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治军,任亚群,葛海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02)
信息化条件下的勘察外业质量管控模式研究
任治军,任亚群,葛海明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02)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控是勘察设计企业的生命线工程,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运用移动设备、移动宽带技术发展成果,为勘察外业质量管控提供便利。本文将勘察质量外业管控的传统模式和信息化条件下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工程地质编录采集系统设计、相关管理措施等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思路,为岩土工程勘察的外业质量管理展示了崭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外业质量管控;信息化解决方案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控是勘察设计企业的生命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都行成了一整套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住建部近期连续发布了《建筑工程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七项规定》等文件,不仅将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为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追究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对工程勘察负责人的质量安全职责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微观层面,项目级别的质量管理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无线宽带、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国内一些创新型的勘察设计企业前瞻性地介入了勘察信息化全过程的研究与探索[1],为工程勘察全过程信息化提出了较为可靠的解决方案。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质量管控研究,必将成为传统勘察设计企业逐渐面临的新课题。
2.1质量管理原则
现代质量管理基本分三种模式:全面质量管理(TQM或TQC)模式、ISO9001模式或GB/ T19001模式、卓越绩效模式。国内知名的勘察设计企业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均开展了相适应的质量管理贯标活动,经多年的发展,从单纯质量贯标走向了QHSE多维度贯标。笔者所在的企业,作为江苏省勘察设计龙头企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呈现出三种基本模式相互融合的态势。
理论上的质量管理八大原则:(l)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八大质量管理原则成为勘察设计企业贯标体系的指导性原则。
在八大质量原则下岩土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勘测策划、现场作业过程、成果处理和综合利用。从质量管理的原则出发,每个环节都应包含PDCA循环并得到有效控制。从岩土工程勘测作业流程出发,质量管理应全面覆盖岩土工程勘测任务接受、方案策划、现场作业、内业整理、提交成品到最终资料归档和资料再利用的整个过程。
2.2勘察外业质量管控传统模式
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进行质量贯标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质量控制手段,并在工程实践不断改进和优化。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岩土工程勘察外业质量内部管控模式主要体现在作业流程标准化、作业文件模板化和现场交底规范化。
(1)作业流程标准化: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涉及的流程包括勘测策划—外业实施—现场验收。从质量管控角度,每个流程应按标准化控制原则加以管理,勘测策划的过程及结果评审、外业技术交底及旁站监控、现场逐孔验收制度等,从作业细节上进行质量控制。
(2)作业文件模板化:勘察大纲或勘察纲要作为勘察外业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勘察外业投入的人员设备、技术措施等,如何确保每个工程都按高标准完成现场作业,必须将实践中积累的习惯做法固化为标准化作业文件来逐一落实。
(3)现场交底规范化:现场技术交底是勘察大纲确保准确实施的关键,外业工作开始前向钻探机台、编录人员交待测试及取样任务意图、要求及注意事项,有利于编录人员贯彻执行或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优化。
很多综合类勘察甲级企业的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基本以劳务外包方式解决,目前劳务外包门槛低,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低价中标后的不规范行为越来越多,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行业监管模式来看,在交通系统的勘察设计过程中,行业监管模式以岩土工程勘察监理制度为主;在工民建市场中,重庆、浙江、辽宁和江苏等省份,陆续推出了岩土工程勘察外业见证制度,通过第三方的现场旁站监理来解决外业质量管控中的瓶颈问题。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现场监控管理,还是基于第三方的勘察监理或见证制度,目标都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现场质量管控的问题,在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外业质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3优缺点分析
针对现有的外业质量管控模式,简单地总结见表1。
表1 勘察外业管控模式优缺点对比
3.1方案设计
信息化条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外业质量管控,是将整个外业过程纳入到全面信息化架构过程中,通过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手段,直接获取勘察外业过程数据和信息,与常规质量管控手段共同构成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
笔者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针对外业质量管控的诸多问题,选择了以工程地质编录电子化采集为切入点,以此统筹现场外业质量管控工作。理由如下:岩土工程勘察的现场工作是整个勘测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所形成的各类记录文件是进行资料整编、分析的基本素材。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勘测工作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常规的勘察项目中,勘探手段以钻探和其他原位测试相结合,鉴于目前的设备发展状况,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旁压及扁铲等原位测试均采用了电子化采集方案,而工程地质编录作为钻探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原有的采集手段过于原始,同时还存在着记录内容不全、字迹潦草、模糊不清、描述不准确、离场编录甚至编造数据的现象,一旦记录离开现场,无法判断记录是否在现场完成。
工程地质编录的电子化采集,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将勘探任务与现场采集有机衔接起来,更重视勘测策划对现场作业的指导作用,同时,工程地质编录电子化采集依托现有智能终端,可以丰富采集内容、记录现场作业影像、空间信息,并可实时在线传输数据,不仅提高了编录成果的转换效率,而且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了勘察现场的工作情况,为企业、行业监管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系统架构设计上,工程地质编录采集与内业系统的拓扑关系见图1,采集系统作为终端系统,肩负着原始数据的回传,同时也接受远程勘察任务下发控制。
图1 采集系统拓扑网络图
采集系统与内业整编系统的数据结构关系见图2。
图2 采集系统设计架构图
3.2技术措施
(1)界面设计体现易用性
岩土工程勘察劳务外包的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一致被业内人士所诟病,一些劳务类单位地质编录人员非专业出身、仅有岗位培训履历的问题近几年更甚。因此,考虑到终端用户文化层次不高、专业知识参差不齐,采集系统设计要突出简单易用,最好是傻瓜式界面设计。
(2)逻辑设计体现全流程
钻探现场的标准作业流程是本系统进行逻辑设计的基础,但考虑到勘察现场地质条件千变万化,逻辑设计中要考虑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并能随现场情况方便地加以调整。
(3)采集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库支持
采集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专业信息的录入过程,更应该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库作为支撑。在勘察外业现场如果单纯输入大量的文字信息,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起不到录入信息标准化的要求。为此,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描述技术规定》等对钻探描述鉴定的要求,系统设计中采用了智能化的字典设计,通过关键属性的确定快速匹配相关联的描述信息,能辅助编录人员完成信息采集,现场专业技术人员的个性化描述将作为动态信息随数据回传数据库,待专业审核人以上级别确认许可后进入专业知识库共享。
(4)时、空信息采集与校验
以智能平板或手机的GPS模块为支持,采集系统的每一条记录、照片都会记录采集时间和空间位置,后台系统实时获取数据后可实时评估时间及空间合理性,这对于现场规范化作业来说是增加了可追溯的途径,对于不良行为来说,可迅速发现当前钻孔完成工期是否合理、记录位置是否在许可范围内,量身打造勘察劳务分包任务的紧箍咒。
3.3管理措施
(1)采集系统与传统管控模式的结合
工程地质编录采集系统是信息化条件下外业质量管控手段之一,只有在传统质量管控的框架下,以强烈的质量意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信息化的质量管理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管控效益。因此,在企业层面优化和完善质量贯标体系必须持续开展。
(2)采集系统推广
采集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工程勘察行业的不规范行为就像一对天敌,劳务分包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很难主动选择。但应该看到,在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规范的行为积累导致质变,影响到行业生存时再来谈恢复信任,行业参与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笔者所在的企业在参与市场投标中,除常规的质量承诺外,郑重承诺采用可追溯的电子化采集平台。并通过年度合格供方招标,将电子化采集作为质量控制的准入门槛,有效地完成了采集系统的推广,并在实践中确定了良好的效果。
从整个工程勘察行业来说,以政府或行业协会为主导,在全行业推广信息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市场监管手段,或可成为勘察监理或外业见证制度的有效补充或替代,并且能从技术上锁定不规范行为的证据,解决现有监理或见证制度存在的“人情”报告等弊端。
(3)供方评价体系优化
采集系统应用已经成为江苏院外委合作供方的准入条件,通过基于智能终端工程地质编录采集,替代了传统的记录方式,不仅实现了采集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而且使得岩土工程勘察作业过程得到完整再现。江苏院结合外委供方的管理和评级情况,开展了以优化评级方法为主题的管理创新课题研究。工程地质编录采集系统的推广,为该课题的研究增加了新的评价因子,并且全方位提供了评价证据,合格供方的评级与合同价款确定均与质量管控手段密切结合。
(1)勘察外业质量管控是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质量管理制度,采用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
(2)信息化条件下的勘察外业质量管控模式,可依托工程地质编录采集系统完成,采集系统的全过程信息采集,为现场勘察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3)将工程策划数据与采集软件集成,切实发挥了项目策划对现场的指导作用,以规范知识库为数据字典的设计为现场编录人员提供了专业知识库支撑;
(4)通过自动采集GPS坐标和时间等信息,现场岩芯拍照和录音等模块,强化了对外业作业过程的控制和可追溯性,后台系统实时获取数据后可即时评估时间及空间合理性,为行业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5)江苏院的管理实践表明,通过管理措施与信息化措施两个抓手,能切实保证现场第一手资料的真实、准确,真正实现让顾客信赖、为业主创造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治军,等.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处理的架构与实施[J].电力勘测设计,2011,(2).
[2]陆绍胜,邵水宋.勘察外业见证工作之我见[J].浙江建筑,2013,30(10).
[3]刘健,等.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关问题及对策[J].地质学报,2010,30(2).
Research o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Quality Control Model on Si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REN Zhi-jun, REN Ya-qun, GE Hai-ming
(Jian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Nanjing 211102, China)
Abstract: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quality control is the lifeline for the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bile devices, mobile broadband technology as the convenient tools for quality control should be actively used. This article will contrast the traditional model and the innovative model for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quality control.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 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 new solution for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quality control under conditions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quality control model; information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9913(2016)01-0021-04
* 收稿日期:2015-04-23
作者简介:任治军(1977- ),男,甘肃武威人,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从事岩土工程勘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