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和代价

2016-06-15 18:37李然
财经天下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链家愿景舆论

处于舆论风口的链家,昨天(5月30日)终于迎来了好消息。上海银行同业会宣布,经核查后,决定恢复于上月暂停的链家等6家中介机构与银行的按揭贷款业务。

飞速扩张的链家,在上海滩遇到了体量膨胀所带来的阵痛。

事情发生得十分突然。上海市消保委在2月23日通报了房产中介服务中存在的四大乱象,链家因房源问题被点名批评。第二天,上海链家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表示将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并称是员工在交易过程中的不严谨,导致了消保委公布的两起案例的服务瑕疵。

此后,链家公布了《链家常务副总裁王拥群给各地总经理的一封信》,信中通报了处理结果:1. 对于涉及两起纠纷的用户,已经做出了妥善的补偿;2. 涉事的两家门店进行彻底整改;3. 上海链家全体进行自查。

链家董事长左晖在朋友圈转发了这封公开信,表示选择不去辩解,“会努力并不负所托”。

然而,在北上广深二手房房价暴涨的大背景下,链家遇到的这次危机扩散很快,波及范围广泛,引发了舆论对于链家中介服务和链家金融的质疑,甚至把链家当成了二手房房价暴涨的推手。

如今的链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介行业的代名词,自然而然地,也被市场和舆论反复审视,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当不苟言笑的左晖坐在我们的记者面前时,舆论风暴已经开始消散,这位掌舵链家巨轮的船长回顾“2·23事件”始末,他坦言,“从这两张单子上看,我们在环节的管理是有失控的地方。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不管是经纪人还是我们后台的客户服务人员,有些不那么尽责”。

地产中介,这个庞大的行业拥有枝枝蔓蔓、参差不齐的末梢,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缺一不可。上海是产权调查基础相对较好的城市,相关政府政策和流程已经相当市场化,对于亟待整体提升的房产中介行业来说,在上海暴露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件好事。

以链家为例,在外界看来,链家大范围的频繁收购令人惊讶,尤其是在去年,短短一年时间里,链家从10多个城市迅速扩张到24个城市,门店数从2014年底的1500家增至6000家,经纪人数量由3万扩充至10万人,在京沪等地,链家的招牌甚至到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地步。在这种规模增速下,如何以科学有效的体系去管理,已经成为重要且急迫的课题。

“2·23事件”让链家不得不放慢脚步反思,谨慎对待扩张所带来的管理挑战,并且更加低调地应对舆论。而对我们来说,链家在成为一个话题并日益符号化的同时,他们极速扩张背后的逻辑和故事变得很有吸引力,简单地说,就是越来越庞大的链家想往哪里去,他们的模式有何不同,愿景和边界又在哪里。

在我们的报道中,你也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链家:他们试图以互联网思维来改造房产中介这个饱受诟病的行业,在遍地痛点的市场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为此从头开始做数据、做金融,同时又以“强规则”的方式改造线下服务,甚至不惜付出一些重要的代价——在不断的并购中,左晖曾提出,对于完成一系列并购案之后的新公司,他们也可以放弃“链家”品牌,与大家一起“再打造一个新品牌”。

就房产中介这个行业而言,链家的愿景和现实形成了很大反差。这不奇怪,国内O2O的同路人们也大多面临相似的困境。且行且改造,在复杂的局面中拿捏进退,同时保持目标明确,这是现实对于愿景的要求。

没错,看上去很难,但做什么会比较容易呢?无不是如履薄冰、披荆斩棘。就连卖凉茶也不容易,本期杂志上关于老字号同仁堂卖凉茶的故事,也值得一读。

—李然

猜你喜欢
链家愿景舆论
一起向未来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链家,莫拿“个案”当说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