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应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探究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下面笔者就自主开放、合作探究式教学在“苯酚”教学中的应用谈点做法.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模式
苯酚是一类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微溶于水,水溶液有毒,有弱酸性,能发生三元取代和显色反应,所涉及的性质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水平,适合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关于苯酚的毒性,实验中恰恰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苯酚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尤其是酚类药物和人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来了解酚类物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学习拓展到课堂以外的意识.这就决定了本节课的最佳教学方式为自主开放、合作探究式.
二、利用化学事件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在教学中,笔者以新安江苯酚污染和处理事件为背景引发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在推测和设计实验验证推测的过程中认识苯酚的主要性质,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2011年6月4日夜里23点多,一辆装载有化学品苯酚的槽罐车在杭州新井高速发生交通事故,大约20吨苯酚泄露,随雨水流入新安江,江水受到污染,55万居民饮水受到影响.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利用石灰和活性炭对泄露的苯酚进行处理.经过有关部门的紧急处理,水质监测正常,于6月6日晚6点30分全面恢复供水.”通过利用苯酚的性质进行水质的监测,学生既巩固了苯酚的有关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三、确定探究主题,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苯酚的污染和处理事件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对苯酚的性质进行热烈讨论,讨论中各抒己见,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大胆猜测.讨论的焦点在苯酚是否具有酸性和苯酚是否可以被活性炭吸附的问题上,很快他们确定了探究主题,然后按照提出猜测、设计方案、交流方案、实施方案、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顺序展开实验探究活动.以下是学生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结论.1.关于苯酚酸性的实验方案.方案1:向苯酚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未变红色,得出苯酚无酸性或酸性很弱.方案2:将苯酚溶液滴在精密pH试纸上,试纸变为浅黄绿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约为6.5,说明苯酚有弱酸性.2.关于苯酚能否被活性炭吸附的实验方案.学生取两份相同浓度的苯酚溶液,一份用活性炭进行处理.然后分别取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入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对比现象.方案1:分别滴入溴水,苯酚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而用活性炭处理过的苯酚溶液却没有看到现象,得出活性炭对苯酚有吸附效果.方案2:分别滴入三氯化铁溶液,苯酚溶液立即变为紫色,而用活性炭处理过的苯酚却没有看到现象,得出活性炭对苯酚有吸附效果.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对苯酚具有酸性和苯酚能被活性炭吸附达成了共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苯酚泄露造成55万居民饮水受到影响,苯酚污染后的水质监测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笔者根据被苯酚污染的新安江水水质监测的数据,提供了三瓶水样:一瓶为严重污染的水样;一瓶为合格的水样.一瓶为接近合格的水样;同时给出了国家环保局制定的地表水质量标准限值和五类标准水样标准.通过实验,学生很快用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对三瓶水样进行了鉴别,通过鉴别认定产生明显特征现象的为严重污染的水样,但是另外两个水样却没有产生现象,再次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用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进行检测,对于苯酚浓度较高的水样,检测灵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苯酚浓度很低的水样,尤其是接近合格的水样,就无法鉴别了.接着,学生取五类标准水样用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分别进行测试,结果均未看到现象,从而证明了他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学生坚信,一定有更加精准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学习知识要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