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金振宇++李胜杰+++纪希
摘 要: 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全是班主任说了算,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专断独行,让学生不服气。民主管理要求班主任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恰当地给学生选择权,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受到了尊重,另一方面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体现班主任的智慧。本文通过提供一种构建选择的策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学生管理 民主 选择权
虽然校纪班规对学生的大部分违纪如何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偶尔会出现一些例外,如班规校纪上没有规定或者规定的不够具体;或者虽然学生违反了规定,但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或者虽然有时学生违纪比较严重,但需要给学生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等等。另外,大学生相比高中生更不愿意受束缚,在这些情况下,班主任更需要灵活处理违纪的学生。
有的班主任看到学生违纪的时候会很愤怒,一着急就脱口而出:“说吧,你说该如何处理?”可是学生真说出来了,结果往往不能让老师满意,因为学生说出的往往是对自己较轻的处罚,或者有的学生直接向班主任求情放自己一马。处罚太轻或者不处罚,恐怕对该生和班上其他学生都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此时若班主任再增加处罚砝码,学生可能就不太高兴,心想“是你让我说的,我说了你又不同意,不守信用,假民主”。那么到底该如何问话,既让学生心甘情愿接受处罚,又达到班主任的教育和警示的目的呢?下面我们先看两个心理学小故事:
有一家卖炒粉炒面的餐馆,开炒之前老板总会问:“是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即使不想要鸡蛋的顾客,也会以为这是惯例,而选择“那就来一个吧”,殊不知,还有个隐藏选项,其实你可以选择一个鸡蛋也不加,但是很少有人会问:“老板,我们能不能一个都不加?”心理学上有个对应的名词叫“沉锚”效应。在人们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的思维固定在某处。
如果出门前想让小孩把鞋整整齐齐穿好,千万别问他:“你要不要赶紧穿鞋我们好出发啊?”他就很有可能会选择“不穿”,因为你提供的选项不对。而如果你问他:“我们今天是穿红鞋出门还是穿白鞋出门啊?”他会高高兴兴地选择一双他自认为喜欢的,然后高高兴兴地穿起来。这条法则同样适用于学生,乃至每一个人。
再看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学校要求大学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均参加晚自习,希望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尽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我班有三个学生自习课经常违纪,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问话。问其中一个学生为何自习课随意走动,说话,或整个晚自习都在玩手机,他找各种理由搪塞,什么问班长和学习委员事情,找某个学生讨论题目,或是说用手机查单词。我跟他说:“你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例如你制造的噪音严重干扰了其他同学听听力的效果,不尊重他人,这是第一个不对的地方;第二,你刚才说的那些基本上都是借口,至少找学习委员问事情是完全可以在课下进行的,不至于在自习课上影响其他同学,查两个小时的单词你也够辛苦的,要注意保护视力啊。”学生讪讪地笑了,无话可说。念其最近表现相比开学已大有进步,我跟他说:“看在你最近表现还不错的份上,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来我们办公室,帮我们老师做两个星期的卫生,早晚各一次;第二,负责本星期晚自习纪律的管理。你选哪一个?”“老师,我选第二个。”学生爽快地答道。我露出笑容说:“你很聪明啊,还知道选第二个,好吧,既然让你选了,那就按你选的来吧。但是丑话说前头,管理要见成效,不能敷衍塞责,否则还要追究责任。”
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第一条选项明显是不划算的,是一个不太可能被选中的选项,时间长还费事,这个选项其实只是个陪称。而关于第二个选项,则需要老师在选项中给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处罚措施。学生不仅会高高兴兴的选择那个你希望他选的选项,而且会感谢老师的开明与民主,更会起到警醒和教育的作用。结果该生在之后的晚自习中不仅自己停止了违纪行为,晚自习纪律管理也是卓有成效。
讲完这几个故事,想必你已经知道该如何合适地给学生选择权了。需要指出的是,在老师提供的选项中,基本原则和尺度需要把握得比较好。当然,处罚只是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最终达到教育的效果才是目的。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并不排斥老师的主导作用。
还有个典型案例是学校组织学生出游。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到哪里出游成为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经常是左商量右征求意见没有结果,最后可能还有一些人干脆选择不去。而现在,改变征询方式:公园划船还是去公园烧烤?形成每一届学生的惯例,最终再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进行选择,这样效率反而提高。其实这里正是巧妙地回避了去还是不去的问题,而是直奔主题,转化为去哪个地点的问题,快刀斩乱麻。
同样,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如果问学生:“今天要不要布置作业?”那么我想绝大多数学生会大声疾呼:“不要!”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问:“今天是布置三道题目还是两道题目?”那么学生肯定会不假思索地选择两道题。况且即使教师硬性规定作业,他们会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但如果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作业,则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在内在动机的驱使下寻求挑战的乐趣。
给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取舍,把教师的意思变成学生的主动意愿。当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他就有了存在感,当学生能够独立选择,他就会更有承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