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 高倩
摘 要:为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本文按分层抽样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大学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闲暇生活期望较积极,而学习运用能力和闲暇生活满意度较低。所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丰富社团活动,充实闲暇生活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状况 闲暇生活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为高校改革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可以为高校管理者提出有建设性的管理意见,最终实现在校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大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内关于大学生生活状况的研究多从学习、消费、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恋爱等角度描述大学生生活状况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姚利民(2012)、胡晓芳(2011)主要是对大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研究;张干群(2004)、卢思锋,何耐铭(2003)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引导进行了研究;贾玉霞(2006)、王长飞(2007)从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角度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进行了研究;王静波(2011)、于昆(2009)从大学生休闲生活存在的问题及高校闲暇教育的缺失角度等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知识运用三个维度考察大学生学习状况;同时,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安排、期望以及满意度三个维度考察大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状况。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200份, 收回19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6份。
一、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
1.学习态度与行为的调查分析。学习态度决定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蕴含着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评价,这直接决定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所以我们从学习是否是件快乐的事开始调查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认知,再从合理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学习刻苦程度、遇到困难时的积极应对状况、旷课状况等对大学生学习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
表1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总体上较为积极,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主动性。51%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仅有16%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合理制定學习计划并严格执行的状况中有16%和6%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或完全不符合,有78%的学生达到“有些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的状态;学习非常努力刻苦约有58%的学生属于“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25%的学生属于“有些符合”;约有65%的学生基本能够积极面对学生上的困难,70%左右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不会逃课。但仍然存在约15%的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消极的状况;约25%的学生处于积极和消极的游离状态。所以,加强大学学习的自主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2.学习动机调查结果与分析。学习的动机是指学习的目的,即为什么而学。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弄清楚了学习目的与意义,才能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制定学习目标,从而实现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67%的大学生学习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就业工作,11%的大学生是为了全面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18%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4%的大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应付父母而学习。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较强,与自身发展有关,仅有少数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和父母。
3.学习运用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以致用,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目的。从调查结果看(见图2),只有9%的大学生能灵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仅有 35%的学生能够部分运用,有50%的学生基本不能运用,完全不能运用的占6%。可见,当前大学生对所学知识还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没有和实际日常生活相联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书本知识的深度专研。
二、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1.闲暇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闲暇生活方式是大学生在学习以及吃饭、睡觉等基本生活必需的时间之外的生活状态。它具有自由、自主性、个性化等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支配。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和学习拓展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有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等)、体育健身活动、棋牌等娱乐活动、兼职社会工作等11个选项,上访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进行多项选择。调查结果如图3:首先,大学生闲暇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总共186份有效问卷,而学生进行闲暇生活方式选择的总选项数达到761项,相当于平均每个学生闲暇活动一般选择大约有4项活动安排。其次,大学生闲暇生活积极与消极状态并行。其中,大学生闲暇生活呈现积极、健康向上倾向的主要选择体育健身活动、兼职社会工作、学校社团活动、学习、听讲座、课题研究,其人次分别为:89、51、44、130、15、13,总计342人次,占比44.94%;与此同时,大学生闲暇生活也呈现出纯享受、摆脱单调、消磨时间的特征。有179人次选择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等),选择棋牌等娱乐活动有94人次,选择与人闲聊的有73人次,选择睡大觉的有52人次,合计398人次,约占比52.3%;其他选项人次21人,占比2.75%。总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花在“积极地参与活动”和“创造性地参与活动”这两个层次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与精力充沛、充满创造性的青年大学生是极不相符的,同时,这也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的培养。
2.闲暇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闲暇生活质量主要是涉及闲暇生活的各项需求满足程度和状况的评价。本文从对闲暇生活的期望和实际满意度两个层面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期望选项可以多项选择。首先,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期望绝大部分是希望自己的闲暇生活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愉快的(如图4)。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希望总选项有549人次;其中积极的有498人次,占比90.71%,希望是毫无目的不加以考虑的即“无所谓”的有51人次,占比9.29%。这表明大学生希望自己的闲暇生活是积极向上的、有追求的,不仅希望能够放松自我、获得愉悦,又更多地偏重于在闲暇时间中增长见识,充实自我。
其次,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实际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呈现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距离。从图5可以看出: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人数之和(41人)明显小于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之和(90人),而约35%大学生对自己的闲暇生活的感觉只是一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目前不尽如意的实际闲暇生活状况。同时对比图4和图5也会发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理想状态达90.71%,而对实际闲暇生活状况满意的仅占22.04%,所以,当前大学生闲暇生活呈现迷惘和建构缺失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闲暇生活期望较积极,而学习运用能力和闲暇生活满意度较低。对此,我们应注意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丰富社团活动,充实闲暇生活。首先,从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提升大学生学习运用能力。一方面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案例教学和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学生才能很好地消化和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才能真正將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一项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创造机会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专业实习。帮助学生将自身专业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在实际岗位上促进大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的缺陷有足够认识,从而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查漏补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社团、社会实践、或者创新大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闲暇生活质量与层次。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地丰富社团以及社团活动,为大学生闲暇时间安排提供平台,促进大学生合理安排较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参加自己擅长的运动等等。充实自身的业余生活,提升闲暇生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唐国战.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2.
[3]郭衍普.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J].当代教研论丛,2014,10.
[4]王静波.大学生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6.
[5]于昆.高校闲暇教育的缺失及构建[J]. 中国青年研究,2009,03:103-105.
[6]任家瑾.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4.
[7]朱正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