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思妤 孟长明 陈昌福(1.河南省新乡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
斑点叉尾鮰养殖要点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8)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
(1.河南省新乡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
【诊断】因三代虫没有特殊症状,确诊这种病最好办法是通过镜检方法。刮取患病鱼体表黏液制成水封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或取鳃瓣置于培养器内(加入少许清洁水)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虫体即可诊断。如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手持放大镜观察,亦可在鱼体上见到小虫体在作蛭状活动。
【治疗】(1)用含量为30%的精制敌百虫粉化水全水体泼洒。用药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5~0.7g。因敌百虫不能杀死虫卵,如疾病严重,池中虫卵较多,需隔1周左右再全池泼药1次。
(2)全水体泼洒甲苯咪唑。每立方米水体用10%甲苯咪唑溶液0.10~0.15g,加入2000倍水稀释均匀后泼洒。
(3)全水体遍洒4.5%的氯氰菊酯。每立方米水体用4.5%的氯氰菊酯为0.02~0.03mL,用2000倍水稀释均匀后全水体泼洒。因该药杀不死虫卵,所以当疾病严重,池中虫卵较多时,需隔1周左右再全池泼药1次。
(4)晶体敌百虫加面碱合剂(1∶0.6),浓度为0.1~0.2mg/L全水体遍洒。
(5)用甲苯咪唑,按每天每千克体重50mg量混在饵料中投喂,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
【预防】预防除坚持清塘消毒外,鱼种下塘前,用1mg/L的晶体敌百虫或15~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30分钟。
本病又称双穴吸虫病,对鱼类的鱼苗、夏花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春季和一龄以下的鱼体容易感染。
【病原】为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目前我国引起疾病的复口吸虫有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hupehensis)、倪氏复口吸虫(D.neidashui)和山西复口吸虫(D.shanxinensis)3种。尾蚴为典型的无眼点,具咽、双吸盘、长尾柄、长尾叉,特征是在水中静止不动时,尾干弯曲,使虫体折成“丁”字形。囊蚴呈瓜子形或椭圆形,分前体和后体,前体中有口、腹吸盘、咽、肠道和粘附器,体内市满透亮的颗粒状石灰质体;后体短小,内可见1个排泄囊。
【流行病学】复口吸虫的成虫寄生于鸥鸟,卵随鸟粪进入水体中,孵化出毛蚴,钻人椎实螺中发育形成胞蚴和大量尾蚴。
复口吸虫病的发生,传染源是鸥鸟,传播媒介是椎实螺。如果两个条件缺少一个,此病则不可能发生。因此,若鱼池上空有较多的鸥鸟,而池塘中又有大量椎实螺,阳性螺的百分率有20.0%~30.0%,在培育鱼种时,即有可能发生急性复口吸虫病。1尾3~6cm的鱼种,若短时间内同时有数十个至近百个尾蚴侵入,即可导致急性死亡。若鸥鸟、椎实螺的密度并不大,而阳性螺在5.0%左右,则有可能引起部分鱼患“白内障”。急性复口吸虫病的发病季节为5~8月。复口吸虫性“白内障”则全年均有发生。
【症状】大量尾蚴对鱼种急性感染时,由于尾蚴经肌肉进入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到眼球水晶体寄生,在转移途中所导致的刺激或损伤,病鱼出现在水中作剧烈的挣扎状游动,继而头部脑区和眼眶充血,旋即死亡。或病鱼失去平衡能力,头部向下,尾部朝上浮于水面,随后出现身体痉挛状颤抖,并逐渐弯曲,1天以后即可死亡。尾蚴断续慢性感染时,转移过程中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刺激较小,不沦是鱼种或成鱼,并无明显的,上述症状,尾蚴到达水晶体后,逐步发育成囊蚴,囊蚴逐渐积累,使鱼的眼球开始浑浊,逐渐成乳白色,形成白内障,严重的病鱼眼球脱落成瞎眼。
【诊断】本病的诊断可取下病鱼的眼球,剪破后取出水晶体,剥下其外周的透明胶质,或放在盛水的玻皿中,肉眼或用放大镜、低倍镜观察,可见白色粟状虫体。
【治疗】发病水体可用硫酸铜(0.7mg/L)全池遍洒,24小时内连续泼洒2次,可杀死椎实螺。
【预防】本病一旦发生后,就很难治疗。因此,强调预防和控制。
(1)鱼池清塘,可用每亩按水深1.0m计,用125kg生石灰或50.0kg茶饼带水清塘,杀灭池中椎实螺。
(2)用苦草或其他水草扎靶,放入水中,诱捕椎实螺,第二天取出,置日光下曝晒,使螺死亡。连续诱捕数天,可控制疾病的发展。
(未完待续)
复口吸虫的生活史1.寄生在鸥鸟肠内的成虫 2.虫卵3.毛蚴 4.孢蚴 5.尾蚴6.在鱼眼内发育的后囊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