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图》看文学改编电影的叙事转换

2016-06-14 00:11孙丽丽
电影文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米切尔大卫云图

孙丽丽

[摘要]电影《云图》由沃卓斯基姐弟与汤姆·提克威联合执导,根据大卫·米切尔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这部由后现代主义小说改编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对影片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对《云图》进行分析,可以窥探出文学在影像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文章以《云图》为切入点,从微观的叙事元素出发来分析文学改编电影中叙事转换的过程,具体论述分为三个方面,即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叙事立场。

[关键词]《云图》;大卫·米切尔;文学;叙事转换

电影《云图》根据大卫·米切尔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小说讲了六个生活在不同历史时空下的人物的人生际遇,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彼此紧密相关,阐释着一个共同的哲学主题。小说在出版之初即引起广泛热评,获得了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图书奖在内的含金量颇高的奖项。《云图》的原著也曾被称为“不可能被拍成电影的小说”,极大地挑战着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1]文学改编成电影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电影诞生之日起这一问题便伴随电影发展过程始终。长久以来,电影界以及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愈加深入,产生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双方各自从文学叙事和电影艺术的角度出发,“以己之矛来攻己之盾”,莫衷一是。这样各执一词的争论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结果只能有损于电影本身的艺术性。

电影版《云图》在著名导演沃卓斯基姐弟以及汤姆·提克威的珠联璧合之下制作完成。这部由后现代主义小说改编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对影片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对于电影市场上出现的如此大相径庭的评论应该予以理性的看待,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是文学改编电影过程中的“次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云图》仅仅是这种现象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窥探出文学在影像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文章以《云图》为切入点,从微观的叙事元素出发来分析文学改编电影中叙事转换的过程,具体论述分为三个方面,即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叙事立场。

一、叙事结构的转换

《云图》之所以产生反差如此之大的评论,关键在于影片的叙事结构,这是专业电影人士和观众争论的焦点所在。在小说中,原作者大卫·米切尔采取的是对称式的叙事结构,而改编成电影之后则采取了并列式叙事结构。[2]并列式叙事结构虽然并非《云图》首创,但在当下电影市场中仍然属于一种较小众的模式,其叙事效果还有待市场的检验。这种叙事结构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固有的弱点。

小说《云图》采用对称的叙事模式。大卫·米切尔将六个完整的故事进行拆分,在讲述顺序上翻新出奇,创造出一种独具创新的叙事方式。他将每个完整的故事拦腰斩成两部分,在小说的上半部分,分别把六个故事每个只讲到一半,留下悬念。在下半部分则把余下的部分按照与原来相反的顺序倒着讲完,仿佛时光能够倒转,在无意识中牵动着读者的心,使读者能够完全融入小说的世界中去。将两部分合二为一又呈现出另一番面貌,以第六个故事为中心点,则上下两部分呈现出数学上的对称美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六个不同的组成部分采取了不同的文体,比如航海的故事使用的是日记体,音乐家的故事使用的是书信体,星美的故事通过科幻小说的笔法展开,不同种类的文学体裁既削减了宏观叙事带来的沉重感,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无限的阅读惊喜,在19世纪到后末日时代如此宏大的历史时空下演绎着充满人性的故事。文学改编成电影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来对文本中的艺术形象进行把握。相对而言,文学塑造的形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当具体的文本改编为影视作品时,抽象就转为具象,不确定性转为确定性,声音和画面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由此造成小说和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差异。

电影《云图》则是并列的叙事模式。《云图》上映之后,对其诟病者主要从电影的叙事结构发难,认为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太过花哨,有炫耀技巧的嫌疑,导致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与小说文本相比,电影《云图》的叙事结构确实更加大胆。利用镜头的表现力,电影将六个故事的顺序进一步切割,呈现出更富有张力和表现力的故事架构。电影采用的是并列式的叙事结构,六个独立的故事齐头并进,共同向前推进。在电影的开篇率先交代不同故事中的主人公,然后迅速丰满不同故事的历史背景。当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叙事节奏也越来越快。当故事发展到关键之处戛然而止,转而进入另一个叙事空间。影片的叙事最后如江河决堤,泥沙俱下,所有的故事在同一时间内达到高潮,产生了诸如大型交响乐般的戏剧效果。这样的叙事结构毫无疑问加强了影片的戏剧冲突与效果,让情节变得更加紧张、跌宕起伏。所有矛盾集中在一个时间点爆发,产生更加强烈的戏剧效果,能够在起承转合之间营造出更加全景式的开阔空间,极大地弥补了小说在叙事过程中缓慢推进的缺陷。但这样的做法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电影在情节上要求逻辑性和连续性,并列式的叙事结构打破了情节的连续性,而且降低了每一个故事的整体性和说服力。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电影使用了一些细微的“手段”,使整部影片看起来更加连贯。上一个故事在发展过程中会不经意地为下一个故事留下一条线索。比如,第一个故事中留下的航海日记恰好成为故事二中男主角的阅读对象,而故事三中的信件来自故事二中同性恋人的信件。以此类推,六个看似互不相关的故事被这样不经意的细节联系起来。并列式的叙事结构能够将历时性的故事情节放到同一叙事空间之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宏观的叙事效果。从这个意义上看,《云图》对原著的改编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

二、叙事主题的移植与加深

《云图》的叙事主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在电影主题上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沿袭;另一方面,采取与原著不同的叙事方式使电影的主题得到加强和深化。

首先,叙事主题对原著的沿袭。米切尔在小说《云图》中彰显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观,他在长达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游刃有余地行走着,轻松驾驭着人类浩瀚的历史。从故事一中奴隶制度盛行着的19世纪一直到若干年后人类文明毁灭后的后末日时代。这其中既包含着血淋淋的历史事实,同时也有充满着想象与未知的未来。这部跨越人类历史时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一次又一次地带给读者惊喜和感动。尽管时间跨度大,但是时间线索却是极为明朗的,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采用了简单的直线式结构。在纵向的时间轴上,这六个不同的时间点恰好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且不同历史事件的选择也经过精心策划。在观看之后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鲜明的主题:奴隶解放运动、同性恋的社会接受、老龄化问题、克隆的伦理道德以及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问题,可以说这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每一个问题抛出来都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作者巧妙地通过六个形态各异的故事将这些问题暴露出来,足以触动人心,引人深思。从更宏观的哲学角度来看,影片涉及对因果轮回、命运等形而上的问题的思考,从叙事主题的角度看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小说。[3]

其次,电影《云图》移植了小说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主题是电影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定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当电影上映之后,很大一部分受众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电影的形式之上,对于电影的主题避而不谈,关于电影的形式与内容之争再一次上演。诚然,并列式的叙事结构是影片的亮点。但如果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对形式的关注上,就会忽略对内容的理解。其实,电影并列式的叙事结构,使电影的中心思想得到了升华。六个独立的故事可以看成六个支线,在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包含着巨大的力量,当它们拧在一起之后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电流,意义因此而产生。处在不同时空中的主人公同时陷入险境,遇到障碍,克服和对抗障碍,这个过程也就更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影片将不同的时代划分为不同的篇章,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更迭会配以不同时代的景致,观众可以明显地判断出故事发生的时代及其背景。时间的推延以及时代的变化都可以从不同的服饰、社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体现出来。这样一来,出现在文学空间里的时间参照系,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电影空间,不同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被直观地展示出来,观众可以从声音、画面中直接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以及命运的轮回,电影的主题也因此得到彰显和深化。

三、叙事立场

如同文学一样,影视作品以社会生活为表现对象,不可避免地涉及对社会问题的表现,电影的价值也得以彰显。电影与文学均属于叙事艺术的范畴,各自有不同的叙事规律,而叙事的基本立场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在《云图》的改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云图》除故事本身所承载的意义之外,其叙事形式本身也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含义。可以说,以《云图》为代表的一类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有模式束缚的电影,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电影模式朝向更加多元化的模式发展。《云图》所表现出的叙事结构的变化,是从经典叙事向后现代化叙事模式的转变。《云图》的上映,再一次引发了电影领域关于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的探讨。可以说,《云图》在继承的基础上确立了一种成熟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并列存在于影片中的叙事线索看似互相平行,没有交叉,实则在深层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突破表层现象的蒙蔽,将六条线索联合起来视为一个整体,才能真正理解电影的深意。

电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电影的表达手段比文学要复杂。与小说相比,电影的娱乐性特征更加突出,同时要受制于商业元素,因而在有效的电影时长内需要突出一条情感主线,以此来打动观众。这一点在《云图》的改编过程中尤其突出。在影片中放大了星美与张海柱这条爱情主线,将他们的故事渲染成生死离别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在原小说中则不然。[4]《云图》是由六个故事构成的,每个故事又分别通过不同的结构方式展开,完整而且独立,最终统一于一个大的主题之下,这是影片的骨骼,促成了影片的基本风貌。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既不缺乏商业电影中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家庭伦理电影中的煽情,同时又不失喜剧的幽默,好莱坞电影中一贯出现的英雄大义凛然赴死的大无畏精神也有所体现。最后的结尾也基本上可以算得上大团圆式的结局,先知和牧羊人最后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这一个个被构造出来的、能引起观众情绪变化的故事都明显在迎合商业电影的欣赏“口味”。电影中大肆渲染的自由、尊严、信任与友爱等价值观也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由此可见,相较于文学,电影在阐释的过程中不得不带上世俗的枷锁,受到市场因素的束缚。

事实上,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归根结底都属于叙事活动,而文学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也就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叙事转换过程,认清这一事实有利于电影对文学的改编。《云图》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改编范例。某些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电影中的某些情节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引人发笑或者深思,对认识社会和人性本质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云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出现让专业的电影人和普通的观众重新认识了电影。《云图》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引发了一场叙事革命,具有里程碑意义。《云图》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禁锢,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树凯.《云图》不可能完成的改编[J].电影,2013(02).

[2] 阚昱雯,王爱东.好莱坞文学改编电影《云图》的叙事技巧[J].电影文学,2015(12).

[3] 大卫·米切尔.《云图》中的二元对立颠覆[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

[4] 张涛.让灵魂飞——论《云图》改编的得失成败[J].当代电影,2013(09).

猜你喜欢
米切尔大卫云图
美国B-25米切尔轰炸机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季后赛高光时刻多诺万·米切尔不服气
黄强先生作品《雨后松云图》
基于TV-L1分解的红外云图超分辨率算法
云图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