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对策

2016-06-12 13:15朱建华吉彬彬陈燕李晟秦莉花
考试周刊 2016年38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创新意识本科生

朱建华+吉彬彬+陈燕+李晟+秦莉花

摘 要: 为调查护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2013级92名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情况少、创新意识较弱、对科学研究的了解不深入、自我能力评价低。因此,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较差,学校应提供政策保障,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学校和老师有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并引导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本科生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有较强的创新兴趣,在对新知识、新领域的学习探究,对新学科、新技术的引用借鉴,对新方法、新手段的大胆实践等方面[1]。护理学专业已成为一级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术地位的不断提升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故本课题调查了解护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教育及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某高校三本护理专业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学制四年,从2013级6个班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调查5个方面,包括创新理解、开展创新活动情况、参与创新活动情况、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的了解、自我能力评价。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表条目:创新理解2条、学校(或学院或本级)开展创新活动情况5条、参与创新活动情况11条、创新意识8条、对科学研究的了解11条、自我能力的评价3条。

1.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护理专业学生创新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92份,实际回收问卷9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在正式统计前,剔除不符合要求(问卷中有缺项者视为不合格)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份,问卷的有效率97.8%。为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调查实施时要求学生当场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并回收。问卷统一收回后,将所有问卷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

2.结果

2.1护生对创新的理解

护生对创新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进行调查。护生护生认为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77.8%护生认为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21.1%护生认为不完全是,而1.1%护生认为不是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护生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了解情况:只有3.3%的护生完全了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3%,47.8%护生基本了解,46.7%护生基本不了解,2.2%护生完全不了解。

2.2开展创新活动情况调查

从表1可知,学校(或学院)均不同程度进行了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些活动。调查结果还显示86.7%的学生认为学校已开设培养创新的课程。

2.3护生参与创新活动情况调查

从表2可知,除学术讲座、参加专业兴趣小组活动或社团活动外,经常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的护生少于10%,且有36%以上从来没有参与创新活动。同时31.1%的护生曾参加创新能力的培养,有4.4%护生曾经撰写护理科研研究的论文,12.2%护生曾经自己设计科学研究的调查表。40%的护生参加过各种技能大赛,但只有2.2%护生获省级奖、4.4%护生获校级奖、7.8%护生获院级奖。

2.4护生创新能意识及科学研究了解的情况

表3显示护生有意识培养自身创新能力者比较少,但在课堂表现为有创新意识者较多;曾经想要发明创新的占68.9%;想在学习、生活中创新占88.9%;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63.3%护生经常尝试自己处理情况,35.6%护生有时自己处理,1.1%护生很少自己处理。

2.5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价

护理认为自己的创新意识情况:4.4%护生认为自己创新意识很强、17.8%护生认为强、74.5%护生认为中等、3.3%护生认为较差。护理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2.2%护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强、11.1%护生认为强、81.1%护生认为中等、5.6%护生认为较差。护生认为自己实验动手能力、自行设计、完成实验情况:8.9%护生认为自己能自行设计完成实验,83.3%护生认为自己能力一般,但在协助下能设计完成实验,7.8%护生认为自己能力较差,在协助下不能设计完成实验。

3.讨论

3.1护生的创新现况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护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核心,但目前s是我国护理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2]。本研究结果显示80%以上护生认为学校开展了创新相关课程,但护生有意识培养自身创新能力者比较少,创新活动参与度也不高,对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评价不高,由此可知这与教师和学生自身均有关。故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创新能力。

3.2培养护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通过调查可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以下方面主观问题:护生认识不深刻、参与创新活动少,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同时存在各部门支持力度不大、老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及热情不高等客观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护生创新意识,促进护生参与到创新的各类活动中,最终实现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3.2.1提供政策保障,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虽然有大学生创新课题及挑战杯等创新活动,但其中大学生创新课题对三本的学生的指标有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故建立健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是培养护理学生的基础保障,一方面,学校或二级学院要加大对护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大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如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此项活动。另一方面,虽然有专职部门负责学生科技,但力度不够,该项工作应像管理老师科技一样进入常态化,用制度保障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稳步前进。

高校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主要由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时间,而额外的工作量没有相应回报。学校针对指导获奖的老师出台相关政策,在落实上,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但对参与活动、活动指导老师没有相关政策,故学校应给予老师相应激励机制,以保障老师的积极性。

3.2.2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目前护理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有部分学生虽然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参与创新活动表现出主动性明显不足及积极性不高,这需要根据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改革目前的考核方式,将创新能力的评价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中,鼓励有创新意识的护生脱颖而出,督促学生主动参加创新活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其教师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基础性作用,故高校需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的老师,引导护生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1]杜华,曾志嵘,周增桓.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16(2):211-213.

[2]简福爱,李伊为,王晓冰,等.培养高等中医护理创新人才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0):1230-1231.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教改课题(编号201421)

通讯作者:秦莉花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创新意识本科生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