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2016-06-13 08:50曾晓华
当代医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轴索弥漫性低温

曾晓华

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曾晓华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止血、脱水剂、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患者ICP监测结果,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3d后ICP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2.29±0.16) vs (3.88±0.15)],[(2.29±0.16) vs (3.5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3d后脑血流动力学值Vs、Vm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86.35±6.69) vs (82.11±6.64)]cm/s、[(86.35±6.69) vs (80.01±5.66)]cm/s,[(62.97±5.66) vs (46.49±4.99)]cm/s、[(62.97±5.66) vs (47.02±5.33)]cm/s,PI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0.56±0.13) vs (0.67±0.14)],[(0.56±0.13) vs (0.6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47例,生存率为78.33%,对照组生存37例,生存率为6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积极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ICP值和脑血流动力学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亚低温;弥漫性轴索损伤;脑血流动力学;预后;影响

弥漫性轴索损伤指头部因外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轴索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实质损伤。其主要特点为广泛性白质变性,小灶性出血,神经轴索回缩球,小胶质细胞簇出现,有较高的死亡率[1-2]。江西丰城市人民医院采取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析了其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原因:车祸伤90例,高空坠落伤22例,其他原因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37例,女23例,患者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1.33±5.68)岁;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患者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2.15±5.94)岁。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止血、脱水剂、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治疗。在患者入院后,采取亚低温治疗,于4h内使得直肠温度达33℃~35℃,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ICP监测结果,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ICP监测:经手术放置脑室内ICP监测探头,进行ICP监测。ICP探头及监护仪为美国Codman公司生产。脑血流动力学:探查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搏动指数PI。记录收缩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PI=(Vs-Vd)/Vm。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P监测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3d后ICP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CP值无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ICP监测结果比较(x±s)

2.2 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实验组患者治疗3d后脑血流动力学值Vs、Vm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I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s、Vm、PI值无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脑血流动力学变化(x±s)

2.3 生存结果比较 实验组生存47例,生存率为78.33%,对照组生存37例,生存率为61.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0.05)。

3 讨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独立的、特殊的颅脑损伤类型,属原发性颅脑损伤的一种。DAI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变化,出现缺血缺氧、炎性免疫反应、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等情况[3-5]。血管收缩能力改变,局部血流受到影响,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

关于DAI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外伤使得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使得神经轴索和小血管受到损伤。交通事故、直接暴力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多项研究认为[6-8],亚低温对于心肺复苏后、心肌缺血等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发挥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亚低温能够降低耗氧量,使得脑血流和细胞能力代谢得以维持,降低了乳酸堆积,使得早期应激反应减少,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降低脑水肿发生情况。一系列的变化均使得内环境得到改善,轴膜得以保护。对患者ICP监测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3d后ICP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亚低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部分研究认为[9-10],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引起继发性损伤。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3d后脑血流动力学值Vs、Vm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I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亚低温治疗DAI对于改善机体脑血流动力学效果较好。

一些研究认为,亚低温治疗DAI,还能够改善机体脑损伤在生理、生化方面的指标,还能够纠正代谢紊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关于亚低温治疗采取的时间,医学界研究认为,伤后12h内治疗最为适宜,治疗疗程为2~14d。选择该时间段,一方面促使患者渡过脑水肿颅内高压高峰期,另一方面减少了因治疗时间过长而产生新的并发症。关于其保护神经、改善远期生活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亚低温治疗DAI可提高患者治疗生存率。

综上所述,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积极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ICP值和脑血流动力学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王峰,李钊,刘小兵,等.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预后[J].河北医药,2014,36(4):525-526.

[2] 邝业兴,谢志强,李炳森.不同时间局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分析[J].中外医疗,2014,31(22):87-89.

[3] 张斌飞,宋锦宁,赵永林,等.亚低温干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54-59.

[4] 王维平,董家军.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7):30-32.

[5] 李洪波.弥漫性轴索损伤36例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1, 17(15):105-106.

[6] Mu J,Song Y,Zhang J,et al.Calcium signaling is implicated in the diffuse axonal injury of brain stem[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5,8(5):4388-4397.

[7] 易勇,淡冰,陈犇.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1):27-28.

[8] Yao S,Song J,Gao L,et al.Thalamocortical Sensorimotor Circuit Damage Associated with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for Diffuse Axonal Injury Patients[J].J Neurol Sci,2015,356(1-2):168-174.

[9] 李文刚,武强.弥漫性轴索损伤4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24):97-98.

[10] Davceva N,Basheska N,Balazic J.Diffuse Axonal Injury-A Distinct Clinicopathological Entity in Closed Head Injuries[J].Am J Forensic Med Pathol,2015,36(3):127-1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12

江西 331100 江西丰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曾晓华)

猜你喜欢
轴索弥漫性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32 例的临床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