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麟 李京
[摘 要] 高职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但由于涉世及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目标不明确,容易在职业岗位面前无所适从、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茫然无措。这种茫然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分析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因此,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了一种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经过三年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该体系吸收了国内外的职业规划理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可为国内同类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13-01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北京電子科技职业学院对959名工科学生从自我认知与定位、职业认知情况两方面进行了调研,从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了解、一般了解的占了63%,而对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一般了解的仅有39%,专业的选择是茫然的,而且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相结合并实现职业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的仅有5%,一般了解的也只有26%,有42%的学生不了解,还有27%的学生根本没想过,即近70%的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自我特质和职业岗位都了解得不多,如果不能有意识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那么学生对学习目标、职业目标乃至人生目标的确立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分析
1.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
高职学生是应试教育“优中选优”竞争中的弱者和落选者。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企业素养知识缺乏,不良习惯较多,学习主动性、探索性不足,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理性、科学、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自我定位、有规划地发展。
2.缺乏構建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时间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多由负责学生就业的教师或思想政治教师等非专业教师承担辅导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指导课程缺乏科学有效的体系建设。
(1)部分高职院校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职业意向的测评,但测评内容及结果缺乏系统性,缺乏专业解释、分析、指导,导致生涯规划教育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积极性欠缺。如何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并不断实践,引导学生主动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应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2)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践中基本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侧重于就业技巧的培训,就业政策的宣传以及就业信息的提供,主要采用课堂授课辅导、供需见面会等传统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发展走向、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性、专业缺乏联系,造成学生求职定位不准确及无系统的职业规划。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学校、师生等科学规划和实施。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一)构建校内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机构
校内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机构是职业生涯教育的有力保障,研究机构应涉及的内容有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及方法的研究、成果的推广等支撑内容,建立由职业规划授课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人员、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家长及专业毕业学生所构成的研究队伍,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进行。这支队伍能够起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指导、帮助、分析等作用,同时又能按照自身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开发具有适合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方法,并将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以达到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职业化、全员化及科学化。
(二)构建贴近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
科学的测评系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依据,高职院校可利用社会上的专业测评机构提供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试,也可运用目前较常用的测评工具,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可预测性,也可针对中国高职学生群体开发出适合他们的测评系统。通过贴近专业设置的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不断了解专业领域内的科技发展前沿、职业发展走向、专业所需能力等,制定清晰的职业目标,使学生在压力和动力双轮驱动下充实学习,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制定清晰的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金莲,张俊涛.基于能力倾向的人职匹配理论[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52-53.
[2]王素霞.人职匹配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航向标”[J].教育与职业,2006(3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