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
摘 要:语文课是思考性、想象性极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课堂中的“静”。但是学生能讲、能写、能做的,教师尽量不去干涉,不去包办代替,得让学生“动”起来。因此,语文课堂得“动”“静”结合。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考;动手实践;动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8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34
前段时间,我有幸听了一节六年级语文课《三峡之秋》,这节课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新的定位与思考。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语文教师要静心研读文本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载体和导向,文本特点直接决定了一节语文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抓住了文本,就抓住了教学的方向。《三峡之秋》这节课上,在有感情地朗读环节,教师紧紧抓住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引导学生体会三峡之秋的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画面美和情感美,还设计了“找(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读(读比喻句、拟人句,体会它们的语言美)、悟(读比喻句、拟人句,感悟它们的语境美、情感美)、想(读比喻句、拟人句,想象它们的语境美、情感美、画面美)、画(把想象的画面画一画,展现它们的绚丽之美)、写(个体感受不同,想象的画面不同,展现的三峡秋天美也不同,根据文本构段形式写出自己的想象画面)”几个环节。这些精彩的设计与感悟,教师不精心研读教材是做不到的。
这些年来,由于电脑、网络的普及,一节语文课我们可以下载好多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如果这些信息过多地使用,一味追求课堂的形式华丽,气氛热闹,甚至一节课学生连书本都不曾翻阅,这只会让课堂变得华而不实。《三峡之秋》这节课,教师研读教材就像带着放大镜,读得仔细;带着透视镜读得深刻。教学过程虽不华丽,却活而不死,实而不虚,让课堂充满了语文的味道。
二、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静心思考时间
语文课是思考性、想象性极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静心。《三峡之秋》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根据板书要求先个人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在安静的教室里,除了沙沙的写字声,就是自己的心跳声。静谧的课堂让我们像走进了阅览室。慢慢地一只小手,两只小手……不同地理解在课堂上一一展现。静心地思考,让学生的潜能、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语文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中的“动”有很多种:动眼、动耳、动嘴、动手、动脑等,让学生同桌商量、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甚至学生离开座位走上讲台,更甚于学生占领黑板大讲特讲等大 “动”作,在语文课堂中我们是比较怕“动”的,尤其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一怕学生出错,被人笑话;二怕生成性问题太多没办法处理,挂住自己。《三峡之秋》这节课教师设计的板书是一个表格。竖列是时间:早上、中午、下午、夜晚:横行是景物、特点、修辞、情感、写作方法,共有二十个空格。这样的板书,让教师规规范范地去写得需要很长时间,但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个人自学后,同桌商讨,再带问题小组合作,组间交流学习成果,其次小组选派代表在黑板上填写自己组喜欢的项目,其他人可以及时补充、纠正,最后各组完成之后阐述理由、观点。顷刻间,黑板上各种不同的字迹,不同的观点展示了出来。课堂上学生上上下下,忙忙碌碌,讲得津津乐道,教师在讲台下时而静静聆听,时而点拨鼓励,优哉游哉,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我们语文教师爱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讲个不停。即使稍有放手,不是走过场,就是在耳边不停地提醒,生怕学生做不好,美其名曰“在启发引导”。但这节课打破了自古以来“教师讲,学生听”“三尺讲台唯教师阵地”的观念。学生能讲、能写、能做的,教师尽量不去干涉,不去包办代替,做一个“懒”老师,放手,让学生动起来,培养一批“勤”学生。
四、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多练
语文课就是通过文本信息,学习语文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情感。多“练”就是一个知识变技能的有效途径。《三峡之秋》这节课的达标练习环节,教师出示仿写例句:“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天上挂下来。”学生仿写道:“秋天,树上的苹果像圆圆的皮球,又像红红的灯笼。”许多学生都赞成,但教师追问:“这个句子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什么感情呢?”学生哑然无语,都陷入沉思。很快有人发言:“秋天,树上的苹果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又像一个个精致的红灯笼。”一句话道出了秋天的丰收美、色彩美、形态美,有流露出了孩子情感美,这样的练习实在精妙。原来一篇课文中的一词、一句、一段都是让学生练笔的好素材。细细品味《三峡之秋》,你就会发现:宛若、有如、一般、好像……都可以写比喻句:二、三自然段是先总后分的构段模式;全篇是时间顺序叙述,按总分关系谋篇布局;动静结合、对比等写作技巧,这些都是指导学生练笔的好范例。再加上语文课堂中对课文的扩写、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还有平时的作文、周记、口语交际等,这样练下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就不言而喻了。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语文课堂的精彩与成功,但怎么做,却困扰着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这节课好像给了我一条有形的路:精心研读教材,大胆放手,让学生动起来,多练。这仅仅是我个人粗浅的一点认识。最后间接引用邱学华老师的话作为结束语:“让我们一起试一试这样的语文课,试一下,可能会海阔天空。”
[责任编辑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