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作用

2016-06-13 06:33陆晓琼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200060
上海护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缺陷率护理

陆晓琼(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 200060)



品管圈活动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作用

陆晓琼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 200060)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4—9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脑脊液引流置管的患者240例。以2015年4—6月品管圈活动开始前120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7—9月品管圈活动开始后120例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导致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意外滑脱率;堵管率;品管圈活动后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由37.5%降至17.5%,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率由7.5%降至2.5%,脑脊液引流管堵管率由12.5%降至3.3%,达到了制定目标。每名圈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5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在激发护理人员管理潜能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品管圈活动

留置脑脊液引流管是神经外科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不仅能观察脑脊液的色、质、量,为病情提供动态信息,还能通过引流量的控制来预防颅内压力过高或过低现象的发生,并能减轻脑膜刺激征和脑血管痉挛。如护理不当,会导致引流管意外滑脱及引流管堵塞引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并发颅内感染[1]。因此,脑脊液引流管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进程。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人员自发组成一小团体,通过全员参与,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集思广益活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全体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2]。我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4月成立了品管圈小组,确立了“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为主题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4—6月品管圈活动开始前脑脊液引流管置管患者120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7—9月品管圈活动开始后脑脊液引流管置管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留置脑脊液引流管期间的护理质量,比较其护理质量缺陷率、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率和堵管率。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主题选定 品管圈小组由辅导员1名、圈长1名和圈员7名组成。圈名为“智能圈”,并设有圈徽,寓意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通过神经外科护士的精心护理,保证引流管的护理安全,使神经外科的患者早日恢复智慧与能力。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采用评价法对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进行打分,最终确定“降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为活动主题。

1.2.2 现况把握和原因分析 按照脑脊液引流管护理流程图,自制脑脊液引流管护理质量查检表,包括导管标识完整、引流管固定稳妥、引流高度符合要求、引流管通畅、引流量控制准确、引流管敷料清洁干燥、引流袋不落地、引流量及性质记录准确、引流管宣教落实、颅内高压症状及时发现共10项内容。共查检对照组120例,缺陷45例,缺陷率37.5%。经过对查检缺失项目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得出引流管不通畅、引流管固定不稳妥、引流管宣教未落实是影响脑脊液引流管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根据80/20法则,得出本次圈改善的重点为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固定稳妥和引流管宣教落实3项内容。数据收集结果,见表1。

表1 数据收集结果

1.2.3 目标设定 通过品管圈目标值设定公式,对脑脊液引流管护理质量查检过程中的缺陷例数进行了目标设定。依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情况,本主题的圈能力为80.0%,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45 -(45×86.7%× 80.0%)=13.8。改善前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例数为45例,目标值为13.8,改善幅度=69.3%。

1.2.4 对策拟定与实施

1.2.4.1 标识醒目 ①病区护士均熟练掌握应用脑脊液引流管的标识,床头挂醒目标识“预防导管滑脱”插片,使护士快速识别患者置有脑脊液引流管。②使用统一规范的红色不干胶标识粘贴于引流管上,标识上记录导管名称、长度、置管时间和护士签名,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导管护理的安全。

1.2.4.2 保证导管固定的有效性 ①改善引流管固定方法,根据穿刺点外引流管的长度,顺引流方向使用黏性牢、通气性好的医用敷贴,将引流管牢固粘贴,禁止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单或衣服上,以防更换床单及穿、脱衣时牵脱。②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失去黏性的敷贴,发现卷边或伤口渗液及时更换,保持导管有效固定。③患者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先评估管道情况,加强对患者及陪护安全教育,返回病房时及时检查导管,确保导管安全,病情较重者由医护人员陪同检查。

1.2.4.3 保持引流通畅 ①根据医嘱每日控制脑脊液引流量的要求,计算出每班控制的引流量,以维持匀速引流,责任护士每小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引流速度,及时调整。②床位医师在进行换药操作时,责任护士协助配合,及时进行引流瓶高度的调整,避免患者因卧位改变而影响引流的速率。③同时修改护理交接班及书写要求,明确规定每班交接时准确汇报本班引流总量、引流瓶悬挂高度和每分钟滴数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1.2.4.4 加强培训,落实考核 ①加强神经外科专科知识及脑脊液引流管规范护理操作的培训。每月1次的病区业务培训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结合实际操作示范的形式开展。将脑脊液引流管固定、引流瓶悬挂高度、流速调节和引流观察等环节逐一演示,同时要求护士进行反馈回示,确保人人掌握标准,规范落实。②加强临床考核,采用培训后当场书面考核反馈和病区定期操作考核两种形式反复巩固提高护士脑脊液引流管专项护理的技能。鉴于脑脊液引流不当可能导致颅内压骤变的危险,因此科室将脑脊液引流列为高危操作,作为新进护士及轮岗护士上岗的准入操作之一,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操作。

1.2.4.5 加强巡视,严格床边交接班 ①接班护士每次接班后认真检查导管标识的完整、固定的稳妥、高度的准确和引流通畅等情况。交班前再次确认引流管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引流管护理记录书写的准确性。尤其在中夜班时段加强夜间巡视。②邻组护士加强互查,发现护理不当的问题时,及时提醒、督促并更正,同时反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③护士长加强床边督查力度,每天早、晚床边交班时认真检查脑脊液引流管各项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1.2.4.6 确立质量指标,加强质量控制 以护士长为核心的病区护理质量委员会牵头,组织责任组长及带教老师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特点,将脑脊液引流护理作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病区质控小组对脑脊液引流护理进行质量指标监测,尤其是引流量控制、引流管固定及引流观察方面,对脑脊液引流管护理质量未达标的项目,列为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分析不达标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持续、重点跟踪。

1.2.4.7 更新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 ①根据引流管健康宣教内容,制定患者版健康宣教资料,采用概括精简的文字匹配形象的图片,给予每例置管患者人手1册,讲解脑脊液引流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和意外滑脱的危害性,指导患者及家属翻身、床上活动时防止导管受压、折叠及意外脱落。②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手段,建立与患者的微信联系。由病区专人负责制作导管宣教微信,将脑脊液引流管的重要性、护理要点和患者配合事项等内容发送给患者及家属,每天通过责任护士的宣教力度扩大患者的知晓率。③了解患者、陪护人员对于留置脑脊液引流管的困惑和疑问,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和指导。

1.3 效果评价 ①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比较:缺陷率=(实际缺陷项目数÷应落实项目数)×100%。对活动前后的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进行比较。②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率:滑脱率=(实际滑脱例数÷观察例数)×100%。对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率进行比较。③堵管率:堵管率=(实际堵管例数÷观察例数)×100%。对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堵管率进行比较。④无形成果评价: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通过圈员对自己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6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所有圈员自评并算出平均值。⑤品管圈活动后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 见表2。

2.2 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和堵管情况见表3。

2.3 活动前后无形成果 见表4。

2.4 活动后目标达标率=(21 - 45)÷(13.8 - 45.0)×100%=76.9%,进步率=(45 - 21)÷45×100%= 53.0%,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

表2 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缺陷率

表3 活动前后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和堵管情况

表4 活动前后无形成果 (分,ˉx±s)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目的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专业性较强。由于患者通常病情较重,护理操作风险也增加,患者预后效果很难保证,因此从护理角度入手提升患者预后,更显价值。本研究对神经外科脑脊液引流护理工作实施品管圈管理,结果发现活动开展前,护士安全意识薄弱,对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未按规范护理流程实施操作,尤其在引流通畅的观察、引流量的控制及导管的妥善固定护理欠缺,同时导管宣教不足,管理者培训督查不到位也导致护理缺陷率较高。通过品管圈护理模式的应用,全体圈员通过PDCA的管理方法,对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的主要缺陷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通过脑脊液引流管标识的醒目警示、规范落实导管的有效固定及严格的引流控速控量使得脑脊液引流护理管理制度及监控流程不断优化;通过规范化培训和教育以提高护士脑脊液引流管的操作水平与工作责任心;通过培训后的有效落实并加强自查、互查及督查以不断提高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的质量。尤其将脑脊液引流护理作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常规质量督查考核,使得护理质量得以持续跟踪反馈,不断改进。同时,健康宣教形式及内容的更新,尤其是微信服务平台的推出,大大提高了患者对脑脊液引流管的重视程度与遵医行为。本研究证实,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有效地提高了脑脊液引流管的护理质量,脑脊液引流管意外滑脱率及堵管率显著下降,有效的防范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整个品管圈活动为科室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3];最终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

3.2 品管圈活动的意义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在积极、自发自动的氛围下工作,使圈员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管理权。在圈会上,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畅所欲言,思考力及创造力得到了激发。同时,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和柏拉图等基本工具,从寻找护理缺陷着手,层层剖析,由表及里的发掘问题,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针对要因制定和实施对策,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4];提升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科室质量管理的意识,并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了团队凝聚力,增强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使护士们有更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到病区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提高中。

4 小结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为降低脑脊液引流管的护理缺陷率,减少引流管意外滑脱及堵管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实证依据。科室脑脊液引流管的管理制度、监控流程及质量指标得到了发展及完善,并成为新进及轮岗护士的常规培训项目及准入标准。更有效地激发了各岗位护士的管理潜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开展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书萍,王鹿婷,赖敏,等.集束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9):1495-1497.[2]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3]方红群,许义芳,刘晓娟,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5,15(6):32-34.

[4]辛玲,伏瑜.品管圈对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79-1581.

·专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399(2016)03-0053-04

收稿日期:2016-01-27

作者简介:陆晓琼(1975—),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品管圈活动缺陷率护理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品管圈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准备缺陷率中的应用
降低变压器缺陷率及故障率的方法措施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