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在3·15当“救火队员”

2016-06-11 10:21张枫逸
公民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药监局监管部门晚会

张枫逸

今年央视3·15晚会,对“饿了么”麾下多家黑作坊进行了曝光,北京市食药监局和相关区食药监局则与媒体密切互动,连夜进行了查抄取缔。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杭州某公司销售过期进口食品原料后,杭州市工商局连夜查封800余箱问题产品。2015年,针对3·15晚会上曝光的山东滨州地区存在生产不合格汽油的炼油厂问题,滨州市政府也连夜行动。

到了今年,新一批消费问题被曝光后,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熟悉的“救火队员”身影。只是这样的“连夜查处”,总让人有些五味杂陈。

纵观近年来的3·15,仿佛已经形成了某种定式。包括央视在内,各类大大小小的媒体都会提前进行明察暗访,搜集一大堆内幕猛料,等到3·15这天集中曝光,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然后,监管部门闻风而动,向社会表明绝不姑息、严惩不贷的态度,在众目睽睽之下高调进行调查处理。最后,相关产品被查封下架,一批涉案人员被追究责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这样的监管“马后炮”,对于消费者来说又有多少实际价值?

近年来许多质量安全事件中,都是媒体冲锋在前,监管部门在后。与这种角色错位相比,一些部门头脑中的理念混淆更值得警惕。不主动加强监管,对消费者的投诉置若罔闻,只唯媒体的曝光马首是瞻,“不曝光不处理,小曝光小处理,大曝光大处理”。

监管部门甘愿充当“救火队员”而不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一方面纵容了问题的蔓延发展,造成更大的影响和伤害,同时也容易助长企業和商家无视消费者权益的底气。

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少些3·15曝光后的“连夜查处”,多些常态化的主动作为。只有每一位消费者的声音得到聆听,每一起质量问题及时处理,监管部门才配得上公众“守护神”的角色,公众的消费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编辑 吴婷婷)

猜你喜欢
药监局监管部门晚会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吉林省药监局公布吉林省2020年第1期化妆品质量公告
陕西省药监局渭南分局挂牌成立
扬州江都区推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
河北省食药监局发布汛期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在公安监管部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