书馆藏《吕氏家塾读诗记》的版本源流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的3万多册古籍是从中央民族大学徐宗元处购得。徐宗元(1918~1970),字尊六,祖籍为山东省寿光市化龙桥。他出身商人家庭,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凤凰城。11岁进入沈阳辽宁省立第三小学,15岁进入奉天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7岁返乡进入寿光中学。但后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开除,遂南下入苏州美专中学部,受业于我国著名学者孙儒臣、吴得一等,经介绍得以拜见章太炎,章老特许其入国学讲习会听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是年8月苏州美专被日机炸毁,他只身返回寿光。次年寿光亦沦陷,他参加了地方抗日活动。不久,奉父母命赴沈阳结婚。1940年考入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944年春,因进行抗日活动,被北平日本宪兵队逮捕,经各界人士救援获释。1944年秋毕业后,免试进入中国大学研究院史学部攻读研究生。同时应聘为本校文学系、史学系的中国上古史、甲骨文课和中国通史课老师,兼任天津《民国日报》副主编、《北平时报》副刊编辑等。1946年获得硕士学位。任中法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天津河北省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1947年回中国大学任教授,1948年北平解放,他在中法大学讲授训诂文字学等课程。1950年去福州任福建协和大学历史系代理主任和史地专修科主任,1951年去福州任福州大学、福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史地专修科主任。1956年调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员、副教授、代理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他虽然出身商人家庭,但家学渊源极深,其家藏书十分丰富,涉及经、史、子、集、丛各个学科门类,特别在罗振玉相关古籍的收藏上有一定基础,这些古籍中有的是罗振玉自己刊刻的书籍,有的是罗振玉和罗继祖的旧藏(有二人的收藏印),考虑可能与当时罗振玉外溢藏书有关。通过以上徐宗元的生平来看,徐宗元获得该书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苏州美专时期收得。因为当时该书的拥有者蒋重光为江苏苏州人,四库进呈本被进呈到翰林院后,该书未被选为四库底本,遂被返还藏书家处,而徐宗元在苏州美专时期正好收得此书。②在北京工作时收得。因为当时大多四库进呈本为被返还藏书家,使得该书很有可能仍然滞留北京,后徐宗元长期在北京工作,他晚年收书甚多,是书很可能在这一时期收得。
3.3是书价值
3.3.1四库进呈本和底本“凤毛麟角”
一万数千种的四库进呈本流传至今的可谓凤毛麟角,有学者曾经对存目部分现存的进呈本数量进行统计,所见所知的只不过有194种,分布在海内外的26家收藏单位中[8],而全部四库进呈本的存世数量大致也只有300余种,仍然是少之又少,因此每一部保存下来的四库进呈本都极为珍贵。
3.3.2成为验证四库的一面镜子
在四库的成书过程中,经历了校验、删改等工序,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原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四库也很难完整窥见《吕氏家塾读诗记》的原貌,是书作为四库的进呈本,毕竟也是通过层层筛选的精品,虽称不上精刻精印本,也不会相差很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该《吕氏家塾读诗记》可以称得上是四库本的一面镜子。
3.3.3对进呈本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四库的底本和进呈本大多被毁掉,所以是书的存在,为底本和进呈本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江苏巡抚采购备选书籍”印的存在,为江苏研究当地四库书籍采进的研究,为蒋重光进呈大量书籍的史实提供了实物证据。
笔者在阐述了《吕氏家塾读诗记》及其著者和版本流传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着重考证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四库进呈本《吕氏家塾读诗记》版本源流及其价值。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或者说不够准确,还需要斟酌,希望得到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杨延.《吕氏家塾读诗记》特色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5):15-16,19.
[2]程颖颖.论《吕氏家塾读诗记》[D].济南:山东大学,2007.
[3]《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经部·诗类一.
[4][2010-04-12].http://guoxue.baidu.com/page/renming/ bdaf/d6d8/bdafd6d8b9e2.html.
[5]田洪生.纸鉴:中国古代书画、文献用纸鉴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9:58.
[6][清]纪晓岚.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广东书局重刻,同治七年:卷十五.
[7]刘蔷.“翰林院印”与四库进呈本真伪之判定[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1):60-62.
[8]杜泽逊.四库存目书进呈本之亡佚及残余[M].两岸四库学:第一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北学生书局,1999:105-188.
赵静女,1982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个性化发展与图书馆管理。
[分类号]G255.1
收稿日期:(2015-11-02;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