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2016-06-13 15:12曹德银�オ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单的学情因材施教

曹德银�オオ�

[摘要]学习任务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任务牵引、学法指导、价值引领等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现“课堂”为“学堂”的转型。有效“学习任务单”的设计需要从学生学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任务单学情生活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66

所谓学习任务单是指教师依据课标和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些任务,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此界定的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学习是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通过使用学习任务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这方面看,使用学习任务单有利于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二是“任务”。任务是学习任务单的中心。教师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设计出一些学习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落实教学内容。从这方面看,学习任务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载体。三是“单”。即教师设计的任务落实在文本上,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一、依据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设计学习任务单的基础是学情分析,只有精准的学情分析,才有适切的学习任务单。学情分析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

研究学情需要分析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即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同时还需要研究学生在理解新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和障碍;还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比如笔者在设计《认识自己》(人教版)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单时,收到一位学生的来信,这位学生在信中这样说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越来越关注自己了。今天,在放学的路上,我还下意识地把自己和同学比较了一番,我哪点比她强,是学习、是衣服……因为想问题,走路不小心,差点和别人撞了。我这么关注自己正常吗?我该怎么办?”针对这位学生心理上的困惑,笔者以“真情大调查”为主题设计了两种课前学习任务单,让两个大组分别去完成。

第一组:(个别采访)你想了解自己吗?你是何时开始关注自己的?(针对调查结果绘制表格)

第二组:(问卷调查)你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针对调查结果制作图表)

第一组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想了解自己,75%的学生13岁就开始关注自己;第二组调查结果显示,肯定自己优点的学生占95%。这样的调查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既为教师以学定教提供了依据,学生也会期待本课能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二、贴近生活,发挥德育功能

学习任务单在设计时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尤其要贴近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有效,使思想品德课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思想性。这样能引领学生熟悉社会规范,自觉尊重社会道德和法律,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

三、面向全体,体现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不同的智能特点,决定了其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因此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应当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激发和保持每一位学生的合作探究热情,任务的设置要有梯度,不仅要考虑设计帮助的支架,让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学习任务单后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且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能够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任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文本阅读和分析、交流讨论、全班展示、个人演讲等。

总之,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设计优秀的学习任务单既能加大教学的信息量,又能重构教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单的学情因材施教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单的开发研究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私营停车
“学讲”理念下新授课活动单的设计
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