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中介的典型运作模式、潜在风险及治理建议

2016-06-13 09:55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姜弘毅
中国商论 2016年13期
关键词:票据交易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 姜弘毅



票据中介的典型运作模式、潜在风险及治理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姜弘毅

摘 要:票据市场近期相继爆出多起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金额巨大,对金融市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且都与民间票据中介有关。民间票据中介自出现之日起就游离于国家金融法规监管之外,近几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票据中介的四种主要运营模式,并根据现实模拟了借壳交易模式的灰色利益链条。通过深入探究,发现了票据中介市场“一票多卖”套取资金、操控“同业户”骗取授信、期限错配交易活跃等诸多风险点,最后提出了相关治理建议。

关键词:票据中介运作模式

1 票据中介的运作模式

近年来,尽管经济环境持续低迷、银行信贷增长乏力,但票据融资却异常活跃。截至2015年末,票据贴现余额为4.5万亿元,比去年末上升了近2万亿元。如此高速的增长,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也有票据行业自身的因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票据中介的畸形发展。

1.1票据经纪——服务中介模式

2012年5月,应监管要求,上海成立了国内首家持牌经营的票据中介普兰,将业务重点放在票据交易信息服务、交易撮合及针对票据业务的咨询服务。此后,浙江、安徽等地也相继成立了持牌经营的票据中介机构。

其主要业务模式为:通过各地中介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通过内部报价平台向合作银行和企业发布,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企业完成交易。主要利润来自于合作银行的咨询费或佣金,银行通过与票据中介合作可花费较少的成本提高业务效率和业务量;同时,中介也可以利用与银行的紧密合作关系,为部分持票企业提供票据经纪业务,比如争取较为优惠的贴现利率,或帮助持票企业完善票据手续并提供咨询及运作服务,以求达到提升企业票据变现速度,降低变现成本的目的,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1.2直贴自营——资金中介模式

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来说,近年来融资难度大,向银行直接票据贴现又常常受到隐形的“价格歧视”,贴现成本高,这种种因素将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推向了票据中介。而票据中介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盈利点,因此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票据经纪业务,其凭借着在信息或是成本上的优势靠着低买高卖来获得利润。

其主要业务模式为:票据中介事先注册一家空壳公司,与持票企业谈好贴现价格并检验过票据真伪后,将票据背书给空壳公司并支付对价,伪造贸易合同及对应的增值税发票( 《支付结算办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券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合作的银行进行贴现,获得贴现款,此类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开立及贴现业务是目前许多票据中介最基本的商业运营模式。其中,票据中介机构的利润为收到的贴现款扣减应支付的对价,如果选择持票到期兑付,一般也能赚到6%~7%的利润。合作银行承兑汇票则既增加了贷款规模,又能通过收取保证金增加存款。

1.3直贴+转贴——借壳交易模式

由于准入门槛较低,盈利模式简单易行,参与直贴自营的票据中介越来越多,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直贴倒票的利差越来越薄,无法满足一些大型票据中介的胃口,于是不少票据中介将业务范围延伸到了转贴的环节,由于同期的转贴利率一般都会略低于直贴利率,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套利空间。

其主要业务模式为:票据中介与小型金融机构合作,以银行票据部顾问或金融市场部顾问的身份参与到银行间的转贴市场当中,主要通过控制小型金融机构的异地同业账户,借用小型金融机构的名义,负责银行间转贴业务的询价和票据的递送。在原有运营模式的基础上,票据中介在直贴当天联系好转贴现银行,在直贴完成后立即以直贴银行的名义进行转贴交易,当天转卖其他银行完成回款。此种运营模式对于资金的利用效率高,甚至可以不占用合作银行的资金,尽管单笔业务利差空间可能不大,但较高的资金周转率仍保证了每年较高的收益。其交易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被借壳的多为小型银行。票据中介会选择与小型金融机构合作,如农商行、农信社或村镇银行等,因为小型银行持有银行牌照,拥有从事票据贴现和票据转贴业务的资格;而且监管力量弱,内部风控一般,主营业务利润惨淡;更重要的是,由于跨区域的渠道限制,通常也没有专门负责票据业务的团队,几乎无法参与到票据市场中去。而票据中介恰恰拥有强力的收票渠道、专业的票据团队以及灵活的市场信息,其缺乏的是银行渠道。两者一拍即合,票据机构拥有了银行的平台,小型银行则分享了票据市场这块蛋糕。

二是有过桥银行配合交易。由于整个交易链条的最终出资银行往往为大型银行,风控完善,严格禁止与未获同业授信额度的小型银行开展票据转帖业务,因而票据中介必然需要搭建一家在大型银行有授信额度的过桥银行来完成交易。如果出资大行不提供贷款规模只提供资金,还需要在交易链中增加有贷款规模的过桥行过桥。过桥银行只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往往在当天就可完成一买一卖的操作,不需要背书,不占用资金和信贷额度,无须出资,只需出租在大型银行的授信即可取得利差收益,在票据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1.4票据理财——互联网金融模式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有一些票据机构对票据业务进行了创新,将票据业务与P2B互联网金融结合在了一起,开创了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

其主要运营模式为:由融资企业把持有的票据质押给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指定的银行或第三方托管,投资人通过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把资金借给融资企业;企业按期还款后解押票据,企业违约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有权利通过票据托管人,持所质押票据找开票银行承兑,最终完成投资人还款。

2 借壳交易的灰色利益链

为了更为直观地理解票据中介业务的特点,下文模拟了一个市场上问题较为突出的“借壳交易”模式实例来对票据中介的业务进行深入解析。

第一步:票据中介从通过其合作的小银行A直贴收进了面值1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5%的票据,当天转贴给银行B,转贴方式为回购,期限两个月,利率为4%。此时,直贴付出的金额为97500万元(100000-100000×5%×180/360),转贴收入的金额为99333.3万元(100000-100000×4%×60/360),两者之间的差额为1833.3万元,理论上,这笔尾款差额应当是票据后4个月的远期利息,在接下去两个月内,该笔尾款会留存在中介控制的异地同业户上,随着转贴的次数增加,尾款会逐步下降。

第二步:两个月后,回购到期,中介再将票据卖断给银行B,此时由于货币政策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交易利率定为3%。此时,卖断收入为99000万元(100000-100000×3%×120/360),到期回购付出为100000万元,异地同业户余额变为833.3万元(1833.3+99000-100000)。

上述833.3万元可以算作中介的毛利润,中介还需要付出一系列成本,具体包括:一是中介借用小行同业户开展业务需要付出成本(假设摊到该笔业务成本20万元);二是卖断和回购转贴中的过桥行成本,卖断过桥行成本通常为1个点(10万元),回购过桥行的成本通常为6~7个点(60万元)。除去这部分成本,这笔业务中介可以获得743.3万元净收益。

图1 票据中介借壳交易的典型运作模式

3 票据中介市场的诸多风险点

3.1“一票多卖”套取资金

近期票据行业风险多发,出现票据“一票两卖”甚至“一票多卖”套取资金的恶性做法,这是导致票据风险的重要原因。具体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转帖环节的交易中,部分金融机构认可短期的不见票代持或者不见票的买入返售业务这样的交易模式。一些票据中介利用这一漏洞,以合作的小型银行的名义将同一份票据转贴给两家甚至多家不同的金融机构,利用一份票据获得两倍甚至多倍的转贴款。只要在不见票的到期日可以按时支付还款,那么,此类操作手法就不会被发现。第二种是贴入银行的内部员工与票据中介合作,将封包票据提前出库给票据中介,后者利用其控制的小型银行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转贴现,转贴现的资金通过小型银行的异地账户流向票据中介控制的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票据反复使用加杠杆的现象频现,具体倍数无法估算,风险突出,一旦中介机构出现资金短缺或者流动性问题,到期无法付款,那么贴入方金融机构的权益将很难保证。随着股市、实体经济不断下行,此类爆仓案件或许会增加更多,风险巨大。

3.2操控“同业户”骗取授信

近期的票据风险事件多因银行的“同业户”,即票据中介通过借壳小型银行,控制其大量异地同业账户,转贴现套取银行资金,从事配资、炒股等风险较大的投机活动。

目前国内三期叠加以及利率市场化以来,小型金融机构经营惨淡,利润微薄,票据中介鼓励他们到一些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开设大量同业账户,由中介操控成为票据反复转帖现的过桥银行,小型银行因此每年能增加好几百万元的收入。而票据中介受理往往能控制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资金,通过大量的同业账户、一票多卖等手段,大肆套取银行资金,由于异地同业账户没有资金划转对象约束且较为隐蔽,银行票据贴现资金可以不受约束地流向非银行账户,只要到期按时还款便不会暴露风险,这使得票据资金在银行体系内“闭环”流动的格局被打破。

在股市火爆的时候,面对巨大的利益,企业、票据中介、部分银行内部从业人员之间形成了灰色利益分布链。但去年以来股市巨幅下跌,导致部分中介资金链断裂,风险暴露,信用风险通过票据灰色链条渗透扩散到了其他金融市场。

3.3期限错配交易活跃

票据中介端的激烈竞争,经纪利差空间缩窄,对于不少资金实力较弱的小型中介瞄准了资金利息下行的机遇,做起了期限错配的自营交易。比如,在价格高位期,利用银行的短期资金进行滚动操作,寻找合作银行做短期买入或者买入返售,短期资金到期后,再找另一家银行的短期资金接续。

在资金利率下行期,期限错配交易的确可以赚取较大的利润,甚至可以达到2%~3%的点差。然而,一旦资金利率扭头上行,必然会导致许多从事期限错配而实力较弱的票据中介亏损倒闭或者卷款跑路。对于银行来说,承接了短期票据,但由于中介的退出,不能及时找到另一家银行接续,短期的资金投资变成了必须持有票据到期,对于投资而言也蒙受了一定的损失。因此这种资金量大的“批发”业务,属于“高风险雷区”,票据中介没有能力也不应该去涉及。

4 政策建议

4.1建立统一的全国票据交易平台

票据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唯一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交易平台的子市场,所以应尽快建立票据交易所。完善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票据市场面临的大量操作风险。只要把所有的票据交易都纳入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市场分割、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4.2完善银行内控制度,规范异地同业账户使用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整个行业的排查力度,严厉打击租用银行同业账户的行为,规范异地同业账户的使用,明确开户行的监管职责,限定同业账户与企业账户划转的条件。银行自身需开展风险排查,完善内控漏洞,同时要加强员工管理,尤其在目前银行从业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要保证相关员工的票据业务能力和合规意识。

4.3改进监管机制,疏导结合引导票据中介健康发展

充分正视票据中介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

挥的积极作用,应通过建立票据中介行业的负面清单加以规范和引导。但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对市场的心理冲击,防范票据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防止对金融市场的风险共振。

4.4加速发展推广电子票据

票据贴现量从2000年的6000余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百万亿元,如此大的规模近7成仍然还是以纸质为主、以柜台交易、人工托收的方式经营,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高、透明度低、操作风险大。目前有不少机构在做电子化交易方面的有益尝试,通过推广电子票据也能推动票据中介市场的进一步规范、透明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慈拉.商业汇票研究与实务中常见的法律误区与释疑[J].上海金融,2014(09).

[2] 姜天鹰,邵欢.票据支持实体经济仍需加力[J].上海金融,2015 (04).

[3] 章叶英.关于民间票据市场的现状考察及思考[J].中国商贸,2012(25).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a)-081-03

猜你喜欢
票据交易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5年8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