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陈俊
[摘 要]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91-0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首先表现出的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很多学生表现出的是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孤僻、刻薄,行为偏激等。
(二)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
一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大学生是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才能称得上心理健康。二是有健全的人格。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习、工作、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同时,知识面要广,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思考问题的角度合理,行为方式适中,目标坚定,并能为此努力。三是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主体,无论是学习上、就业上、岗位上还是生活上都应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积极适应各种竞争环境,敢于挑战。这不仅是大学生自我价值追求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一个应然要求。四是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应该对社会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客观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评价,遇到困难不畏缩,积极克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正视现实,积极向上,这是健康心理的一种基本表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舆论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社会舆论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主要的社会舆论包括:学校因扩招等原因而导致教学管理、升格条件下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变得较差,社会对学校评价降低导致在校生承受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日益扩大,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沉迷于网吧、网络游戏的学生,少部分做出不良行为的大学生常常被夸大,导致大学生形象受损,社会对大学生的认知与价值被贬值,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由电视新闻、各种新型媒体、移动终端传播的各种社会舆论,增加了各种消极因素的产生和传播,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障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步伐的加快,造成原有社会利益平衡被打破,必然引起局部平衡的失调和心理上的失范。
(二)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务实的帮助
就现状而言,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导向是有力的,有引导作用的,但由于思想认识的不深刻、贯彻落实的不到位,而导致政策应有的导向作用未能得到正常的发挥,进而也就未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切切实实的帮助。由于政务繁忙等各种原因,政府仅对一些重大的、影响严重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进行调查,而大多数学生心理问题基本是由学校自己处理的,但学校为了维护教学秩序,维护校园环境稳定,多数情况下会将学生交给家长或监护人,由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诚然,学校和家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解决都承担有一定的责任,但政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强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帮助。
(三)高校陈旧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问题
尽管高校改革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且仍在进一步的改革之中,但高校落后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管理制度的沿用却给学生心理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校高昂的学费、持续的扩招、教学管理制度、毕业文凭、就业指导许多方面都可能会让大学生产生烦恼、忧愁、恐惧、困惑等不健康心理,若学生消极心理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和消除,随着时间的积累至一定程度后便会转化为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由学校原因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发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問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许多方面紧密相关,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人们用和谐的方式方法来加以引导和疏通,用和谐的理念传播,倡导乐观、豁达的精神,培养健康、自尊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社会心态。即大学生心理健康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各方齐心协力,积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为基础,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关注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时期,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巨大的就业压力情形下。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分担责任,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总之,无论在社会,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倡导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应该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共同努力,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力。
参考文献:
[1]王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
[2]许勤.浅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