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后英国和德国工会的比较分析

2016-06-11 11:48耿维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工会德国

耿维

摘 要:08年经济危机使得西欧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由于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条件和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工人的状况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工人是工会的组成元素,随之西欧国家的工会较08年之前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德国与英国相比而言,其受危机影响较小,工会发展起伏不大。英德两国工会在经济危机后的状况有所不同,其中的原因和英国、德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着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工会 经济危机 英国 德国

一、工会简介

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是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维护工人群体的利益。工会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产物。就工会的本质而言,它首先是反对资本霸权的,即争取工人权益。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西欧各个国家或早或晚的建立工会,这些工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斗争与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的不同,工会的发展状况也各有差异。

二、英国、德国工会经济危机后的变化

工会人数和工会密度是衡量工会的变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一个工会是否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它所吸纳的会员人数就可以得以反映。工会密度是一个用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工会化程度的指标,是指实际会员人数在潜在会员人数中的百分比。

1.工会人数的变化。

1.1英国工会。08年之前工会人数稳定在700万左右,虽然中间有涨有落,总体而言还是相对平稳的。最高值是在2000年的712万人,最低是在1998年的693万人。但是从英国经历了经济危机后,人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08年下降到687万人,这是英国工会在2000年以来第一次人数跌破700万,在09年到12年间人数持续下滑,最严重的是09年到10年间由671万降到653万,从2008到2012年,工会人数总共减少了41万人。另外,女性会员的人数在持续增加,而男性会员的人数在持续下降。

1.2德国工会。从总体上不难看出,德国工会的总人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08年到12年工会流失了将近20万的会员,不论是女性会员还是男性会员,其人数都大量下滑。08年之后,工会的总体人数基本维持稳定,在2008年工会人数为637万,到2012年人数降至615万人。虽然经济危机对工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而言,其变化幅度没有英国大。

2.工会密度的变化。

2.1英国工会。在2000到2006年间工会密度都比较平稳,2007年有所下跌,由2006年的25.6%跌着2007年的25.3%。在随后的几年内跌幅最大的是2009年至2010年,由24.8%跌到23.9%,工会密度在经济危机的席卷下大幅下跌。女性的入会率在2000年以来一直呈上涨趋势,最高值是2006年达到28.1%。在2007年后一路下跌,最后跌到2012年的26.6%。相比较女性会员的入会率来说,男性会员的入会率在1995年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08年到12年五年的时间里男性会员入会率就下降了2.4%,比02年到07年6年内的跌幅还严重。

2.2德国工会。因为工会的会员人数总体下滑,其工会的密度相应的也不断下降。德国的工会密度由2000年的25.32%下降到07年的20.72%,再从08年的19.89%跌到去年的18.05%。由此看出,工会会员在总体工人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下降。

三、08年后英国德国工会的对比

为了将英国和德国的工会状况进行更精确的对比分析,此处把2008年到2012年间两国的工会人数和工会密度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在工会人数方面,两国人数都有大幅下跌,但是相比较而言,英国人数的下降数目要比德国严重很多,由2008年的664万人减少为 621万人,减少了43万人,占到2008年工会人数的6.48%。而德国在五年间减少的工会人数为22万人,占到2008年德国工会总人数的3.45%,德国在经济危机后人数下降的幅度仅为英国的50%。在工会密度方面,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失业,工会会员人数的减少,必然带来工会密度的下降。在这方面,两国没有太大的区别。

四、英国、德国工会不同发展情况的原因分析

1.失业率的差异。失业率与工会的人数有重要的联系,当工人失去工作时,其会员的身份也就不存在了。英国和德国在08年之后,由于经济的衰退,两国的工人就业状况都发生了变化。失业率的变化和经济的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09年两国的经济都发生了下滑,但是英国GDP总量是08年的82%,德国09年GDP总量是08年的91%。因此,德国的经济要比英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因此失业率的程度就有所不同。对于英国而言引发了失业率的上升、失业时间延长、短期工作增加、工人工作暂时性与不确定性等现象,给英国工会工作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首先,经济危机后由于失业率的上升和一些企业的倒闭与裁员,导致工会会员数大量的减少。从 2008 年12 月至今,英国许多建有工会的大型企业纷纷减员,如尼桑汽车、巴克莱银行、JCB 信用卡组织等,初步统计,工会会员数减少了 6万多人。英国地方政府机构共雇有 200 多万名雇员,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将会造成很大的就业问题。其次,经济衰退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会入会率造成压力,工会组建工作会在较长时期内面临很大的困难,各行业工会会员的发展可能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在原先工会力量较强大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公共行政机构等,就业人数预计将大幅下降(仅制造行业,2010 年的就业岗位预计将减少 40 万个),而在工会力量相对较弱的商业和零售等行业,就业人数则可能出现上升。德国2009年的失业人口比2005年减少了140万,即使在危机年的2009年末,失业率也为1994年以来的第二个最低点。东德的失业率也降为统一以来的最低点。就业数量与2008年相比几乎没有减少,达4000万以上。虽然产出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高峰期到2009年一季度的低谷期下降了6.6%,失业率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二季度仅上升0.5%,为7.9%。德国和英国相比而言,虽然在经济危机之前,德国的失业率要高于英国,在05年时,两国的失业率差距最大,德国的失业率高达11.10%,而英国仅为4.70%。但是经济危机之后的2009年,两国的失业率同时为7.69%,随后的今年内,德国的失业率一直低于英國的失业率。英国较高的失业率直接关系到英国工会的发展状况。在评估一个国家失业率时,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青年失业率 。青年人(指15-24岁的求职者)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青年人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就业状况。青年失业率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危机之后改善的程度可以证明这个国家治理失业的力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在经济危机之前青年失业率就已经高于成年失业率,但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青年失业率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在英国,虽然09年之后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很多青年人发现他们依然而临卷很严重的就业困境,并且其失业率已经远远高于经济危机前的任何一年。德国的青年失业率在经济危机后一直比较平稳,失业率最高的09年,其青年失业率中男性的失业率有小幅度上升,由08年的10.7%上升到12%,但是10年后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就业形势不断好转。

2.工资水平的差异。工资水平是工人衡量某工作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工会在与雇主谈判时,最重要的谈判条件也是报酬。工会成员对工会的谈判结果的满意程度直接决定了该成员是否会加入工会,或者退出工会。英国 从1995年到2008年,工人小时工资处于稳定上涨趋势,但会员工资溢价率(此处的溢价率是指会员工资比非会员工资高出的比例)在波动中下降,由25.9%下降至11.7%,表明工会的作用有所减弱。2008年之后,工会会员工资溢价率比危机前有所提高,部分原因在于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公司通过降低工资节约成本的意愿增强,由于工会对于会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非工会会员的工资下降较大。在年平均工资方面,英国不论在危机前后都比德国的工资要高,但是波动比较明显,英国的工资增长率在08年、10年和11年都接近-2%,最高值时在07年和01年突破3%,工资增长不稳定。德国的年平均工资虽然低于英国,但是在2000后一直是平稳增长,德国的工资增长率也基本上一直处于正增长,没有出现负增长。工资增长的最高值出现在经济危机后的2011年,由此可见德国对于工人工资的调控是可行的。

3.工作时长的差异。21 世纪以来 OECD 国家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仍然有所减少,尽管缩减幅度并不大。2012 年所报告国家的实际工作时间都比 2000 年有所减少。另外从英国和德国两国的工作时长比较来看,两国的年平均工作时长都在减少,但是德国总体来看始终低于英國,德国2000年以来,年工作时长一直低于1500小时,而英国一直保持在1600小时以上。2008年后两国工作时长都有所减少,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衰退,大量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德国的工作时长在OECD国家中一直处于最低的,可见其工人工作压力和劳资双方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其工会的发展相比英国来说会平稳一些。

4.集体谈判与相关法律的差异.集体谈判是指劳方集体性地通过工会,与资方谈判雇佣条件,而资方必须参予,而谈判结果具有法律约束力。其目的是希望劳资双方能够在一个较平等的情况下订立雇佣条件,以保障劳方应有的权益。而集体谈判权就是一些国家及地区赋予劳工的一种权利。英国是不成文法国家。虽然集体谈判是英国劳资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但英国没有有关集体谈判的明确的法律规定。从传统上讲,英国劳资双方在解决它们之间的纠纷时,反对任何外界的介入,主要靠自愿的原则来解决纠纷。英国的法律体系历史传统是没有固定的法律来做限制,在集体谈判中主要靠双方的道德约束。德国的集体谈判制度具有组织严密、制度规范的特点。德国向来以法治严明而著称,其劳动立法对集体谈判若干方面都有详尽而具体的规定。德国的集体合同对劳资双方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各级法院均设有劳动法庭,监督保证集体合同的执行。另外,德国的集体谈判分别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级劳资双方中进行,其中以产业层面的集体谈判为主,而国家层面达成的协议则是产业和企业层面集体谈判的基础和前提。在2008年之前德国签订的集体协议主要是就某些行业的问题进行的或者就最近发生的小范围的时间进行谈判的结果。例如1992年,在铁路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部门开展11天的罢工,结果是增加工资5.4%和增加200马克的休假补助金以及2007年,开展争取最低工资的斗争。但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集体谈判的重点已经从个别的具体事件转到宏观的就业整顿和就业保障上,这样可以让经受到经济危机打击的德国保持在平稳的发展状态,维持国家的稳定维护工会权利、消除劳资矛盾、形成稳健的企业内部均衡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只签订数量很小的涉及物价上涨的集体合同。2010年,签订低级别的集体合同。重点放在保障就业上。由此可以看出,在德国集体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使得大家都会得到想要的将结果,并且有较强的执行力度。英国由于传统的原因,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在谈判中和谈判后都会有产生相应的弊端。

5.雇主和员工关系不平衡。以协商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德国劳资关系模式以其稳定性而著称,劳资关系总体上比较平和。德国在集体谈判中实行共决制,共决制强调劳资双方的合作及在利益问题上的相互妥协。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尊重,劳资冲突大为减少,工会罢工次数和因罢工而损失的工作日相比而言都比较少。在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德国劳动关系继续沿袭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德国行业层面的集体谈判逐渐向企业层面分权,企业可以更灵活地调整劳动时间和工资,以通过降低劳动成本来应对危机。德国通过调整工时和工资,保证了就业的稳定。而在英国有的集体谈判中,有一个“他们和我们”的态度存在于劳资关系当中,这种情况和德国或者北欧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英国集体谈判中雇主和工人代表之间有很大的分歧性。 德国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被认为是“社会伙伴关系”。但是这种情况在英国劳资关系中还有待提高。

五、结语

早在 2008 年,西欧各国零散出现的罢工抗议行动标志着新一轮工人斗争已经开始酝酿。斗争高潮的发端,是 2009 年 1 月底法国爆发的 250 万人抗议政府经济政策的全国性罢工,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在西欧引爆的第一次大规模罢工。此后,各种罢工抗议一发不可收。进入 2010 年,罢工抗议行动更加频繁。从德航、法航、英航的飞行员罢工,到法、英等国的公务人员罢工,再到举世瞩目的希腊全国大罢工,工人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高潮迭起。虽然在工人罢工过程中工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最关键是会员的大量流失和参加率的不断下降可以看出,工会在社会中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首先,自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大力推行自由新自由主义以来,全世界兴起了一股自由化浪潮,对工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打击。其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全职工人、文职人员和蓝领工人在就业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工会虽然在传统的领域仍然很强大,但是在非传统领域吸引新会员的能力则很弱。再次,收入的不足导致工会难以组建覆盖全国范围的工会组织,而这则进一步恶化了工会财务状况。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德国和英国工会人数和工会密度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但是在这些原因背后英国和德国工会发展的不同状况也值得我们深究。德国作为大陆法系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法律的严谨性是英国所不能比拟的,在08年之后的政策调整方面和职工待遇的稳定性上,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华锋. 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王淑芬,彭恒军. 重建影响力:新形势下英国工会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02:67-70.

[3]佘云霞. 英国劳资关系的特征及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劳资关系的变化[J].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04:54-57.

[4]黄汝接. 德国工会的经费来源、使用和监督[J]. 中国工会财会,2001,09:41-42.

[5]數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6]沈雄德. 金融危机背景下英国就业状况及工会应对[J].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05:43-44.

[7] http://wiki.cnki.com.cn/HotWord/3935927.htm,注:德国和英国工会不断下降与世界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处仅探讨本国的因素所导致的工人人数的变化问题.

[8]Jelle Visser. The Five Pillars of the European Social Model of Labor Relations.

[9]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bor Relations in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 Great Britain and Germany Cristian MARINA·Review of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Management Volume 11, Issue 5, December 2010.

[10]Andreas Bieler, Labour, neo-liberalism and the conflict over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itish and German trade union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Published online: 04 Jun 2010.

[11]Michael Burda and Michael Funke. German Trade Unions after Unification- Third Degree Wage Discriminating Monopolists. August 1992.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工会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工会
德国弃煤的烦恼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经济危机下航运公司如何做好船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