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部统一部署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后,各城市党委、政府强化统筹协调,强化督促考核,教育部门综合施策,攻坚克难,成效明显,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社会满意度。
2016年是巩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成效的关键年,针对当前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3月21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现场会,部署了当前及下一阶段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刘利民在会上要求,2016年要重点做好4项工作:一是科学做好划片工作,二是严控特殊招生比例,三是方便随迁子女入学,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本期我们就此专题编发了相关篇目,从不同的视角去探析存在问题,总结以往经验,以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促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以往,在一些大城市,每到入学升学季,即是家长焦虑时。各种升学论坛火爆,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满天飞。等待幼升小、小升初新政的过程,是期盼,更是煎熬。
如今,伴随着对免试就近入学、科学划片、阳光招生、对口直升、学区制等字眼儿的耳熟能详,等待的过程中,平添了一种期待,期待着新政能释放出新的利好。
义务教育入学升学这个老大难问题,如何大而化小、小而化无,让老百姓真正在这个教育公平的关键切入点上感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各地在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探索、稳步前行。
“免试就近”给家长吃下“定心丸”
去年刚入春,武汉市硚口区仁寿路小学毕业生的家长陈女士就开始为女儿的“出路”发愁。小学是普通小学,对口升入的初中口碑也不好。没想到,当年武汉市率先在硚口区实施“多校划片”政策,女儿成了17名通过摇号升入十一初中的一员。作为区域内的优质初中,2015年,十一初中计划招生200人,报名人数多达900余人,后来通过电脑摇号方式面向周边的东方红小学、长征小学、汉西小学、仁寿路小学4所小学“摇”中了200人。仁寿路小学校长王华萍说,推行“多校划片”,让更多孩子有机会“直升”优质公办初中。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小学(不含寄宿制学校)学生就近入学比例为99%,比2014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杭州、厦门、济南、青岛、深圳、西安等11个市基本实现全部就近入学。19个市公办初中(不含寄宿制学校)学生就近入学比例为96.8%,比2014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沈阳、长春、西安基本实现全部就近入学。2015年初,大连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工作责任状,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纳入政府考核项目。从各区县的重点承诺内容可看出此举力度之大:任何公办、民办初中均不得采取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的考试、考核方式选拔学生;严禁举办重点班、特长班和“占坑班”,坚决杜绝“以分择生”的行为;严格控制区域择校平均指标和热点校择校率,坚决控制以择校为目的的学生非正常流动……
2015年初,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面向所有城市,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制度,目的就是强化政策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共进的工作局面。
在此背景下,各地普遍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天津市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领导小组;上海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招生工作进行过程检查、专项督导;成都市对区县及学校的招生行为、办班行为、学籍管理等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纳入对区县年度目标考核。各地普遍利用学籍系统开展招生入学工作,一些地方还结合实际,开发针对性更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便捷服务。如青岛市,便在主城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适龄儿童小学入学查询系统”,家长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小学学区。多年实践中,青岛市公办小学始终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城市以路段为标识划设学区,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划设学区。为解决学区内生源变化对学校招生的影响,2014年开始在保持学区不变的前提下,在入学压力集中的区域设立入学缓冲区,缓冲区内的适龄儿童可以选择所在学区小学,也可以选择相邻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让老百姓第一时间感受到政策的阳光,是获得感的题中应有之义。2014年,北京市实行学区制和不允许跨区择校的消息一出,因政策误读引发家长集体忧虑。得知情况后,北京市教委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和微博、微信等形式广泛解读政策,宣传成果,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上海。为打消家长对民办校入学面谈公平性的质疑,上海市邀请主流媒体现场观看民办小学面谈。“通过这样的舆论监督,既能促进学校创新面谈内容与形式,又能缓解家长焦虑心态理性择校。”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5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健全协作应急机制,加强释疑解惑引导,第一时间回应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讲清楚真相和原因,努力缓解化解家长焦虑情绪。让直接关系人第一时间读懂读透政策,改革探索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为规范程序,北京市全程记录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形成各区县入学方式二维表、柱状图,还选取62所热点学校进行重点监控,形成“热力图”;广州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调整公办学校招生服务范围时,都要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并向社会公示;长沙市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现场观摩小升初城区联合微机派位,让老百姓心里有个明白账。为强化宣传,北京市在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上发布市区入学政策及咨询电话,编制“一图看懂义务教育入学流程”“入学信息采集家长操作手册”;天津市教委连续召开3个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各区县2015年小升初招生政策,市内6区分管局长在“今日谈”节目与各界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解读招生政策;深圳市设立服务大厅,专门接待家长进行招生咨询,解读相关政策,疏导化解矛盾。
不回避难点给改革加足马力
2014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大力推进均衡发展、试行学区化办学、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等内容,文件明确提出,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对口直升”等字眼也出现在文件的显著位置。时隔不到半个月,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针对“重点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群众需求多元,调整需要时间,仍不同程度存在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影响了社会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情况,就进一步加强直辖市、副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义务教育入学升学工作做出安排,着重重申明确目标任务、纠正违规行为、加强组织领导。不回避热点难点,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似乎已经成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攻坚的新常态。
2015年3月31日,教育部召开部分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彼时距离2014年初教育部给19个大城市定下“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的要求刚刚过去一年多,检验成果、敦促推进的意味明显。
确保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义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质均衡发展和规范入学秩序,一直是义务教育工作并驾齐驱的两条主线。为优化学校组合,厦门市将全部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和农村学校)划为88个小片区,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的“小片区”管理模式,促进片区学校共同发展。为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方式从“合理”“健全”到“科学”的跨越,上海市今年将优化小升初入学方式,无须入学登记,由学籍系统直接导入入学报名系统;重庆市对入学矛盾突出的个别地区,提前做好信息采集、研判和工作预案,广泛征求意见,采取电脑派位、多校划片等群众普遍接受的办法。大力推进均衡发展,北京市全面扩大优质校服务片区,所辖16个区县一次性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督导评估认定;济南市实施中小学配置标准化,累计投入36.05亿元,实现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配备;武汉市建立50个学区,启动落实25对委托管理及合作办学项目学校。
让“流动的花朵”共享政策阳光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敏感而激烈的话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三方评估西南大学评估组在调研中发现,“两为主”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13年和2014年,全国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2014年底,国家通过增强公办中小学接纳能力、进一步推动流入地政府出资购买民办学校学额等方式,不断提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努力实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 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作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流入地,上海市始终将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条件作为一项教育民生工程在抓,且入学门槛逐年降低。2016年,只要适龄儿童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且连续3年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便可以无障碍地在上海市接受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学,一直是招生入学工作特别受关注的领域,从2014年到2016年短短3年间的政策变迁中便可窥知一二。在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印发的文件中,“做好随迁子女就学”作为单列的一部分,明确提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分类推进,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问题。这一表述在2016年的文件中演变为“方便随迁子女入学”,明确要研究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务。对混合编班、促进随迁子女融入学校和城市生活、做好随迁子女的学籍转接和管理工作都有明确规定。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纷纷从实际出发,为随迁子女就学出谋划策。重庆市执行随迁子女入学“低门槛”政策,全市接收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2 016所,占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数的11.6%;青岛市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机制3项工作机制;大连市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随时掌握就学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