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纪红
(东莞市长安医院,广州东莞 523843)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分析
麦纪红
(东莞市长安医院,广州东莞 523843)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CAP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CAP患儿,分析对比患儿的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原发疾病,同时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结果:150例CAP患儿年龄分布特点为1岁以内发病的最多,且秋冬季发病高于春夏季;原发疾病主要有血液病、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体重儿、神经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等;经痰培养检测出细菌性肺炎99例,非细菌性肺炎51例,前者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后者(P<0.05)。结论:年龄越小的小孩越容易感染CAP,且常于秋冬季发病,血清PCT和CRP水平与细菌感染关系紧密,对CAP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点;PCT;CRP;细菌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指的是在医院外感染上的肺实质(包括肺间质)炎症,而在入院后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一种肺炎。CAP的病死率可达到5 %~10 %,重症者高达30 %~70 %。在众多病因中,细菌感染是小儿CAP最为常见的病因。因常有混合感染以及新的病原和病原变异体的出现,使临床医师在病因与病原学的诊断更为困难,故在治疗上易因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耐药菌株的增加。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特异性高又敏感的细菌生物学指标,可较为准确地早期诊断是否为细菌性感染CAP,从而指导临床医师更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CAP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PCT水平对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价值和意义,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社区收治的150例CAP患儿,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在4个月~6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均>2 d;其中大叶性肺炎45例、其余115例均为支气管肺炎。
1.2诊断标准150例患儿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内容包括:(1)高热不退;(2)近期内有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进行性加重,且伴或不伴胸痛;(3)肺部听诊有局部不同程度的湿啰音;(4)血清WBC计数>10×109/L或<4×109/L,且伴或不伴核左移;(5)胸片显示肺间质改变或有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且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如果符合以上(1)~(2)项中的任何1项以及第(5)项影像学改变,并排除了肺不张、肺血管炎症、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恶性疾病,就可以在临床上诊断为CAP。
1.3检测方法
1.3.1病原微生物培养鉴定所有CAP患儿入院后均用低压吸引装置连接经鼻咽部插入气道,收集患儿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于无菌管中,然后2 h内送至细菌室,接着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5 %CO2培养箱(35℃)中培养18~24 h,最后鉴定是否有细菌感染。
1.3.2细菌感染标记物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检测所有CAP患儿均于入院后第2 d清晨采集2 mL静脉血用于PCT和CRP水平检测。采用美国ARCHITECT免疫发光仪进行PCT检测,正常参考值为(0~0.5) ng/mL,即此值≥0.5 ng/mL即为阳性;采用美国Biosvstems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CRP测定,使用BNProSpec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正常参考值为(0~6) mg/L,即>6 mg/L为阳性。细菌感染标准:PCT≥0.5 ng/mL,CRP>6 mg/L[1]。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的发病年龄及季节分布150例CAP患儿中1岁以内发病的最多,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秋冬季发病高于春夏季。结果见表1。
表1 CAP患儿发病各年龄及季节所占比例
2.2患儿的主要原发疾病150例CAP患儿中血液病30例、早产低体重儿25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营养不良20例、神经系统疾病14例、肾病综合征8例、骨科疾病12例、原发单纯肺部疾病11例、其他9例。
2.3患儿的血清PCT、CRP水平检测结果150例CAP患儿经病原微生物培养检出细菌性感染CAP患儿99例,非细菌性感染CAP患儿51例,且感染CAP患儿PCT、CRP水平高于非细菌性感染患儿(P<0.05),结果见表2。
表2 患儿的血清PCT、CRP水平检测结果
a为与非细菌性CAP患儿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科常见且多发的感染性疾病,并且5岁以下患儿的死亡率相当高。作为一种动态性疾病,CAP病因繁杂,常与年龄、季节、地区、原发疾病等紧密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150例CAP患儿中1岁以内发病的最多,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婴儿免疫功能不够强大,且广谱抗菌药物(主要是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使用过多有关。此外,患儿在秋冬季发病高于春夏季,可能与秋冬季的气温反常和空气干燥有关。
目前CAP患儿治疗多为经验性选用抗生素,依据为病原学构成谱、年龄、CAP严重程度、胸片特征及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等。但是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往往无特异性,较难区分是否为细菌性感染,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病原微生物培养鉴定可得知患儿细菌感染种类,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使用相应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进而提高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
降钙素原由116个氨基酸组成,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PCT主要由甲状腺及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当受到细菌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等刺激可分泌大量PCT,而在其他病因感染时则会下降或保持低水平。PCT可在炎症过程开始1 h后检测到,24 h内达到较高水平,半衰期为20~24 h;动态检测还可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评价治疗效果。近年来,PCT作为一项较新的诊断细菌感染的指标,可早期估计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评价感染严重程度、指导临床用药及预测并发症的发生[3],同时在减少抗生素滥用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学意义,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即炎症过程开始8~12 h后就能在血清中检出CRP,但是其特异性很低,组织损伤、感染、肿瘤时均可导致其值的增高。故而在临床上很少用此类检测判断CAP患儿是否为细菌性感染[4]。综上所述,PCT在小儿CAP的诊治中有非常高的临床使用价值,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盛放.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400-1402.
[2]庞新丰,乔静.婴幼儿细菌性肺炎血清降钙素原动态检测的指导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95-497.
[3]施毅.肺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诊治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7):763-768.
(收稿日期: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