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勇军老师上课“卡壳”说开去

2016-06-12 01:57李晓慧
师道(人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卡壳特级教师名校

李晓慧



由曹勇军老师上课“卡壳”说开去

李晓慧

读过曹勇军老师《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一文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这篇文章仍常常在我心中激起波澜。

曹老师在文中讲述了一次上课“卡壳”的事情。当时,他应邀给上海师范大学国培班学员上示范课,事前告知他上课地点在七宝中学,等到他赶到学校,才知道是七宝集团下属的文莱中学,而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名鼎鼎的七宝中学。当他看到学生交上来的课前预习题大片空着时,就预感不妙。而真正让他感到学生基础的薄弱程度,则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读书稀稀落落,回答问题东扯西拉,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整堂课上下来冷冷清清,该讲的内容无法展开,课堂最后干脆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好不容易撑到下课铃声响起。上课结束之后,曹老师坦承,这节课他上得很一般,也上得很费劲,尽管好不容易把课的大框架拉下来了,但对学生的阅读成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位听课老师直言不讳地指出,曹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并不怎么样。

作为知名的特级教师,上了一堂失败的公开课,本不是件得意的事情,曹老师却在影响力很大的《语文教学通讯》上“广而告之”,并且深刻地自我反思:“是不是一次次成功的掌声,让我飘飘然甚至不免有些自恋自傲?是不是同行的赞扬,让我陶醉在‘教’的高超技艺的虚幻之中?”我对曹老师的敬佩之情由来已久,他的谦虚精神让我对他仰之弥高。我不禁扪心自问,曹老师资历、功力如此深厚尚且要“挣扎”,我等无名之辈有没有经常“挣扎”?坦率地说,工作十多年来,凭着日积月累的经验,我变得有点自信而又麻木,走进课堂不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总认为自己的课上得还可以,也很少为课堂“败笔”而耿耿于怀。想到曹老师每一次教学都要“挣扎”,自己十分汗颜。“当我还是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敬畏)的感觉。可是现在,我年近60岁啦,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反复品味曹老师引用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真是心有戚戚。

这些年,笔者聆听了许多名师的语文公开课,也阅读了许多根据名师的课堂教学整理的课堂实录。应该说每一位名师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特色”,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点赞”的地方。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我们往往看不到这些成功课例后面的背景。据笔者所知,有些名师外出教学的课例,已经在自己学校由团队多次打磨,是团队智慧的结晶。外地学校为了配合名师课堂出彩,也往往推荐最好的班级供其授课。这样一来,课堂教学自然“看上去很美”。笔者以为,这样的课例再流畅,再精彩,其示范性并不强,根本原因就在于脱离了“真实”。倘若名师的课未经事先反复打磨和团队帮助,且授课对象不是尖子生,课堂可能就要大为失色了。笔者曾聆听某知名特级教师异校开课,为充分展示自己实力,他特意选了一个普通班授课,结果同曹老师的遭遇差不多,普通班学生功底一般,预习不够充分,课也上得结结巴巴,几无亮点可言,令许多远道而来的听课老师大跌眼镜。所以,在笔者看来,曹老师《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一文,意义不仅在于自我省思,其实也揭示了许多名师公开课背后的虚幻与真实。对于普通老师来说,那些精彩的公开课未免有点虚幻,反而如曹老师所言,“这种不大成功的课也许更有价值”。因为名师失败的公开课往往更接地气,更能反映课堂的真实情境,更有利于普通老师观照自我,查找自身问题,探究解决办法。

还是回到《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一文中来,有位听课老师课后问曹老师:对于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语文老师究竟该怎样教?这位听课老师问的其实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甚至是很多学生基础薄弱学校语文老师共同的心声。尖子生好教,这是教育者共识。一个名师的成长,很难离开名校这个平台,更离不开许多“尖子生”默默的支持配合。假如让曹老师一直以来就在七宝集团下属的文莱中学任教,他是否还能取得今天的教学成绩和教研成果令人怀疑。其他名师同样如此。当下,语文教育论坛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名校的特级教师,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的高中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四星级以上高中,他们聚焦的也自然是针对“尖子生”的“高端”话题,他们眼里多是勤奋刻苦的好学生,很少有人关注,针对为数众多的基础薄弱的学生语文该如何教的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一些名气一般的高中,生源质量不高,学生考取本科无望,主动学习语文的人寥寥无几,很多学生上课不听讲,下课更不会去读书,老师布置的预习或复习作业根本不做,上课有趣时听两句,无趣时便玩手机、看课外书,或者打盹睡觉,更有甚者打打闹闹影响讲课。遗憾的是,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少人问津,多年来,笔者在核心刊物上也未曾读到一篇探讨该类问题的文章。

曹老师在《每一次教学都是挣扎》一文中认为,如果课前他能对学生了解充分一些,课堂结构及预设问题重新优化调整,那节公开课可能就好看多了。笔者相信曹老师具有这个能力,但提高那个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岂能毕其功于一“课”?无论那堂课如何优化设计,都仅仅是就“课”论事,并没有由点及面,深入回答“基础薄弱学生怎样教?”这个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这是所有非名校老师必须面对的现实。即使身在名校的名师经常“传经送宝”,他们的经验到了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也无异于“南橘北枳”。

其实,非名校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并非难有作为。笔者常常想起江苏省盐城市走出去的几位语文特级教师,如在业界大名鼎鼎的黄厚江老师和蔡明老师,他们第一学历都只是中师,都曾在乡镇中学教学多年。在乡镇中学教书期间,两位老师都立足于乡镇中学的学生实际,大胆开展教学试验,照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很快便在地方教坛上崭露头角,后来都经历了乡村中学到省重点中学再到全国著名中学的三级跳。笔者有幸与特级教师陈礼林老师做过同事,陈老师长期在四星级以下高中任教,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语文教学有深刻的见解,他在校内成立了语文名师工作室,带领组内老师努力打造“快乐语文,微笑课堂”。他坚持让国学走进课堂,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带头在校报告厅给学生开设国学经典讲座,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等节目,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活动,成立文学社,编写书香校园简报,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举办系列主题演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汲取了语文知识的琼浆玉液,开阔了胸襟,提升了智慧,整个学校的语文学习氛围呈现出喜人的变化。陈老师提出“送我一个学子,还您一个君子”的口号,深得广大家长的认可。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经历三年高中生活后,也许学习成绩并没有质的飞越,仍然考不上重点大学,但学生通过三年的书香熏陶打开了阅读视野,习得了良好的综合素养,并为其健康人格的涵养奠定了根基,我想这也是一种成功吧!遗憾的是,陈老师后来又被苏南某名校“挖走”,可能也很少再关注非名校的语文教学了。不过,几位前辈的经历激励着我们,即使面对的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我们去探索、创新,非名校的语文教学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名师的经验不能照搬照用,他们的技能也无法简单地传承,但他们身上钻研探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期待更多的名师关注非名校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非名校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教改之路,只要不停地“挣扎”下去,梦想终能照亮现实。

责任编辑黄佳锐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景山中学)

猜你喜欢
卡壳特级教师名校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再起这种名字,我保证不打死你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卡壳网站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