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它打破了传统的“一个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图像、声音和多彩的动画资源。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激情,它让无限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现实。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就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我们要让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有效性,就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的局限,对事物的认知以直观性和形象性为主,传统教学模式在直观性和形象性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班班通”设备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环境;可以让语文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认识和教师教授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习新的知识成为顺其自然的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注意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班班通”,提升语文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获得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有更多美的感受。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主要凭借优美的文章或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实现。因此,语文学科中的审美体验具有间接性,它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或者方式进行转化。“班班通”的实现,让这种转化变得更加多样、更加便捷。
首先,“班班通”技术能有效借助网络资源“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优势,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再现,并用特有的构图、色彩、音效等方面的优势,再现教材景象,用栩栩如生的文化生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很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中,从而促进感受美、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的培养。
其次,“班班通”技术的实现,让培养审美情趣的教材不仅仅局限在课本,网络中大量优美的文字、图片和视听材料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利储备,可以随时调取,方便快捷。
三、巧用“班班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中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要让他们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难。传统教学资料主要来自课本、参考书、图片等,对课文的理解只能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实现,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班班通”环境下,教师可以把从网络中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通过课件逼真的影像及音效的刺激,可以更容易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共鸣,进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讨论、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训练,就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飞跃性的提高。
创造性的想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班班通”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它通过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理性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一步步提高,进而提高思维水平。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进行大胆的创造性想象,从而使感性认识再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景象,改造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四、巧用“班班通”,变革语文学习方式
“班班通”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它自由而丰富的知识呈现,灵活的学习层次,较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彻底颠覆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首先,家校互联及资源共享,让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变得时间灵活,内容丰富,对学生课后延展学习有促进作用。
其次,“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出与教材内容互补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开阔了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课程资源,自主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总之,“班班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把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丰富的视听资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优势,拓宽了学生视野,再现了文本景象,提高了学生语文审美情趣;利用多方位的信息刺激,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丰富的知识呈现、强大的交互功能给小学语文教学插上了飞翔的双翼,让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在有力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必将激发广大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最终创造师生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