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效应理论视角下反腐败的博弈论分析*

2016-06-15 09:10:03陈红喜张丽丽于淳馨
法制博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反腐败博弈策略

陈红喜 张丽丽 于淳馨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示范效应理论视角下反腐败的博弈论分析*

陈红喜张丽丽于淳馨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摘要: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在近20年中,中国的高官腐败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普通官员相比,高官因为拥有更大的权威,可能对其他官员产生更强的示范效应,进而促进腐败行为的扩散,出现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社会现象。腐败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探寻反腐败以及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本文从“示范效应”的理论视角,基于社会互动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高官与普通官员之间的Stackelberg竞争模型,分析了高官与普通官员之间的腐败博弈,发现了“示范效应”视角下存在的腐败问题,进而提出了反腐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示范效应;寻租;互惠;反腐败;博弈;策略

一、引言

我国现在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通过国际透明组织发布的腐败感知指数(CPI)可知,2014年我国的CPI得分是36分,在全球排名第100位,位于非常腐败的国家行列。由网络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就是腐败问题。2016年是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解决腐败问题,有利于经济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各项改革事业正常进行。腐败问题不解决,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形成严重的社会道德文化污染。[1]其中,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据调查,2014年建筑业占我国GDP的比例为7.03%,同时该领域也是腐败的重灾区。①因此,反腐败是目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

本文的余下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是基于“示范效应”,构建高官与普通官员之间的Stackelberg竞争模型,第三部分是进行均衡分析,提出“示范效应”下腐败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针对模型的构建与均衡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反腐建议,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二、Stackelberg竞争模型的构建

(一)寻租的示范效应理论

为说明示范效应对官员获得租金占全部租金比例所产生的的影响,现假设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一定,有任一寻租者A。

y:表示寻租者A期望可以获得的租金额;

t:表示寻租者A能够寻求垄断的权力,可以用其职位高低来表示;

yp:表示全社会官员所能够获得租金的平均数额。

则有:y=f(yp,t)

函数式表示寻租者A期望获得的租金额取决于他的职位高低以及全社会的平均寻租水平。此时假定该函数是一个凹函数。

式中∂y/∂yp,表示全社会官员的平均寻租额变化对寻租者A寻租期望值的影响;∂y/∂t表示寻租者A职位的升迁会对其寻租期望值所产生的影响。显然可看出,∂y/∂t>0。∂yp/dt则表示在y确定的情况下,A的职位变化与全社会官员平均寻租额之间的关系。作一条寻租等期望值曲线就能够比较直观地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存在的联系。如图1,横坐标用t表示,纵坐标用yp表示,曲线则表示在y已确定的条件下(即dy=0),yp与t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此函数是凹函数,则寻租等期望值曲线凸向原点,那么,在y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如y=y0),则yp与t之间就存在着替代关系。这样,曲线上面任一点B的斜率k=dyp/dt显然∂yp/dt<0,因此就有∂y/∂yp>0。

图1

由于∂y/∂yp>0,表明如果全社会寻租者的平均寻租额上升,那么A的寻租期望值就会有所增加,反之就会下降这就表明寻租行为存在着示范效应。由寻租者A是作为任意一个分析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如果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成立,那么寻租的示范效应就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示范效应”理论解释了“防微杜渐”有效性,腐败者越多越难治理,反腐败预防机制的建立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Stackelberg竞争模型的构建

腐败成本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腐败成本=腐败直接成本+腐败机会成本+(腐败风险成本×破案率)

为了简化分析,本文中将腐败成本统称为成本,不再细分。

博弈的时间顺序如下:

1.官员1选择寻租的权力q1≥0

2.官员2观察到官员1的q1,然后,选择自己寻租的权力q2≥0

在此,逆权力函数W(q1,q2)=q1+q2-a,其中a>q1,a>q2,a

由Stackelberg模型的结论,[2]可以推断出官员1腐败收益的增加必定意味着官员2寻租额的增加。

(三)腐败在示范效应下的矩阵表示

如上假设,作为高级官员,因为垄断的权力比较大,所以获得的腐败收益也高,其腐败成本也相应的比较高。下面是高官1与官员2的腐败博弈矩阵,高官1首先进行选择,官员2观察到高官1的行为选择之后,再进行选择,两者构成了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图2 高官与普通官员的腐败博弈

每个单元格有两个数字,分别表示两个参与人的腐败支付,第一个数字表示官员1的支付,第二个数字表示官员2的支付。在这个博弈中,高官1和官员2都有两个策略:腐败和不腐败。当高官1选择腐败且官员2也选择腐败时,高官的支付为4,官员2的支付为2;当高官1选择腐败而官员2选择不腐败时,高官的支付为5,官员2的支付为0;当高官1选择不腐败而官员2选择腐败时,高官的支付为0,官员2的支付为1;当高官1选择不腐败且官员2也选择不腐败时,高官的支付为0,官员2的支付为0。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一个贝叶斯纳什均衡(4,2),即高官1和官员2都选择腐败。

三、均衡分析“示范效应”下腐败存在的问题

在腐败现象的背后,都潜在着特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即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当官员的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官员就会选择腐败。[3]经过“示范效应”视角下官员腐败收益和成本的均衡分析,本文发现了下面的几个问题:

(一)高官的寻租行为对普通官员的腐败行为存在示范效应,即高官腐败收益的增大会促使普通官员增加腐败成本,进而获得更多的腐败收益。

(二)官员期望的腐败收益与其能够垄断的权力成正比,即官职越大,腐败收益越大。

(三)官员的腐败成本与其能够垄断的权力成正比,即官职越大,腐败成本越大。

(四)高官的腐败行为存在示范效应,那么高官的廉洁奉公行为也相应地会对普通官员存在示范效应。

四、应对“示范效应”下腐败的反腐策略

建立一整套健全的机制是解决反腐败问题的胜利法宝。建立反腐倡廉机制,应从“经济人”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仅仅从“人本善”的理性角度出发。而且,利益的制约是达到反腐目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主要措施就是提高腐败成本,获取更少收益,甚至使腐败变成一种亏本的交易,最终让腐败分子不敢腐、不想腐,这样才是一种长久有效的反腐机制。

(一)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相关制度

现阶段存在的腐败大部分是体制性腐败。我们应该改革现有的政治制度,转变政府的职能。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简政放权,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反腐败的关键点。因此,应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减少行政权力的“寻租”;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引入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行政相关人加强权利意识,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腐败的成本和难度增加,从制度上阻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提高受惩成本,严防腐败获利

一是提高腐败行为被查处的概率。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同时重视信访举报、案件线索,严肃认真进行初查,提高破案率。一旦立案,应依据执法必严的原则,对案件的查处应该公平公正对待,不考虑相关因素。只有做到靠制度、靠纪律、靠法律办事,才能铲除腐败分子的土壤、才能根除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才能实现法治社会。二是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没收腐败分子在经济上的非法所得。对腐败分子绝不能手软,设立红色底线,要杜绝“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因此,不仅应在党纪、政纪上增加经济处罚的内容,在刑法上也要加大惩处力度,使腐败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大腐败的成本。

(三)改善公务员待遇,增加预期收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部分代表建议提高公务员的待遇。调整公务员的工资结构,实施配套改革,拓展晋升空间能够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公务员在腐败前会分析腐败成本—收益,所以增加廉洁行为的收益是增加腐败机会成本的一项措施。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是增加廉洁行为的净收益的关键,进一步规范非正式收入,将一些补贴、福利货币化,纳入工资的范畴之内。另一方面完善预期收入制度。公职人员的养老金在新加坡等地区已经成为预防腐败的一项有强有力的武器。养老金额的有力保障是国家公职人员未来的一项重要收益。如果发现该公职人员有腐败行为,养老金就会被全部或部分取消,这会对国家公职人员有很强的牵制作用。

五、结论

现阶段导致我国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腐败仍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腐败行为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性,损害了社会利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要看到高官腐败的示范效应,同时利用高官廉政行为的示范效应,进行反腐。政府做为行政机关是主要的行政主体,在反腐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也要加强权利保护意识,加强监督。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反腐意识,运用多种手段联合进行反腐。我们应该明白,反腐不仅是一种政治活动,还是一种经济、文化活动,牵涉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反腐工作是一项持久战。我们应该在反腐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地消除腐败,向腐败的零境界迈进。

[注释]

①2014年中国建筑业产值占GDP总额比重[EB/OL].www.qqjjsj.com.

[参考文献]

[1]熊华清.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11(5).

[2]郭诏彬. 提高腐败成本 构建反腐败利益制约机制[J].重庆行政,2013(3).

[3]解冰,康均心. 反腐败刑事政策中的民意考量[J].管理世界,2010(1).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5-0033-03

作者简介:陈红喜(1973-),男,汉族,江西莲花人,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导,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经济博弈等;张丽丽(199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于淳馨(199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金融。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GXS2D024、2014GXS4D109);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研究项目(2012ZDIXM031,2013SJB6300043);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BR2015059);南京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SKTD201503)。

猜你喜欢
反腐败博弈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当前腐败问题的分析研究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24:13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04:52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03:20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8:03:50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建材市场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00:33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