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志伟
摘 要: 就教学现状而言,虽素质教育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仍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制度和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只顾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40分钟何其的漫长,他们怎么会像初高中生那样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呢?这时,教师想要向40分钟要效率,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探索新知,发展能力的一种积极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推动他积极地、主动地、奋发向上地学习,广泛涉猎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并且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反之,如果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兴趣,那么对他来说,数学学习就是枯燥难熬的一件苦差事。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注重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构建良好的,真挚的师生情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学中,还是生活上,都应给予学生全部的爱和热情。尊重、了解、关心、信任学生,在师生之间努力构建情感桥梁,建立起亲密、和谐、平等的情感关系。学生敬爱数学老师,就会激发起想要学好数学的内在愿望和需求,从而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并能长时间保持。
二、注重导入技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好的导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一样,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思维浪花,使其产生求知欲。反之,如果导入不成功,就会让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入,力求导入新颖奇特、妙趣横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授课时,教师首先要将微笑带进教师,让微笑感染学生,营造愉快、充满乐趣,自由、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奠定轻松、积极的心理基础。
三、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
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每个人都是“好奇宝宝”,他们对于新鲜的、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思考,并在课前设计加入一些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因素和内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小学生的好胜心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合理地利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适当地鼓励、点拨并引导学生获取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为下一次成功而更加努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是最常用,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能否利用好这个环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乐于接受并参与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和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些会给学生带来新意的,能让学生眼前一亮的教学情境;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可动手操作的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或是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等等。情境创设力求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有效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不胜枚举,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妙利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到亲切的生活事例,将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联系在一起,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数学知识,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从而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有拥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属于他们的快乐,才能在快乐中取得成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桂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教师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