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旭
摘 要: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感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学生只有听懂了、能说了、会写了,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及能力,而听说读写的基础是有良好的语感。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为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教学;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67-01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发展思维的,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长期受到初中语文教师所重视的问题。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直接感知,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及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由此可看出,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浅谈以下几点:
一、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一种感悟语言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语感具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它涉及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叶圣陶先生对此曾经作出明确地解释: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感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言语认知能力和言语审美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性和不确定性。
二、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必要性
语感是语言文学的敏锐感知,是一种直觉的思维。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直接感知,使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想象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语文德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强化语感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语感是进行语言活动的前提。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包括语文学习)都必须以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先决条件,否则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种言语活动。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2、语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语文能力一般包括语言能力和篇章能力,前者是基础,但又以语感为核心。因为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离开语感就谈不上信息交流。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3、语感的强弱决定着语文审美能力的雅俗。审美教育要通过良好的语感来完成,言语活动(包括语文学习)中审美对象的感受、审美情感的诱发、审美能力的形成都必须基于语感。由此可见,语文能力的最高境界——语文审美能力的形成要以良好语感的形成为标志。
三、培养学生语感的具体方法
1、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语感能力的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孟子散文感情充沛,笔带锋芒,长于鼓动,在于他是战争纷繁的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毛泽东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因此,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就得塑造优秀的人格。
尽管语感能力的形成、转化过程含有人格的自我选择、自我参照、自我完善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于良好人格的培养是无所作为或可有可无的,相反,其深刻的审美体验能力却为语文教学赋予了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人格塑造优势。
2、挖掘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又往往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姊妹。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的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语感迁移。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的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中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因此,教师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主动探究、倾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自我认知模式的构建。要顺利完成语感的迁移,教师还要注重对语感定势的引导。语感定势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的定势可以达到语感迁移上的“不自觉”,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消极的迁移,往往使表达落入俗套,词不达意,或语体不分,这种情形的发生也常常是“不自觉”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师首先应重视对学生的语感训练,在平时应指导学生多进行知识的积累,提高感悟能力;强化阅读训练,增强感知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加引导,使学生听懂、能说、会写,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