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认识差异分析
——以安阳为例

2016-06-16 06:27:35蒋冰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城镇化农民

蒋冰华

(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认识差异分析
——以安阳为例

蒋冰华

(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趋势,而农民的认识是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好人地矛盾,保持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安阳市所辖四县四区一市进行研究发现:农民在市民化、宅基地的整治、土地所有权的转让、老年后的归属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以此提出转变农民认识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城镇化;农民;认识差异

1引言

城镇化是中国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趋势,也是提升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过程[1]。李克强总理也曾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53.7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这些数字说明中国已从整体上迈入了城镇型社会的行列,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进入一个新阶段[3],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目前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地矛盾问题,如何解决人地矛盾是各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而要解决人地矛盾,就必须对农村现有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中,但是在土地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民的认识观念问题,只要农民想人人拥有土地、抓住自己土地不放的认识观念不变,那么要想使土地规模化、专业化、使农民转为市民、加大城镇化发展的力度等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而且农民的认识问题解决不了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城镇化进程能否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座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思想进行实地调查,通过第一手资料的获得来了解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认识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也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城镇化过程中针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方面的研究。赵继新、隋欣、邢海虹等学者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补偿模式、征地补偿的标准及失地农民权利保障中遇到的困境进行探讨[4-6]。(2)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住房问题研究。周沛、蔡键等学者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住房保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7-8];朱琳等学者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农民对宅基地整理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通过发放问卷进行实地调查[9]。(3)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李强学者主要论证了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是主动市民化或者是被动市民化[10];罗其友等学者针对江苏省溧阳市农民市民化意愿进行调查研究[11];(4)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思想及农民素质教育的研究[12-13]。以上学者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了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农民问题,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而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思想认识差异研究的比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中的谈话法和问卷分析法等方法对现代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思想认识差异研究,通过分析得知城镇化过程中不同区域农民的思想认识是不同的,并指出今后解决的策略。

2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2.1研究区状况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脉的东麓,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安阳市辖四县四区一个县级市,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2014年末总人口为443.52万人,常住人口为398万人,城镇化率为50.9%,高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达为45.2%,但是低于中国城镇化水平[14]。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城镇化程度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2样本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安阳地区的四县四区一个县级市的农民在城镇化过程的思想认识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在调查中一是采用了座谈法,就四县四区一个县级市各级管理阶层召开座谈会,针对目前其所辖区域城镇化建设情况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农民认识问题进行了解。二是调查者亲自深入到农民家里,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调查;三是设立问卷。

问卷的设立过程中,考虑到调查对象的知识水平,问卷在设立的时候一是问的问题针对性强,所设问题基本都是涉及到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切身利益。再者,为了调查对象能更好地了解调查问卷,并给出明确的答案,所设问题答案尽量简单化,所以,在设立问卷的时候主要设立了A(同意、愿意)、B(反对)两个答案,这样可以避免调查者对问卷采取敷衍的态度而不表示自己的观点。调查问卷根据研究者所要调查的内容主要设立了11个问题。问卷涉及的主要问题是:(1)是否愿意从农民变成市民;(2)你变市民后,是否意愿由政府统一安排住房问题;(3)变成市民后,政府统一安置住房问题后,是否愿意把其宅基地交于政府统一调整;(4)愿意终身为市民,还是老了允许自己还乡,归还自己宅基地和一定数量的土地;(5)是否愿意把自己所有土地上交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6)如果政府能解决今后的生活问题,变成市民后是否愿意上交自己的土地;(7)希望政府对农村进行重新规划使其城镇化,还是希望继续保持现状;(8)重新规划后,是否愿意交出自己的宅基地接受政府统一安置;(9)愿意进城打工,还是希望政府就地发展乡镇工业,进入乡镇企业;(10)城镇化后,希望继续种自己的地,还是愿意让政府把土地收走统一管理,而给相应的补贴;(11)是否愿意政府建立土地交易中心,为你提供土地中介交易和信息服务。

3结果分析

表1 调查区域11个问题中的A答案(愿意)所占总调查问题的比率

由于人员和时间的限制,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选择城镇化水平进行较快或者正在进行中的安阳所辖四县四区一个县级市的文峰区的高庄乡,汤阴县的韩庄乡工官屯、韩庄乡刘黄村,滑 县的集聚区金和新城、小铺乡新庄村,内黄县的后河镇贾河村,安阳县的水冶镇,林州市的横水镇焦家湾发放问卷,问卷总共发放691份,回收691份。通过对收回问卷的统计处理,所调查的8个区域的农民针对问卷11个问题回答的结果如表1:

3.1问卷整体调查结果分析

在表2中,针对不同的区域农民在调查时对问卷的回答有一定的差异,这说明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有所不同的。汤阴的韩庄乡刘黄村、滑县、内黄、安阳县、林州市地区的农民在问题1、2、3、5、6、7、8、11这几个选项问题选择A项的占很大的比例,文峰区的高庄乡虽然比例相对较小,但是A选项的比例多数大于50%,而汤阴县的韩庄乡工官屯村除了1、2、8 选题A选项的比例多数大于50%,其余几乎都是B选项的比重较大。在11个选题中的4、9、10项选题中除了第4选题,汤阴县的韩庄乡刘黄村、滑 县的集聚区金和新城与小铺乡新庄村A选项高于50%,其余的地区A选项比例都低于50%,有的区域A选项的比例占的极低,如林州市的横水镇焦家湾4题选项11.22%的比例,而9、10题A选项比例仅占1.02%。汤阴县的韩庄乡刘黄村9、10题A选项比例也仅占2.22%。

3.2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认识差异性分析

从以上这些问题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让农民变成市民,只要农民在城市里能有固定的住房、孩子子女上学、今后的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解决,农民还是很愿意成为市民的。从图1柱状图可以看出,4、9、10的柱状图分布绝大多数都在50%以下,这说明:有些农民愿意一辈子作为市民,而大部分农民受中国传统的人老还乡认识的影响,还是希望年龄大了以后回家继续种植自己的土地;大部分农民希望不离开家乡就地城镇化,发展自己家乡的乡镇企业,并且一旦自己能在乡镇企业有了稳定的工作,一部分愿意把土地交给政府统一管理,但是还有大部分农民还是愿意守着自己的土地。

图1 4、9、10题8个区域的问卷调查A选项柱状图分布情况

3.3不同区域农民的认识差异性分析

图2为调查地区问卷中11道选题的平均值曲线图,调查区域各题选项的平均值比例落差很大。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区域的农民对城镇化的认识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从问卷调查结果和调查人员通过各级管理阶层人员的谈话发现:对于城镇化后福利制度和城镇化建设条件比较好或者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像滑县、林州市的横水镇、内黄的后河镇贾河村等,这些地区农民城镇化的意愿比较高一点,相反,农民城镇化意愿相对较低。而且进行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需要吸引企业家到本地来投资发展企业,土地调整后也需要有人投资对调整后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城镇化发展是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且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保证耕地不得减少。所以每个区域的具体情况不同,农民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异。

图2 调查地区11道选题平均值曲线图

4政策建议

4.1转变农民靠地吃饭的思想

自古以来,土地对农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农民自古养成了靠地吃饭的认识,在他们的认识中有地就有了一切,有了依靠。所以,各个地区要想加快城镇化建设,让农民转变为市民,首先让农民改变认识,让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其主要做法主要有:(1)做好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这说明城市对他们的诱惑是很大的,而且从调查中也发现,如果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大部分农民都愿意变成市民。(2)实行土地流转合同制制度。土地合同制可以让农民觉得他们的土地只是根据他们的意愿流转出去,土地的最终所有权还是在他们自己手里。(3)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必须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引导农民,让农民看到城镇化后他们生活会越变越好。

4.2城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尽力而为

城镇化过程是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习惯、认识水平等情况都千差万别,所以,各级政府在进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情况分阶段、分地区逐步的进行城镇化建设。针对农民城镇化认识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城镇化速度可以加快一点。在调查中发现像滑县、林州的横水镇农民对城镇化认识比较高一点,可以加快这些地区城镇化的进程。而文峰区的高庄乡,汤阴县的韩庄乡工官屯村等城镇化认识程度就比较低,城镇化速度可以稍微滞后发展。

4.3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目前征用土地的法律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失地农民难以凭借自己原有的土地换来必要的生活保障[15],这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认识波动的主要源泉。各级政府要想加快城镇化的步伐,改变现在部分农民不愿意城镇化,改变农民靠地吃饭的认识,在城镇化过程中就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变成市民后生活保障得到保证,征地后农民的得到相应的补贴并能得到落实,保证农民市民化后的住房、工作、生活及养老保险问题等等。这样农民才能心甘情愿的市民化。

[参考文献]

[1]梁涛.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城市旅游研究——以南宁为例.江苏商论[J],2010,(11):90-92.

[2]刘琦,姜建斌.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5(1):21-23.

[3]朱宇.51.27%的城镇化率是否高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国际背景下的思考[J].人口研究,2012,02:31-36.

[4]赵继新等.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多模式利益补偿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4):31-32,102.

[5]邢海虹,刘科伟.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综述 [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3):30-35.

[6]隋欣,郭雨佳.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利保障的困境与化解[J].理论与现代 化,2015,(2):68-72.

[7]周沛.农村居住集中化过程中农民住房保障与福利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7,(4):86-90.

[8]蔡键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住房保障研究[J].江汉学术,2015,(4):43-48.

[9]朱琳,颜双.宅基地整理中农民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 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市场,2015,8:174-176.

[10]李强.论农民和农民工的主动市民化与被动市民化[J].河北学刊,2013,33(4):86-93.

[11]罗其友等.经济发达地区城郊农民市民化意愿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2):71-78.

[12]李博,姜建斌.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9):175-176.

[13]贾海刚,万远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114-118.

[14]2014年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tjcn.org/tjgb/201504/28117.html. 2015-04-07.

[15]王利军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2):140-142.

[责任编辑:江雪]

Analysis of the Farmers'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 Taking Anyang As an Example

JIANG Bing-hua

(Resource Environment & Tourism School,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2,China)

Abstract:Urbanization is the trend of the mod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The farmers' cognition understand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field to keep social stabilit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farmers in the four districts of the city of Anyang,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the farmers’ rol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renovation of the homestead, the transfer of land ownership, the problem of attribution of sneer citizen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some suggestions to change farmers’ thinking are raised.

Key words:questionnaire survey; urbanization; farmers;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收稿日期]2016-01-14

[作者简介]蒋冰华(1972—),女,河南商丘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文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2-0065-05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城镇化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基于问卷调查的防护头盔佩戴热舒适性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37:20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9:08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