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2016-06-13 02:03赵丽陈曦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社会实践创新创业

赵丽,陈曦

(贵州财经大学 信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赵丽,陈曦

(贵州财经大学 信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由高校、政府、企业和学生多方参与建设的生态体系,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理论知识以高校的课程设计和创业训练机制为主,社会实践分为自主创业和业内创业两类。依托这一架构及其中的相关内容,为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一定帮助,同时也为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社会实践

高校创业教育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是整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1]。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教学输出,还需要获得大学生创业者的认可并积极参与其中,本文以此为契机从第三方的视角探讨两者在互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

1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指大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资源,在学校的协助下或凭自身能力组织和运营一个企业,并承担其所带来的风险。创业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社会活动,而在校园环境下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的大学生要想从事创业活动,需要先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以消除对创业的陌生感,弥补创业相关知识的不足,减少在创业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2]。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图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参与者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批判性思维、决策力等各项创业素质,保证大学生创业者在充分认识创业的整体环境和自身创业能力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创业选择。在现代教育形式下,具有开办高等教育资质的各类学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要构建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已是高校大学生培养体系内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参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还包括作为大政方针制定者的政府、作为体系协助者的企业和作为实践者的学生(见图1)。

综上所述,本文所构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要从高校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创业实践两方面入手,理论知识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传授创业知识为主,社会实践以支持大学生创办实体企业为主(见图2)。

图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在教育体系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设计和相关训练机制。

3.1课程设计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制定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其课程体系涵盖内容丰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主要面向校园内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放。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高校要建立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主的通识课程体系,以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专门课程体系,及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三个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且各高校在设计创业课程时应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开设各具特色的创业课程[3]。由此,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应以保证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使之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为目标,教学方法上应采取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模拟训练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从课程内容、学习时长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任务是学好所属专业的相关课程,故学校应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列为专门的公共选修课。在教学模块设置上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理论模块包含基础模块和核心模块,其中前者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而后者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使之具备组织和运作初创企业的能力[4]。实践模块要求学生学会如何模拟组建和管理一家企业,如有实际创业意向的学生,学校考核其创业能力后再与学生签订创业协议扶助其创立企业。此外,学生可由自身情况选择辅修课程以弥补在综合知识上的不足,辅修课程一般是涉及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如企业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人才为最终目标,其课程体系应贯穿大学4年才能达到由创业理论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要求,因此理论模块应作为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并按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208/140455.html中的相关规定所分配的学时应不低于32学时,如按大学4年排课,应不低于120学时,所分配的学分应不低于2分,而实践模块可作为选修课的选择项目,不计入学分。创新创业的课程设计应融入各高校的教学培养方案,其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的具体内容应配合教学计划和有关规定而进行合理安排。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制定了一份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的课程设计供以参考(见表1)。

表1 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3.2训练机制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者更好的融入社会,创办满足社会需求的企业,学校联合校外组织如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实体企业或企业家建立多种训练机制,从主办方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4种。

一是以学校为主办方,训练方式是高校科技大赛、商业模拟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前两者的训练目的是通过举办校园比赛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后者通过以论坛形式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等到校园与大学生创业者们开展对话,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

二是以学校和企业为联合主办方,训练方式是高校企业孵化器和校企合作创业基地,前者通过为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后者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协助大学生创业者规划创办计划,制定发展战略,完善管理方案,扶持大学生初创企业至可独立发展阶段,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是以学校、政府和企业为联合主办方,训练方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训练目的是通过大赛平台,大学生创业者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项目,为自己赢得创业资金,还可以结识未来的创业伙伴。

四是以学校、企业家和创业者为联合主办方,训练方式是大学生创业者联盟,训练目的是通过建立高校创业者联盟,提供一个大学生创业者之间进行交流经验和获取有关创业信息的多元互动平台,协助大学生创办和管理企业,加强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

这些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扩展大学生的创业思维,激发其创业斗志,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资金、设备、场地等硬件条件上给予扶持[5],使大学生拥有了实现创业梦想的现实可能性。

4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即指大学生初创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接受来自校园环境外的各种挑战,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实践是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试金石[6]。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社会实践分为自主创业和业内创业两种企业创立的渠道。

4.1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一般是指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进行创业,在此,创业者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其自主创业大多会选择在学校或培养机构的协助下开展。自主创业包括创业服务和创业注意事项两类,其中创业服务分为创业信息服务和服务政策(见图3)。

图3 自主创业

创业信息服务要求高校和教育部门扩大现有就业服务指导平台的职能,广泛收集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测评、创业模拟和咨询帮扶等,增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的有效性;服务政策则是高校、相关政府部门及各类创业培养机构制定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如高校或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培养机构提供合适的创业场地,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培养机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创业注意事项是大学生创业者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关注的内容,如新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关创业的法律法规、企业注册成立后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成长过程易遭遇的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人员流动等,这些现实问题极大考验大学生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2业内创业

业内创业是指进入成熟期的企业为了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的竞争优势,根据市场变化研发和提供新产品及服务的创业。大学生创业者的初创企业在高校及培养机构的扶持下渡过企业初期的发展阶段,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而各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资助条件和优惠政策均不再适用于已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大学生创业者在经历了创业初始阶段的历练后,如何使企业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和活力,不断延续企业的生命周期是大学生创业者向成熟的企业家转变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业内创业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在已有的产品或服务上附加新价值,使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更加完善;另一种是企业扩展自身的产品线,提供新产品或服务,开拓新的消费目标市场。业内创业是企业发展的潜在方向之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创业者在企业的成熟期必须注重的一点。成熟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创新创业的理念,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这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后续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挑战。

5结语

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其认清社会就业现状,抓住自我发展的机会而走向创业的道路,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因而为了挖掘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潜力,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应在我国各大高校加快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96-99.

[2] 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1-94.

[3]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79-84.

[4] 吕阳.大学生业生涯管理策略研究——基于全体性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96.

[5]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6] 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责任校对游星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5.034

收稿日期:20151103

基金项目: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贵教字2013[0121]号)

作者简介:赵丽(1980- ),女,湖北襄阳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5-0114-05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社会实践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