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萍 吴书信
[摘 要]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完善、健全学生人格。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可通过构建互动课堂,营造和谐氛围;挖掘情感因素,创设独特情境;朗读优美篇章,感悟灵动意境;品味真挚情感,激发心灵感悟等途径入手。
[关 键 词] 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72-02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道出了情感的重要意义。情感教育,作为近几年被广泛推广的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内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诸多方面,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智育、美育等构成了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要求教育实施者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依据,重视学生的信念、情感、态度等情感心理发展特征,结合相应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个教学流程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作为基础性的人文教学课程,语文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块。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重任,而且是提升學生综合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情感教育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是语文教育的达成目标之一。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与学生熟知的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包容了大量的情感教育资源,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实施情感教育的强大优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利用语文教学多样的形式,将情感教育渗透、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与知识及能力培养训练相结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达到情感共鸣,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情感教育不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和生理仍在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理解、关爱他们,让自己和学生之间构筑良好的沟通桥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苦恼和困惑,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谆谆教诲以及积极的引导等也就自然能渗透其中,“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完善、健全学生人格
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也是关键时期。学校应从多条途径入手,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反映社会生活绚丽多姿,融入其中的情感资源丰富多彩。情感教育自然成为语文教育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语文教学中选编的文本,都是古今中外一些优秀作品,包含积极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精髓,能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借助情感教育,充分挖掘语文教学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切身体验,感悟作品的内蕴及独特的意境,实现对作品的情感、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充分地解读文本,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不断构建和谐、完美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品质得到培养,人格得以完善和健全。比如,那些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学作品,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而且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进一步发扬。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要求
(一)构建互动课堂,营造和谐氛围
师生间情感教育的实施,以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依托。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依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和谐氛围和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注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创设多種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为构建互动的课堂创设条件。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发现学生情感的细微变化,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让学生都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敢于沟通,愿意交流,在和谐的情境氛围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品质,提升自身的素养。在和谐互动的课堂中,教师作为良师益友,与学生关系融洽,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创设条件。
(二)挖掘情感因素,创设独特情境
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应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将情感渗透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作品丰富的情感内蕴之美,不断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力,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其次,教师应拓展文本,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尽可能地创设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生活情感体验等,发挥想象,研读作品,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以杜甫的《登高》为例,全诗的思想容量比较大,饱含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穷困潦倒的喟叹,对大半生坎坷经历的感伤,形象生动,概括力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诗中一二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精雕细刻的描绘,三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大笔渲染,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合理的想象,在脑中勾画出一幅长江三峡萧条冷落、凄清寥廓的悲秋图。在这独特的情境中,随着无边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感悟诗人那无边无际、绵绵不绝的愁苦忧思。
(三)朗读优美篇章,感悟灵动意境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优美的文章,可通过富有情感且形象生动的语言,凭借重音、停顿、语调、语气等朗读技巧,配上和谐的音乐,进行范读,以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学生在教师的范读声中,自然容易体会作者情感,咀嚼文本内蕴,进而徜徉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很快就能捕捉到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和感情,激發出强烈的朗读兴趣。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作品中洋溢的淡雅、清新、悲愴、崇高的美感,体会字里行间展现出来的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形象美,感悟文本优美的意境,激起内心深处的情感,达到感情的共鸣和升华。
如,教师在对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进行讲解时,可以对词中富有特色的语句进行着重分析、朗读,如对开头的叠词“寻”“冷”“凄”“惨”的重读,“觅”“清”“戚”的轻读,通过前后朗读音调的鲜明对比,学生自然感受到了整首词凄惨的感情基调,很快就能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情感的共鸣。
(四)品味真挚情感,激发心灵感悟
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的思想、观点、情感,对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体验,影响颇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充分研习文本,挖掘潜在的情感内容,将其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以情激情,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可利用文本潜在的丰富教学资源,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研读作品,把自己的真实感悟融于课堂教学中,传导给学生,以自然流露的真情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进而激励、鼓舞学生。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你,心灵受到洗礼,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纯洁、健康。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条途径,渗透情感教育,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忠生.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2]杜火群,周彩虹.五年制专科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5(12).
[3]李秀春.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对策[J].中国培训,2015(5).
[4]袁春玲.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