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露 曾文明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梁 露 曾文明
目的 研究并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并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50例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分析这50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结果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发生部位主要分布于胃窦和胃体,病变累及部位主要为胃体、胃窦、胃底以及贲门,病变累及部位往往多处。在内镜下观察,其病理类型多为溃疡型、浸润型以及隆起型。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发现,其病变多为淋巴上皮病变。胃镜下活体检验的确诊率为44%,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诊断,其确诊率为86%。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有46例患者合并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具有多样性、累及范围广的特点。在胃镜下活检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有效提高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延缓疾病的进程,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递增趋势[1]。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无明显的临床特征,诊断的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误诊。因此,寻找一种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诊治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选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并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0例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分析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并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19~73岁,平均(50.17±17.92)岁,患病时间1个月~7年,平均(3.24±1.92)年。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约作痛、贫血、呕吐、胃液反酸、消瘦以及黑便。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进行胃镜下活体检验、手术探查,综合病理检查,被证实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切片,切片标本放置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固定,进行常规包埋切片,对切片标本进行HE染色,并对染色后的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为S-P法,其主要抗体为LCA、CD3、CD20、CD36、CD45RO、CD79a以及CK[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变部位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发生部位主要分布于胃窦和胃体,病变累及部位主要为胃体、胃窦、胃底以及贲门,病变累及部位往往多处。有15例患者病变部位仅在胃窦,11例患者病变部位仅在胃体,14例患者的胃体和胃窦同时受累,4例患者的胃底和胃体同时受累,3例患者的胃底和贲门同时受累,3例患者的多个部位受累。
2.2 病理形态 在内镜下观察,这50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多为溃疡型、浸润型以及隆起型。但这三种病理类型并无明显的区分标准,其边界往往较为模糊,往往会共同存在,以某种类型为主,其他类型为辅。本次研究中,溃疡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共有19例,其病变特征主要为:面积大且深度较深的溃疡或多发性溃疡;其溃疡的表面往往呈凹凸不平状,溃疡底部有污苔物,有出血出现;溃疡的形状较为不规则,呈隆起状,结节不够平整,呈围堤状,其质较脆弱,轻触即发生出血;溃疡发生部位的直径往往为2~6cm。13例患者为隆起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其病变部位呈结节状,出现肿块,肿块形态为息肉样隆起,表面有黏膜,有些会出现浅度的溃疡和轻微的糜烂;肿块边缘的皱襞为放射状,皱襞巨大,隆起的肿块直径在1~3cm之间。18例患者为浸润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其胃黏膜的皱襞粗而大,黏膜表面为颗粒状,结节不够平整,偶尔会出现浅度的溃疡和轻微的糜烂,胃蠕动减缓甚至消失,病变部位的直径为5~10cm,常常存在多个部位同时受累。见图1。
图1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组织切片在胃镜下的病理形态
2.3 病理组织学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发现,其病变多为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的体积为小型、中型,往往会向腺体上皮组织进行浸润,使腺上皮组织受损,肿瘤细胞核的形状不规则,细胞质呈浅色或透明态。LCA、CD20、CD79a,CD3、CD36、CD45RO以及CK呈阴性。胃镜下活体检验的确诊率为44%,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诊断,其确诊率为86%。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n(%)]
2.4 Hp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有46例患者合并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这种疾病往往会被误诊为胃癌、胃炎以及胃溃疡等[3]。在临床上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诊断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4]。因此,总结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能够为该类疾病的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发生部位主要分布于胃窦和胃体,病变累及部位主要为胃体、胃窦、胃底以及贲门,病变累及部位往往多处。在内镜下观察,其病理类型多为溃疡型、浸润型以及隆起型。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往往在胃黏膜下层发生多发性的广泛性的病变,其胃镜活体检验的准确性受到影响[5]。本次研究中,胃镜下活体检验的确诊率为44.0%,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诊断,其确诊率为86.0%。这说明,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对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6]。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组织进行综合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率,而对基因进行重组,同样也能提高确诊率。
综上所述,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具有多样性、累及范围广的特点。在胃镜下活检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有效提高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延缓疾病的进程,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 陈涛,杨建和,肖溶,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47-1049.
[2] 王成鑫,黄萱,欧阳焱黎,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日本血吸虫感染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60(5):339-340.
[3] 禤瑞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67例病理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31-232.
[4] 戴小波,王益华,张丽华,等.32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内窥镜活检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6):526-528.
[5] 郭春芳.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3):7307.
[6] 曹娟,祁真玉,吴凯,等.胃黏膜相关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和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11,32(8):1198-12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7.015
湖南 418000 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梁露 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