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文
摘 要: 本文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定义、形成源流和当代价值,针对当今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知晓度和认可度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大学生 当代价值
何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当今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从突出体现党的革命性、进步性的事件、人物中提炼出来并加以推广的精神。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培育下,由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批英模烈士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奋斗中逐步铸就,由中央和各级领导总结、推广,得到广大群众高度认可和自觉学习的崇高品德和高贵精神。在这里,暂且不论哪个定义更准确。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源流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历史文化渊源。我国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古国,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先贤英模,缔造出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思想深邃的至理名言。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美德,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忧乐情怀,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不屈斗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二是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爱国主义是共产党人必备的优良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共产党人必须有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牺牲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三是内生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四是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形成的五四精神、二七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韶山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新疆兵团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小岗精神、特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唐山抗震精神、“98抗洪精神”、“03抗击非典精神”、“08抗震救灾精神”等;在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峥嵘岁月中,在血雨腥风的武装斗争和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还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烈士、时代楷模。如: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南京路上好八连、王进喜、雷锋、王杰、焦裕禄、张秉贵、张海迪、沈浩等。
然而,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知晓度和认可度现状看:大学生对某些人物或事件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的知晓度较高,如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焦裕禄精神、张海迪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抗洪抢险精神等,而对其他的人物、事件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的知晓状况较低,如张思德精神、王杰精神、张秉贵精神、小岗精神、二七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等;大学生对有的革命精神认同程度很高,对有的革命精神仅仅能够认同其中的部分内容,对有的革命精神则几乎不认同。有些学生认为只有党员干部才应该学习革命精神,有些学生认为某些革命精神与时代脱节,等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创业教育等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讲,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法宝。但现今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知晓与认同状况并不乐观,且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所以加强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呢?
“两课”进培养方案,并融入红色文化和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将“两课”放入了培养方案,但总体来讲,大部分高校对在“两课”中融入红色文化和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得还不够。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红色文化为内容的学术、艺术、娱乐等校园和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将先进的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活动,可以利用校报、学报、广播电视等加强红色文化宣传,积极开展红色音乐进校园活动,开设红色文化讲堂,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依托所在地区特点和资源、学校专业特色、特殊纪念日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体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借助网络构建红色网络阵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资源,创新教育方式。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另一方面,组织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如针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网上讨论、开展大学生思想观念网上调查、利用网络开展思想咨询服务等,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组建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关的科研团队,并吸收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加入,将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积极推动学生国际交流,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让学生以国际化视野研究、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宣传、输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吸收多元化思想的同时,也会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及更快更好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学校、社会和国家应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且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知晓与认同状况调查——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2).
[2]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
[3]孙鑫煜.论新媒介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J].保定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