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锅炉运行氧量优化调整

2016-06-16 01:01刘培红张晓东
综合智慧能源 2016年3期
关键词:氧量

刘培红,张晓东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山东 莱州 261400)



超超临界锅炉运行氧量优化调整

刘培红,张晓东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山东 莱州261400)

摘要: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1超超临界锅炉实际运行中存在两侧氧量偏差大、再热器减温水量偏高、过热器管壁超温和受热面高温腐蚀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对该锅炉的氧量进行优化调整试验。进行了锅炉氧量均匀性调整试验及950,800 MW工况变氧量试验,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的最佳运行氧量及氧量临界值。优化后,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及CO体积分数有效降低,过热器管壁超温及受热面高温腐蚀问题得到缓解,大幅度提高了锅炉的经济性。

关键词:超超临界锅炉;氧量;均匀性;变氧量;调整试验

0引言

对于超超临界百万机组的燃煤锅炉,运行氧量是一项主要指标,也是运行人员调整的主要参数,其与飞灰含碳量、炉渣含碳量、排烟热损失、风机电耗和NOx排放量等各项指标有较强的相关性[1]。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1超超临界锅炉实际运行中存在两侧氧量偏差大、再热器减温水量偏高、过热器管壁超温和受热面高温腐蚀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对锅炉的氧量进行调整优化试验。

1机组概况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2×1 050 MW机组的锅炉为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本生型锅炉,一次再热,单炉膛,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尾部双烟道结构,采用挡板调节再热汽温,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平衡通风,岛式布置(运转层以下封闭布置)。制粉系统为正压直吹式,配6台中速辊式磨煤机。设计煤种采用神华煤,校核煤种采用神府和晋北混煤,燃用煤种为烟煤。锅炉点火及助燃采用#0轻柴油。

2氧量优化调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机组在1 000 MW负荷下稳定运行4 h以后,在运行人员日常习惯运行工况下,试验人员进行空气预热器入口氧量场的标定,确定表盘排烟温度、分散控制系统(DCS)表盘显示氧量值与就地氧量测量值的对应关系,对锅炉目前的运行状况进行摸底,采集原煤、飞灰、大渣、煤粉样品,以此为后续优化试验的比较基准。

2.1锅炉膛出口氧量场标定试验

#1锅炉负荷1 000 MW,在常规运行工况下,对空气预热器入口氧量场分布情况进行测量,测量标定结果见表1。对比现场测量的氧量数据与DCS表盘显示的氧量,2组数据基本吻合,只有B侧烟道外侧DCS表盘氧量与实测值相比偏低。

表1 氧量场标定 %

注: A1~A8,B1~B8分别为A,B侧烟道内侧至烟道外侧的

测点。

2.2锅炉氧量均匀性调整试验

(1)调整前锅炉运行情况。运行A,B,D,E,F 5套制粉系统,进行氧量均匀性调整试验。调整前,A,B侧二次风门总开度为100%,两侧燃尽风门开度为50%,5层燃烧器对应的#1,#2,#7,#8外二次风门开度分别为60%,70%,70%,60%,中间的#3,#4,#5,#6风门开度为40%,A侧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2.2%和3.6%,B侧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4%,2.6%和3.5%。

(2)外二次风门开度调整。将#3,#4,#5,#6

表2 氧量调平试验锅炉效率计算结果

表3 调整后内、外二次风门开度 %

外二次风门开度由40%关至35%,#1,#2,#7,#8外二次风门开度保持60%,70%,70%,60%不变。调整后A侧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6%,3.5%和3.0%,B侧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6%,2.9%和3.2%。

(3)燃尽风门调整。用燃尽风进行微调,A侧开度保持50%不变,将B侧开度关至45%,A侧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2%,3.2%和3.0%,B侧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9%,2.6%和3.2%。调整后,两侧氧量场达到了平衡且均匀的状态。为防止中间喷燃器煤粉飞边,将#3,#4,#5,#6内二次风门开度调整至40%(2格)。

通过调整试验,表盘和就地风门开度趋于合理,两侧烟道氧量基本达到平衡。氧量调平后锅炉效率变化见表2,风门开度见表3。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氧量调平后,锅炉效率比摸底试验升高0.59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氧量调平后,烟道外侧氧量正常,其对应的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CO体积分数降低,锅炉效率升高。

3氧量优化调整试验

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其他运行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以空气预热器进口氧量为变化参数,改变锅炉运行氧量,测取锅炉特性数据,并采集原煤和飞灰样品,观察不同氧量对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排烟温度、受热面壁温、减温水量、结焦的影响[2]。测量烟气中NOx的质量浓度及锅炉热效率等数据,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锅炉最佳运行氧量以及脱硝设备入口的最佳NOx质量浓度。试验在950 MW和800 MW负荷下进行。

机组在950 MW负荷下稳定运行8 h以上,进行变氧量试验,锅炉运行的具体氧量设置为2.5%,3.0%和3.5%。机组在800 MW负荷下稳定运行8 h以上,进行变氧量试验,锅炉运行的具体氧量设置为2.7%,3.2%和3.7%。

3.1950 MW工况氧量优化试验

3.1.1试验情况

机组负荷950 MW,运行A,B,D,E,F 5套制粉系统,氧量试验分3个工况进行。第1个工况氧的体积分数设定3.5%,再热器减温水量为95 t/h,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26%,0.52%,0.58%和1.40%;第2个工况氧的体积分数设定3.0%,再热器减温水量为89 t/h,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15%,0.52%,0.33%和1.16%;第3个工况氧的体积分数设定2.5%,再热器减温水量为80t/h,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36%,0.78%,0.50%和1.86%。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

3.1.2试验数据分析

氧的体积分数由3.5%降至3.0%,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差0.15百分点,再热器减温水量下降6 t/h;氧的体积分数由3.0%降至2.5%,炉膛出口氧量场分布均匀性变差,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由0.790%升至1.125%,升高了0.335百分点,再热器减温水量下降9 t/h;第3个工况下,A,B烟道外侧两端氧量偏低,CO体积分数比前2个工况升高;排烟温度等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

3.1.3最佳氧量确定

锅炉效率与运行氧量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950 MW负荷工况下,氧的体积分数为2.5%,3.0%和3.5%时,锅炉效率变化不大,其中氧的体积分数为3.0%时锅炉效率最高。考虑高氧量运行后引、送风机电耗升高,低氧量运行炉膛氧量分布不均匀、高温腐蚀加剧等的影响,建议运行中在950 MW负荷工况下氧的体积分数应保持在3.0%。

图1 950 MW负荷下锅炉效率与运行氧量的关系

3.2800 MW工况氧量优化试验

3.2.1试验情况

机组负荷800 MW,运行A,B,C,D,F 5套制粉系统,氧量试验分3个工况进行。第1个工况氧的体积分数设定3.2%,再热器减温水量为100 t/h,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8%;第2个工况氧的体积分数设定3.7%,再热器减温水量为100 t/h,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7%;第3个工况氧的体积分数设定2.6%,再热器减温水量为90.2 t/h,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8%。

3.2.2试验数据分析

氧的体积分数由3.7%降至3.2%,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差0.1百分点,基本持平,再热器减温水量持平;氧的体积分数由3.2%降至2.7%,炉膛出口氧量场分布均匀性变差;第3 个工况下,A,B烟道外侧两端氧量偏低,CO体积分数比前2个工况升高;排烟温度等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

3.2.3最佳氧量确定

锅炉效率与运行氧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800 MW负荷工况下,氧的体积分数为3.6%时锅炉效率最高。考虑高氧量运行后引、送风机电耗升高,低氧量运行炉膛氧量分布不均匀、高温腐蚀加剧等的影响,建议800 MW负荷工况下氧的体积分数应保持在3.5%。

图2 800 MW负荷下锅炉效率与运行氧量的关系

4CO检测试验

在1 000 MW工况下,对#1锅炉进行CO检测试验,改变氧量寻找CO与O2的关系曲线,寻找燃烧最佳氧量,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CO与O2关系曲线

入炉总风量不足或炉内氧量分布不均,局部燃烧缺氧,不仅使烟气中CO的体积分数增加,而且会导致飞灰可燃物含量增加,反之亦然[3]。如果烟气中CO的体积分数较高,说明炉内局部缺氧。测试发现,#1锅炉沿烟道截面的烟气分层现象严重:锅炉B 侧烟道外部缺氧,烟气中CO的体积分数很高;锅炉烟道内侧氧富集,烟气中CO的体积分数低。

由试验结果看,烟气中CO的体积分数对氧量变化反应敏感,临界点附近氧量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CO体积分数急剧变化,该公司#1锅炉运行氧量的临界点在2%左右。建议运行中控制各DCS氧量测点显示不要低于2.0%,避免水冷壁高温腐蚀加剧。

5结论

通过调整外二次风、燃尽风,使#1锅炉的配风方式得到全面优化,炉膛出口氧量场基本调整均匀,局部缺氧问题明显改善,烟道中CO的体积分数平均值由0.95%降至0.12%,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由摸底试验的1.87%降至0.79%,锅炉效率提高0.59百分点。调整后,过热器管壁超温和受热面高温腐蚀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运行方式达到全面优化,为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贺,谢江,祁积满.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运行参数控制[J].云南电力技术,2013,41(5):89-93.

[2]刘吉臻,牛成林,李建强,等.锅炉经济性分析及最优氧量的确定[J].动力工程,2009,29(3):245-249.

[3]裘立春,张建华.基于CO的燃煤锅炉燃烧优化[J].浙江电力,2005(3):10-12.

(本文责编:刘芳)

收稿日期:2015-12-21;修回日期:2016-02-25

中图分类号:TK 22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1951(2016)03-0044-04

作者简介:

刘培红(1975—),女,山东潍坊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火力发电厂节能工作(E-mail:1409031800@qq.com)。

张晓东(1977—),男,福建仙游人,工程师,工程硕士,从事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工作(E-mail:zxd7139@163.com)。

猜你喜欢
氧量
含硫废弃物系统、反应炉燃烧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瞬时有机负荷冲击下胞外聚合物变化及其与供氧量之间的相关性*
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在比例控制型烧嘴上的应用
最大摄氧量研究综述
冬春季气象特性与养殖塘水质变化关系
提高跑步成绩看最大摄氧量
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与摄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最大摄氧量在赛艇项目应用的综述①
300MW锅炉效率低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