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英,唐 荣
(重庆市綦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1420)
重庆市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
熊英,唐荣
(重庆市綦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1420)
[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市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綦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数据。结果綦江区2009~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起,发病994例,死亡1例(食物中毒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2.98%(39/47),食物中毒和犬咬伤分别占2.13%(1/47)和14.89%(7/47)。呼吸道传染病占传染病事件数的78.72%(37/47),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居多。4~5月(占34.04%)和10月(占40.42%)是高发期。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均为传染病事件),占事件总数的80.85%(38/47)。结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是綦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高度重视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同时要加强犬只管理,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有效消除狂犬病发生的隐患。
[关键词]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3年SARS暴发,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信息不畅、机制不全等诸多缺陷,从此我国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本文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数据,旨在分析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綦江区2009~2013年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所有事件均经綦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核实,并确认和结案。
1.2方法
1.2.1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判定依据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分级标准(试行)》。
1.2.2区域划分綦江区共3个街道和20个乡镇。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 2003软件收集汇总数据,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采用Excel2003和SPSS18.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资料分析,对分类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概况2009~2013年綦江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起,发病994例,死亡1例,波及人口数53 665人。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事件总数的82.98%(39/47);其次为犬咬伤事件(7起),占事件总数的14.89%,无发病,无死亡报告;食物中毒1起,占事件总数的2.13%,食物中毒占发病总数的0.50%(5/994),死亡1例,见表1。
表1 綦江区2009~2013年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统计(n)
发生的39起传染病事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传染病事件数的78.72%(37/47);乙类传染病(均为甲型H1N1流感事件)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41.02%(16/39),发病数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15%(41/989);丙类传染病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33.33%(13/39),发病数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6.61%(461/989),其中事件发生最多的为流行性腮腺炎,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25.64%(10/39),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3.07%(426/989);其他类传染病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25.64%(10/39),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9.24%(487/989),其中为流感样病例(4起)、水痘(6起),分别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9.32%(290/989)和19.92%(197/989)。报告的4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较大事件2起,一般事件12起,未分级33起,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4.26%、25.53%和70.21%。从各年份发生事件的分级来看,除2009年发生2起较大级事件外,其余几年均无较大及以上事件报告,5年来一般级和未分级事件呈平稳态势。
2.2时间分布特征
2.2.1按年分布从各年份事件发生起看,依次是23起、3起、11起、2起和8起,事件发生数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23起),占5年事件总数的48.94%,主要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16起)。从各年份传染病发病数看,居前3位的年份分别为2011年、2009年和2013年,传染病发病数分别占5年传染病发病总数39.53%(391/989)、37.61%(372/989)、18.20%(180/989),其中,2011年、2013年事件发病数均以流行性腮腺炎事件为主,间隔1年发生1次流行,2011年和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分别占当年传染病事件发病数的58.82%(230/391)和100%(180/180)。食物中毒事件仅2009年发生一起因家庭宴席引发后,2010~2013年均无报告发生,见表2。
表2 綦江区2009~2013年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年统计(n)
2.2.2按月分布除1月无报告外,其余各个月均有事件报告。报告事件月份分布出现两个高峰,第1个是10月,占报告事件总数的40.42%(19/47);第2个是4~5月(16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34.04%。传染病事件按月分布与总发病数分布基本一致,而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数占传染病事件的78.72%,使得发病高峰在冬春季分布明显,见图1。
图1 綦江区2009~2013年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月分布图
2.3地区及场所分布特征
2.3.1地区分布事件分布于綦江区内2个街道和13个乡镇,其中城区所在的文龙街道事件发生数最多(11起),占事件总数的23.40%;事件发生数最多的乡镇是赶水镇(5起),占事件总数的10.64%。2009~2013年綦江区发生在城区与乡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844,P<0.01),见表3。
表3 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分布
2.3.2场所分布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38起),占事件总数的80.85%(38/47),占所有事件病例数的98.49%(979/994)。其次是发生在农村村庄的6起,占事件总数的12.77%(6/47);发生在农户家庭的2起,占事件总数的4.26%(2/47);发生在街道社区的1起,占事件总数的2.12%(1/47)。各场所按事件发生数居前3位的依次为中学(17起)、小学(16起),农村村庄(6起),见表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居前3位的为呼吸道传染病,依次是甲型H1N1流感(16起)、流行性腮腺炎(10起)和犬咬伤事件(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数居前3位的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426例)、流感样病例(290例)和水痘(197例)。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均为传染病事件,波及人口53 606人,以乡镇小学为主,占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的38.47%(15/38),事件发生数和发病数最多是流行性腮腺炎(7起379例),其次是水痘(5起151例),事件发生数各占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的18.42%(7/38)和13.15%(5/38);其次是乡镇中学,占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的31.57%(12/38),事件发生数最多的甲型H1N1流感(8起),发病数居多的是流感样病例(260例)。
表4 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所分布
2.4事件首次报告时间分布事件首次报告时间分布为0~306 h。2009~2013年报告的4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及时的有18起,占38.30%,时间间隔均数为38.2 h,报告时间间隔最长的是306 h(水痘疫情),乙类传染病的时间间隔均数为9.85 h,丙类传染病的时间间隔均数为75.4 h,最大值为288 h;其他类传染病报告的时间间隔均数为48.4 h,最大值为306 h;犬咬伤报告时间间隔均数为10.5 h,最大值为24 h;从各年份间来看,2011年报告时间间隔均数最长,报告时间的最大值也是5年来最高,2011年后报告时间间隔有了明显下降,见表5。
表5 綦江区2009~2013年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分布
3讨论
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与本市及周边省市[1]相似,占事件总数的82.98%,乙类传染病(均为甲型H1N1流感事件)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41.02%(16/39),丙类传染病以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25.64%(10/39)。
春秋季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季节,这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一致。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事件仍然是传染病事件,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和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应该高度重视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这类传染病症状较轻、容易忽视,特别是其中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传播迅速,容易形成一般甚至较大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大量患者罹患[1]。
从2009~2013年时间分布来看,每隔1年发生1次流行,事件发生数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23起),主要因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16起),导致该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增加,这与重庆市[2]、广西等多地区一致。2011年、2013年事件发生数和发病数均以流行性腮腺炎事件为主,因綦江区2011年贯彻执行扩大免疫规划策略,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费接种,但对于2008年以前出生的儿童.疫苗接种采取自愿自费的原则,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史难以考证。为此,綦江区于2010年、2011年和2013年在全区学校开展麻腮风疫苗应急有偿接种工作,为易感人群提供了有效的免疫屏障,2010和2012年无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传染病事件发生数随之有明显下降。表明根据流行期对易感者进行免疫接种,特别是有暴露危险的人群及时开展接种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3-4]。
2009~2013年地区和场所分布看,綦江区乡镇农村事件发生数、发病数和传染病罹患率高于城区[4]。由此可见,乡镇农村地区为传染病事件的防治重点。学校是传染病事件发生最多的场所[2-5],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与全国、周边省分的报道类似[2],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0.85%,中小学的事件发生数和罹患率最高,这与高发传染病的年龄分布有关。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卫生条件差,一旦有传染源存在,就极易引起传染病暴发。因此,要加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卫生知识培训和教育,改善卫生设施和条件,加强学校疫情监测,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控制传染源,提高疫苗的接种率,以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将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控制到最低。
5年来綦江区共发生1起因农村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009年),显示在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加大了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监管。食物中毒类的突发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綦江区狂犬伤人事件频发,从2011~2013年每年都有一犬伤多人事件报告,2013年一犬伤多人事件发生数最多,占所有一犬伤多人事件发生数的71.42%(5/7)。綦江区从2009~2013年共发生动物狂犬病3例,2010~2012年各1例,动物狂犬病疫区几乎遍布全区,綦江区周边区县几年来也有狂犬病及因狂犬病死亡的报道[1],狂犬病防制态势不容忽视。由于犬只带毒率高,区内犬只管理、免疫等措施还不到位,为狂犬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加强犬只管理和免疫[6-7],控制无主流浪犬,规范发现可疑狂犬事件的“窗口”[8-9],加强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对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燕,幸奠国.重庆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和处置情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1259-1262.
[2]曹家艳,张仁俊,陶宏,等.遵义市2007~
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7):3156-3158.
[3]杨艳红,曾庆,赵寒,等.重庆市2005~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10):1210-1213.
[4]苏文斌,高连,高志媛,等.2004~2011年广西阳朔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策略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9):709-711.
[5]邱德志,龚文胜,张旺生,等.襄阳市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2):70-71.
[6]王学燕,龚健,雷芝樱,等.2005~2009年广西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疾病监测,2011,26(4):301-304.
[7]徐勇,颜博秋.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5):513-515.
[8]扈荣良,张守峰,刘晔.我国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建议[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5):487-491.
[9]宋育麟,储斌彬,朱慧玲,等.2起狂犬伤人事件处置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0):86,89.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Qijiang District from 2009 to 2013
Xiong Ying,Tang Rong
(Qiji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ongqing 4014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the situation of report and control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Qijia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during 2009-2013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Methods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rectly network reported data of the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Qijiang District during 2009-2013 from the National Emergency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Reporting Management System.ResultsTotal 47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ere reported in Qijiang District during 2009-2013,including 994 cases of caused disease and 1 case of death (food poisoning).Most of the emergencies were caus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 events,accounting for 82.78%(39/47),food poisoning and othe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dog bites) accounted for 2.13%(1/47) and 14.89%(7/47)respectively.Respiratory disease events accounted for 78.72% (37/47) of total infectious diseases events,the majority were influenza A (H1N1) flu and epidemic parotiditis.The high-incidence seasons were from April to May(accounting for 34.04%)and October(40.42%).The most cases happened to the school (especially infectious diseases),accounting for 80.85% of the total events.ConclusionTh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prevailing season is the priorit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Qijiang District.Attentions should be highly paid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especially in rural schools);meanwhile,the dog management and propaganda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potential of hydrophobia.
[Key words]epidemiology;public health emergency;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i:·调查报告·10.3969/j.issn.1671-8348.2016.08.017
作者简介:熊英(1975-),专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08-1059-03
(收稿日期:2015-08-08修回日期: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