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雨+韩东
[摘要]师生关系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关系,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对于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有着多方面的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良好的师生关系;专业课学习;积极影响
1师生关系的概述
1.1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
关于师生关系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认可的概念。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复合的多维结构。孙喜亭认为,师生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规定关系。[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75年)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中认为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2]目前这种说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形式和理念的不断更新,关于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也有了更新的发展,靳玉乐和张家军认为,理解型的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与师生通过对话和沟通来加强理解。[3]邵晓枫和廖其发则阐述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4]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仍在发展。
1.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阐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门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教育领域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其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教师角色由传道授业者向合作者、引路者转变。现代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主体间关系。师生双方主体间性的交往则体现出民主性、交互性和发展性,师生双方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不断重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师生双方获得共同的发展,达到“视界融合”。[5]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自主的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进行有效地交流。正如布伯所说“一切真实的生活乃是相遇”。[6]以此来理解师生关系也很恰当,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思想、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相遇即有所碰撞、沟通、融合,两者之间才能达到民主、平等、尊重、自由、合作和创新的师生关系。这种“我”和“你”的关系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专业课学习的积极影响
2.1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师生关系是双边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师生间的情绪体验有相互可感性。教师的情绪在课堂上能被学生灵敏地捕捉到并进行主观性的放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专业课实行的是小班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为频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只有情感上达到共鸣,师生之间对事物有着共同的情绪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内化,对所学的专业产生兴趣进而提出相应的问题,深化自己的专业结构,真正地掌握课堂知识。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师真正地改变自己内心高学生一等的观念,切实将民主、平等、合作理念贯彻在行动中的行为会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
2.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只有行为能够满足学生“未满足的”的需要,那么该行为才会显得有趣和吸引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能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期待,提升自我学习的效能,对于自己应当在专业课中达到的水平有更为乐观的认知或者说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仅仅是学习期待的提高,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本专业,了解自己以后极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知识,这些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才会充足,内部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师生间两颗心灵间的互动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加充分地展现出来,大学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优秀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努力成长的方向。“亲其师而信其道也”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动机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3学习心理
师生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它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师生双方情感以及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具备良好的其内心状态的变化影响着专业课学习效果。师生关系具有动态性,师生间互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师生间微妙的情绪变化时时都在发生也在时时影响教学的进行。心理状态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笔者主要讨论专业学习中学生情绪、记忆、思维与师生关系的特点。首先,心境是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的信心,始终保持对专业课的好奇,有利于持久稳定学习。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良性的互动是学生对于专业课认知更为深入与客观,对专业课的学习更加乐观,有利于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好的心态。教师的肯定与帮助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快乐,取得成绩后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是关键因素。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专业魅力是影响学生专业课注意度的重要因素。最后,思维是人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特点。专业课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更要求学生有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有所了解,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这一点,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备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接触。”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对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是非常的重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效率的提高、学习动机的激发的重要保证。现代师生关系淡漠疏远,积极重构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37-38.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3.
[3]靳玉乐,张家军.论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4(11):57-62.
[4]邵晓枫,廖其发.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7-141.
[5]王学友.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10-12.
[6]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