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环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综合评价

2016-06-16 01:03夏淋飞应巧颖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评价

吕 越 夏淋飞 应巧颖 白 霜

(绍兴文理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绿色建筑环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综合评价

吕越夏淋飞应巧颖白霜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以浙江省绍兴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基于绿色建筑环境概念,构建了关于“AHP模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要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在符合绿色建筑环境的前提下,要尊重历史建筑与防止环境污染,确保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实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历史文化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使各管理部门更加明确评价结果和可采用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评价;AHP

绿色建筑环境体系是“人居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核心部分[1],基本概念是将环境视为“人-自然-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2],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共生的观念,实现自然、社会与历史文化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此观念融合了建筑与环境两门学科[3],并为二者更深层次的结合开辟了新的道路[4].

对于绿色建筑环境的研究,前人如龙腾锐与姜文超论述了绿色建筑资源的研究进展[5];邓伟论述了山区绿色生态建筑与环境的研究现状[6];徐琳瑜等选取资源和环境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了工业园区绿色建筑环境[7-8];王雪军等运用GIS分析法评价了赣州市绿色建筑环境[9];蒋贵彦和卓玛措选取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对青海南部高原藏区绿色生态旅游做了研究[10];王奎峰等对P-S-R概念模型的绿色生态建筑评价做了研究[11];董成森研究了武陵源风景区绿色旅游[12];闵庆文等运用Fuzzy评价法选取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绿色资源[13]等.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绿色建筑环境指标体系建设及评价方面所做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绿色建筑环境指标模型构建及评价,将为城市规划、古建筑与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有重要意义.

1绍兴历史文化街区概况及保护规划方法

1.1绍兴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自2001年初,仓桥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和书圣故里1号街坊的试点项目工程实施以来,十几年时间里,绍兴7片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工作正式开始,保护整治面积近50万平方米,惠及住户约6000户,投入资金近10亿元.越王城与石门槛的保护修缮项目工程于2009年荣获“CN-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通过对绍兴市的保护整治,优化了居民生活环境与质量,展示了古城特质和文化魅力,促进了商贸旅游的发展.绍兴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于2006年在“二次物质遗产保护与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会”上得到了首肯,并获得“绍兴模式”荣誉,随后《促进绍兴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宣言》诞生了.

1.2绍兴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破坏,表现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格局被改变,古建筑和文物古迹被拆除或迁移,建筑同质化现象严重等.原有保护规划方法较多体现物质空间形态的方面,缺乏物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未能将科学性与系统性充分地体现在保护方法和技术中;优选评价方法未运用于保护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调研与总结,历史文化街区现存问题有:物质性退化与功能性老化、缺乏街区活力、重点古建筑有待保护修缮、建筑密度高、街区环境质量差、缺乏城市开敞空间等.

1.3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1.3.1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绿色建筑环境的特点

运用绿色建筑环境的意义在于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提供依据并对评估其未来规划方案,因此所选指标须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绿色建筑环境的判断,并能被规划者理解;同时要包括关于历史环境、交通、服务配套设施、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1.3.2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部分绿色环境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如古建筑的整修力度和街区的历史氛围等方面;部分绿色环境则进行定量分析,如人口、交通等方面.

1.3.3普遍性

历史文化街区的“绿色”不只是历史建筑,还包括交通、环境、社会、生态等方面(表1).

1.3.4科学性

绿色建筑环境研究所选择的指标须符合基本的科学规律,具有明确的代表性、时代性与地域性[14].

表1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环境要素现 状衡量指标数据来源建筑环境要素不当改造的破坏:1.历史建筑与环境要素2历史街区的整体氛围新增的开发项目随意改造、私搭乱建缺少资金而年久失修历史建筑拆除游客对建筑的破坏保护与整治方式地方文物保护法规建筑环境意象专家咨询建筑协调性指标《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人均居住面积(m2)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启动资金,年均投入资金专业评估数量地方性相关法规数量实地调研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HP模型

此AHP模型分四个层次,见表2.目标层的构成及其含义如下:

总目标A绍兴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评价:要求将“绿色建筑环境”概念运用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中,确保景观、城镇、村庄、建筑单体、历史风貌、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分目标层B是在总目标的界定下,涵盖了与历史文化街区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其内容为:B1绿色建筑环境限度:指标选择须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绿色建筑环境的判断,并体现人口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B2绿色建筑环境规划评估与发展:指标选择能容纳进一步发展空间区域.同时,还要明确不同的规划设计对已定的绿色建筑环境范围产生的作用.

准则层C:将分目标层的内容具体细化,经聚类分析而得到的中间层.包括:

C1人口限度:人口压力对古建筑和环境要素、街区的传统空间与居住氛围、交通和停车均有一定影响.C2整修限度: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对街区建筑进行修缮、整修等工作,街区中仍有建筑违反了古建保护的原真性.C3街区更新限度:历史文化街区内社会结构的形态老化和不合理,恶化了街区活力和传统特色.C4土地限度:大量机动车因缺乏停车位而停放在狭窄街面上,占据大量道路空间.C5拆除、新建建筑限度: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建筑建设控制地带缺乏保护力度.C6交通-人群限度:历史文化街区涉及的交通群体复杂多样,交通-人群可分为街区内、外居民.C7配套设施限度:公共交通车站较少、站站间距远、无地下交通,街区内超市、菜市场、通信、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不足,部分老巷子卫生较差,排水系统恶化、采暖配套管线老化.C8发展方向:由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评估绿色建筑环境,在绿色建筑环境范围内是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区域,确定与发展相关的指导方针及原则.C9增大承载力策略研究:将适当的管理措施运用于既有空间环境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压力强度.

基本准则层D:是C层的具体化,即为规划和设计的具体设计指标,内容为:

D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现象严重,居民室外活动空间严重不足.D2人均居住面积:由于居住建筑非常陈旧,无法满足绍兴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下限指标.D3建筑:保护各种传统民居及公共建筑.D4空间:保护本街区的街巷空间和整体环境氛围,由历史庭院、传统里弄与绿化等各样的P-HP-PR空间,公共空间与街区地块叉口空间特质的联系.D5肌理:保护和控制构成肌理的各种要素(街巷、区域地块、建筑单体、庭院、广场空间及其布局).D6环境:保护历史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绿化环境(包括沿街绿化、古树名木等).D7功能置换比例:历史街区以观光旅游和居住功能为主.D8居民搬迁比例:街区内仍有大量居民就住,搬迁比例较低,历史街区生活形态良好.D9可建用地面积及其可达性:原有建筑密度较高,已无新地作为大型公共设施之用,现有商业区离历史街区较远,可达性较差.D10开放空间面积及其可达性: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包括绿化面积)较多,可达性较好.D11路面停车超载范围:部分汽车占用了人行道,使步行环境受限.D12建设控制地带范围:通过视觉景观影响来保护周边的景观环境和控制建筑物的体型、总高度、色彩搭配.D13建筑面积:该街区内原有地上建筑面积必须大于二次修建后(新建、改建、扩建)的地上部分建筑面积.D14建筑高度:街区保护范围内二次修建的檐口高度必须小于12米,周边建设控制地带新建公共建筑时,其体量和层数需由专家论证分析.D15建筑退线:当有保护建筑存在于本街区和临街区时,建筑退线须保持一致(二次修建与被保护临建),且须区分建筑主体部分和底层附属建筑部分.D16建筑形体:新建筑应与被保护临建有相近的形体,同时可有适当的退台和凹凸变化;当建筑的沿街立面长度大于20米时,须在设计中体现凹凸变化.D17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接送问题:接送孩子的车辆沿街停靠,造成高峰时段交通拥堵.D18街区内的餐饮商业:通过功能置换,将街区内居住功能转变为餐饮商业.D19旅游业发展衍生的交通:即游客增多对街道通行能力有很大影响.D20区域内公共交通需求:公交和慢行交通难以满足区域内交通需求,无轨道交通,出租车数量严重缺乏.D21公交交通站点数量及其可达性:公交车站主要在街区周围、站点数量较少,街区中心部分可达性较差.D22早点铺、菜市场等服务设施可达性:街区内距离市场最远的里弄在1000米范围内,整体可达性一般.D23采暖、排水及卫生设施配套率:街区通风空调、排水设施较完备.D24发展目标:需制定战略性目标以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其发展进入新的轨道,同时也能保留现有的居住、文化、教育氛围.D25指导方针与原则:确定指导方针和要素(宏观的战略性规划与微观的评估项目)以促进街区未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发展战略-历史性建筑物-交通-城市设计-全局城市观等几方面,由于这些方面均对历史文化街区独特风光的体现起着关键作用,故应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D26人口:建议疏散街区内人口.D27资金:增大资金的有效方法是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带动商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扩大资金来源.例如可以“功能置换”合适的地段,使其融入餐饮娱乐办公购物功能.D28土地承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1)发展公共交通-选择交通方便的周边地区建设商业网点,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以方便居民出行.(2)提高现有空间利用率-将街头绿地作为供居民活动的开放空间,充分利用街巷空间的作用.D29配套设施:可通过功能置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同时建议政府能在税收上给予适当倾斜.D30交通:主要包括街区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儿童接送衍生的交通,街区内居住功能置换为减轻餐饮商业、游客增多带来的交通压力.

3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在各种绿色建筑环境范围内维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正常运转,只有将环境评估的理念融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规划中,将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在绿色建筑环境限度的基础上,才能使历史文化街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研究基于绿色建筑环境概念,构建了“AHP模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绍兴古城为研究对象,对绿色建筑环境支撑下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现状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指导方针、原则、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探索适宜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表2绍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基本准则层权 重绍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综合评价A绿色建筑环境限度B1绿色建筑环境规划评估与发展B2人口限度C1整修限度C2街区更新限度C3土地限度C4拆除、新建建筑限度C5交通-人群限度C6配套设施限度C7发展方向C8增大承载力策略研究C9人口密度D10.6355人均居住面积D20.1077建筑D30.2166空间D40.0402肌理D50.2155环境D60.1250功能置换比例D70.0629居民搬迁比例D80.3985可建用地面积及其可达性D90.0655开放空间面积及其可达性D100.1116路面停车超载范围D110.0210建设控制地带范围D120.2811建筑面积D130.7189建筑高度D140.0069建筑退线D150.2060建筑形体D160.6090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接送问题D170.1165街区内的餐饮商业D180.0616旅游业发展衍生的交通D190.3166公共交通能够满足区域内交通需求D200.3669公交交通站点数量及其可达性D210.1316早点铺、菜市场等服务设施可达性D220.0812采暖、排水及卫生设施配套率D230.0781发展目标D240.0256指导方针与原则D250.7500人口D260.1720资金D270.0780土地承载力D280.1619配套设施D290.0909交通D300.1735

参考文献:

[1]Graymore M L M, Sipe N G, Rickson R E. Sustaining human carrying capacity: A tool for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Ecological Economic[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 69(3): 459-468.

[2]Zhu Y H, Drake S, Lu H S, et al. 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in eco-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related to water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s in China[J].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10, 24(6): 1089-1105.

[3]Arce R, Gullon N. The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J].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0, 20(3): 393-402.

[4]Berck P, Levy A, Chowdhury K. An analysis of the world's environment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with varying carrying capacity, concerns and skepticism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2,73(1):103-112.

[5]龙腾锐,姜文超.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3,14(2):249-253.

[6]邓伟.山区资源绿色建筑环境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J].地理研究,2010,29(6):69-78.

[7]徐琳瑜,康鹏.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绿色建筑环境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3):918-930.

[8]徐琳瑜,康鹏,刘仁志.基于突变理论的工业园区绿色建筑环境动态评价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6):1127-1136.

[9]王雪军,付晓,孙玉军,等.基于GIS赣州市资源绿色建筑环境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6):1325-1332.

[10]蒋贵彦,卓玛措.青海南部高原藏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202-207.

[11]王奎峰,李娜,于学峰,等.基于P-S-R概念模型的生态绿色建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东半岛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8):2133-2139.

[12]董成森.森林型风景区旅游绿色建筑环境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1):106-111.

[13]闵庆文,余卫东,张建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及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4-16+129.

[14]任娟.基于环境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责任编辑鲁越青)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otection of Historic Districts Examined from Green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Lv YueXia LinfeiYing QiaoyingBai Shua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With the green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conception, the paper takes Shao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for example and tries to establish an “AHP model-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arget system to protect historic districts”. It is demanded that the plan and design of the cities conform to the green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conception, respect historic buildings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suring the realization of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ith natural, social and historic civilization ecology. There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concerned can be clearer about the appraisal result and the relative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green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historic distric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HP

收稿日期:2016-04-13基金项目:绍兴文理学院科研启动项目(No.20145013)(No.20155010)

作者简介:吕越(1982-),女,浙江绍兴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doi:10.16169/j.issn.1008-293x.k.2016.07.0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07-0018-05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评价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