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钧,柳思宇(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
建筑与规划
河谷型城市公共交通及发展策略
刘立钧,柳思宇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
基于对河谷型城市宝鸡市居民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距离特征等有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河谷型城市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的规律.从公交线网、公交客流、公交服务等方面分析出河谷型城市宝鸡市公交层次较单一,线路以沿河谷方向为主,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大的特征.针对出行规律与公交特征,提出河谷型城市公交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河谷型城市;居民出行;出行特征;公交特征
河谷型城市(valley-city)是指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展的城市.其城市的发展受地形与河流较强的直接限制,发展主轴一般随地形、河流走向布局和延伸.如关中盆地、后套平原、汾河谷地、河西走廊等[1].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河谷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职能分类[3]、地形条件对城市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4]、地域结构与形态[5],也有学者探讨了河谷型城市的土地利用[6]、空间结构拓展[7]、人口容量[8]、城市交通[9]、风貌规划[10]及环境污染[11]等问题.
河谷型城市中居民出行行为受城市形态的制约较为明显[12],与平原城市有明显差异.河谷型城市的公共交通也有其鲜明的特征[13].由于河谷山体的限制,城市主干公交线路均是沿主河道两侧伸展,因狭长地形与城市组团制约,线路客流分布不均匀.非主轴跨河方向线路布置难以承载河两岸的交通需求.
我国河谷型城市较多,人口100万以上大型河谷型城市有重庆直辖市,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延安市,青海省西宁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宁夏自治区铜川市,广东省肇庆市等城市.本文通过对河谷型城市宝鸡市居民和公交特征的分析,研究河谷型城市的公共交通特点,为其他河谷型城市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陕西省宝鸡市北临黄土台塬,南依秦岭山脉,西为群山所阻,东接关中平原,整个城市分布在渭河两岸的高漫滩和一级阶地上,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14].全市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因为受到山脉的限制,又受到河流的分割,宝鸡市区地域发展空间狭窄,城市空间被迫沿渭河走向拓展,城市中心地处渭河河谷带西端.1949年以来,宝鸡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沿河谷地带拓展,形成了一个东西长约36.7,km、南北宽约14.9,km的带状形态(见图1).2014年,宝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94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560元.市区城市道路中主干路111.71,km、次干路60.23,km、支路126.29,km.小汽车保有量约13.5万辆[15].
图1 宝鸡城区用地拓展历程示意图
城市居民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决定城市交通需求与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广义上,城市居民离开住宅进行各种户外活动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出行.居民出行特征主要包括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在实际研究中一般把从一个交通小区到另一个交通小区的活动记作一次出行,这就排除了对城市道路交通不产生影响的出行干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居民在城市中出行的时空分布规律.
根据宝鸡市居民出行调查报告,宝鸡市居民平均出行次数为2.26次/人·日,平均出行距离为2.47,km[16].以上班、上学为目的的通勤出行占了全部出行目的的88.4%,这说明宝鸡市居民出行具有一定的潮汐性.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占步行、自行车、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总量的19.94%,.公交分担比高于平原城市.居民平均出行时耗为24.4,min,其中公交出行时耗较高,为32.7,min,有34.51%,的居民从出发地到公交站的时间大于10,min,说明有部分地区没有设置公交线路.在出行时间分布上,有61.15%交通量集中在早午晚高峰时间段.公共交通占高峰时段交通方式比例的41.02%,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居民出行量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居民出行空间的流动规律、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布局特点.
图2 宝鸡市现状期望路线图
3.1 公交线网特征
宝鸡市公共交通仅有常规公共交通,共有34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网长度为193.9,km,公交线网密度为2.08,km/km2,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为2.34[16].公交线路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线路集中分布于经二路、东风路、公园路、姜谭路、红旗路、清姜路等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上线路分布较少.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河谷两侧主干路与跨河通道上.公交线路走向以沿渭河河谷方向东西向为主,南北向跨河线路为辅.
图3为公交线网及公交通道示意图,从图3可以看出,宝鸡市主要公交通道明显,在渭河北岸,沿经二路—东风路主干路的线路组成北岸东西方向贯穿公交线,联系西部福谭组团、金台组团、陈仓组团,连接宝鸡城市中心区和陈仓副中心,是中心城区最主要的沿河谷方向公交通道.在渭河南岸,沿姜谭路—公园路主干路的线路组成南岸东西方向贯穿公交线,联系渭滨组团、高新组团,连接渭河南岸重要的居住区和产业区,是中心城区南部主要的沿河谷方向公交通道.沿红旗路—清姜路主干路的线路组成跨渭河方向贯穿公交线,联系渭河两侧金台组团、渭滨组团,连接城市中心区与主要居住区、产业区,是跨河谷方向主要的公交通道.高新组团公交线网相对较少.
公交通道以东西沿河谷向公交线路最为集聚,与城市沿河谷向发展趋势相一致,重复的公交线路多在4条以上.公交通道以外的公交线路集聚度衰减,因此渭河河谷沿线区域与外围区域在公交网络的服务以及线路承载容量上有较大差异.跨河谷重要公交通道红旗路线路重复度达到了8条以上,由此形成了与另两条公交通道的汇聚焦点,同时也是公交客运的瓶颈所在.另一方面也可看出,由于河谷地区空间发展有限,规划若不能有效地利用沿河谷向通道资源,推动公交优先发展,那么河谷向交通压力将是巨大的.
图3 公交线网及公交通道示意图
3.2 线路特征
3.2.1 线路方向特征
根据宝鸡市河谷型城市的地貌特征,将宝鸡市的34条公交线路由线路是否跨渭河、是否沿河谷分为跨渭河沿河谷、跨渭河不沿河谷、不跨渭河沿河谷和不跨渭河不沿河谷4种类型(见表1).其中跨渭河沿河谷的公交线路有15条,线路总长度187.3,km,平均高峰客流量147.3人;跨渭河不沿河谷有7条,线路总长度73.9,km,平均高峰客流量138.6人;不跨渭河沿河谷的公交线路有9条,线路总长度105.2,km,平均高峰客流量165.7人;既不跨渭河也不沿河谷的公交线路有3条,线路总长度38.3,km,平均高峰客流量127.7人.
但在此之前,他要跨过一个坎——迁都。南京很好,山水优美,风物宜人,自古便是龙脉蜿蜒、王气鼎盛之地。可是,温山润水散人心志,太过舒适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更何况,朱棣曾经的封地——燕京之域,从来就不是一块太平地。那里风沙蔓延,气候寒冷,而且蒙古族时刻虎视眈眈,企图南下掠夺土地和粮食,如果不迁都,不构筑牢固的北方防线,蒙古族一旦长驱直入,则家国危矣。
表1 河谷型城市公交线路统计表
由表1可见,不跨渭河沿河谷的高峰客流量最高,为165.7人,其次是既跨渭河又沿河谷的公交线路,平均高峰客流量为147.3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沿河谷的公交线路是宝鸡市河谷型城市公交的主体,呈现出明显的线状特征.
同时,跨河沿河谷方向与不跨河沿河谷方向两类方向的公交线路数最多,公交线路总长度最长,占全市公交线路总长的72.20%,.其中跨河沿河谷方向线路是最主要部分,公交线路总长度为187.3,km.不跨河非沿河谷方向公交线路数量最少,公交线路总长度最短占全市公交线路总长度的9.56%,.说明河谷型城市公交线路以沿河谷方向为主,非沿河谷方向为辅.
3.2.2 线路满载率与客流量特征
公交线路满载率指一定时间内反映线路上运行车辆乘客满载程度的相对值,是衡量车辆利用程度、体现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线路满载率可知,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较高的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跨河方向.其中,跨河非沿河谷方向线路平均满载率较高,为66.72%.不跨河非沿河谷方向高峰时段线路满载率最低,为52.04%.表明河谷型城市居民对跨河公交需求强烈.沿河谷方向线路中,跨河与不跨河公交线路高峰时段满载率分别为62.32%,和65.69%.表明居民出行主要集中在沿河谷方向,并且更多的出行是在河岸一侧.其中,贯穿城市东西,联系金台组团与渭滨组团的公交1路、8路、51路满载率较高,分别为94.17%,、92.00%和100.84%,.公交26路满载率最低,为32.09%.
分析高峰客流量(见图4)可知,跨河谷方向公交线路高峰时段客流量最大,占高峰时段全市公交客流量的62.92%,.说明河谷型城市跨河公交客流较大,联系跨河两岸组团的交通需求明显.沿河谷方向是高峰时段公交客流的主要方向,客流集中在沿河谷公交通道.
图4 公交高峰客流量分布示意图
4.1 公共交通特征
宝鸡市中心城区居民出行主要是沿河谷方向,平均每天2.26次/人,公共汽车是除步行以外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占出行结构比例的近20%,高于平原城市和部分大城市.
交通工具中公共汽车占高峰时段的比例最大.高峰时段沿河谷东西方向与跨渭河南北方向线路客流量和满载率较高,是公交客流的主要方向,与现状狭长河谷型城市特征相吻合.
受渭河和两侧山丘的地形限制,宝鸡市的公交层次比较单一,局限于公交客车,且公交线路多集中在主干路公交通道,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大,次干路和支路线路分布不足.公交线路走向以沿河谷方向为主,跨河谷方向为辅.河谷型城市形态有利于该地区公交通道的形成与发展.公交通道的形态与城市形态相吻合,强化公交通道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可以有效地改善各组团之间的联系.
4.2 发展对策
4.2.1 明确公交优先,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明确公交优先的保障措施,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建立公交发展的良性循环.例如,在经二路、红旗路等公交主干道路和客流高峰时段,设置公交专用道路,保障公交路权,避免小汽车对公交效率的影响.在交叉口通过信号配时给公交车辆以优先通行权,减少公交车辆延误,改善公交车到站准点率.
通过高新科技手段,建设智能公交系统,完善公交信息化管理.例如通过车辆的运行速度检测交通拥挤状况,使调度管理部门处理拥堵的能力增强,提高运营调度管理的效率[17].实现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智慧交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
4.2.2 优化公交通道,发展沿河谷公共交通
结合城市东西狭长的布局特征,重点发展沿河谷的公共交通,提高客运能力.例如增加交通种类,沿河谷方向发展轨道交通和BRT等其他类型大载客量公交工具[18].宝鸡市沿河谷东西方向较长,为客流主导方向,跨渭河南北向为客流集散方向,距离较短.初步设想的轨道交通线路应布设在公交通道,以达到运输的最高效率,考虑城市总体发展与潜在的公交通道,可设置“一环一线”或“两横两纵”井字形式构架.针对公交1路、8路、51路车具有客流量大、满载率高的特征,通过开行大容量车辆或加大开车频率提高公交服务质量.调整满载率最低的公交26路线路,增加其使用效率.
优化公交通道,调整部分覆盖站点重复的主干道线路,补充次干路与支路公交线,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构建多中心城市公交线网结构,合理引导公交通道焦点的交通流.例如增加金台、渭滨组团和代马、高新组团之间的跨河通道,适当增加高新组团的公交线路,满足河谷两岸居民的交通需求.在南北方向河谷腹地加强次干路和支路的公交线网建设,对主干路公交线路进行集散和分流,完善支路与主次干路的线路衔接,注重接驳线路的组织,加强横向联系,增加公共交通的连通性.提高城市公交的整体运行效率与居民公交出行的可达性.
陕西省宝鸡市是居民人口超过百万的工业城市,作为一座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影响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居民的日常出行.通过对宝鸡市的居民出行特征、公交线网、线路客运量与满载率等有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公共交通是河谷型城市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公交分担比高于一般平原城市.因此,发展城市公交和提高公交运载效率,是河谷型城市未来城市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
(2)河谷型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分布与城市地域形态相吻合,沿河谷方向的公交承担着主要的居民出行.完善沿河谷方向的道路建设,扩大沿河谷方向公交的承运能力,改善和提高沿河谷方向公交的服务质量是河谷型城市公交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通过对宝鸡市的分析不难看出,河谷型城市存在联系河谷两岸的跨河沿河谷方向公交线路最多,且跨河谷方向线路客流量与满载率较大的现象,次干路与支路公交线路不足.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加强河谷两岸联系,扩大沿河道路断面,完善公交线网结构,是解决城市公交问题的重要途径.
[1] 杨永春.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03:19.
[2] 杨永春.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发展及其环境问题[J].山地学报,2004,22(1):40-47.
[3] 杨永春,赵鹏军.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分类初探[J]. 经济地理,2000,20(6):61-64.
[4] 陈 强. 地区级河谷型城市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54.
[5] 杨永春,汪一鸣.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地域结构与形态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4):58-61.
[6] 何明花,刘峰贵,唐仲霞,等. 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3):44-49.
[7] 潘竟虎,戴维丽. 1990—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J]. 经济地理,2015,35(1):44-52.
[8] 吴文恒,牛叔文,何效祖,等. 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天水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6,26(4):614-618.
[9] 滕 丽,杨永春. 狭义河谷型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2,22(1):72-76.
[10] 沈葆菊,李 昊,鲁 旭,等. 西部河谷型城市山水图景的当代诠释:以天水风貌规划控制研究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1):60-65.
[11] 杨永春.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基本矛盾与机制[J]. 干旱区研究,2006,23(2):364-374.
[12] 邵志成,钱勇生,曾俊伟. 基于SVM的西部河谷型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问题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2):146-150.
[13] 钱勇生,石培基,孙 鹏. 河谷型城市公交线网特征与规划[J]. 城市公共交通,2009(9):26-28.
[14] 杨永春. 中国河谷型城市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3):61-65.
[15] 宝鸡市统计局. 2014年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EB/OL]. (2015-02-06)[2015-02-17].http://www. bjtjj. gov. cn/tjsj/show. asp?id=1563.
[16]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宝鸡市规划设计院. 宝鸡市综合交通调查报告[R]. 宝鸡:宝鸡市规划设计院,2010.
[17] 张敏锋,黄春松. 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问题及发展方略:以漳州市为例[J]. 城市问题,2010(3):49-52.
[18] 王兵兵,赵文博,曾俊伟. 低碳经济背景下河谷型城市交通级配体系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2014(1):49-51.
Public Transpor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Baoji as a Valley City
LIU Lijun,LIU Siyu
(School of Architecture,TCU,Tianjin 300384,China)
The public transport of valley cities differ from that of other citie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errai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data of residents' trip frequency, purpose, duration, distance etc. of the valley city Baoji,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predominance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s the residents' trip rule of valley cities. Through an analysis on the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passenger flow, and transport service and so on, this research obtain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lack of level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ingle direction of bus routes along the river valley, high repetition coefficient of bus routes in the valley city Baoji. In view of the trip rule and Public tnemspovt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in valley cities.
valley city;resident trip;trip characteristic;public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
TU984.191
A
2095-719X(2016)02-0092-06
2015-03-16;
2015-03-27
刘立钧(1966—),男,河北张家口人,天津城建大学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