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瑞娟 方艳溪 赵玉琳
[摘 要] 人职匹配应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探索期能指导大学生找到一份目标职业。大学生通过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认知来分析出自身的能力三核和职业能力三核,并将两者进行匹配,找出自身能力三核不足之处进行提升、完善,最终让大学生获得目标职业。
[关 键 词] 人职匹配;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三核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24-02
人职匹配是1908年由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的,根据每个工作者的知识、能力、才干品德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职业进行匹配,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指导待业者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的方法之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指根据对个人和职业的认识,确定职业目标,形成计划,达到职业目标的过程。奈尔斯提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对职业发展进行探索,每个人都需要亲身不断探索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道路。萨帕(Donald E. 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论将职业生涯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期,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职业。人职匹配的原理是将待业者的能力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进行知识、技能、才干品德三项匹配,匹配度越高,对待业者和工作岗位越有利。待业者的能力满足工作要求,工作职位能提供给待业者相应的需求。其中将知识、技能、才干品德称为能力三核。目前,人职匹配被广泛地运用于人力资源和职业发展规划中。
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的关键是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用人单位招聘不到适合岗位的人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存在如下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环境、职业认知不足
大学生进入大学前接受的教育,很少有进行自我认知的教育,导致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优势、价值观等。大学生对自身的情况了解不足,导致大学生更多地关注自身不喜欢的事物,很少把精力放在自身的兴趣上,目标不明确,做事无目的,缺乏规划。
多数大学生对家庭、学校、专业、社会形势、职业背景了解不深入,不了解相关的职业、就业、创新创业、帮扶等政策,阻碍了大学生发展职业目标、就业、创新创业的能力。很多学生高考填报志愿不理性,进入大学后发现不适合该专业,无法投入专业学习,有的甚至抵触,无心完成学业,难就业问题突出。
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认知教育,认识的职业不全面,大多数人对职业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出现了职业误解,直至毕业时也无法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很多大学生对职业不了解,只能被动地接受工作。有的学生心仪的工作机会出现,但发现工作所需要入职人员具备的条件不匹配,无法获得工作机会。
(二)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我国大学生比较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我国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缺乏社区服务、义务劳动、志愿者的经验,社会实践能力不高。遇到问题不是尝试解决而是回避问题,这也是为我国大学生的弊病。大学生毕业前无社会经验,毕业后迅速从学生转化为工作者,很难适应角色转变,并且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大学生缺乏职业探索
大学生大学期间错过了最好的职业探索期,毕业后就要花2至5年的时间进行初步的职业探索。大學生对职业的入职资格不了解,导致其找工作盲目性大,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多数大学不进行职业探索而是等待职业出现再去应聘,找到的工作不满意又换工作,在不停的换工作中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职业目标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应确定,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完善自身的能力三核,毕业找工作时才能与目标职业的能力三核匹配,获得自身认可的职业。
二、解决方法
(一)了解自我、环境、职业
大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认知,认识自我的兴趣、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知识等。自我认知可以通过工具测评,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MBTI性格气质测评、价值观测评、能力矩阵测评等。自我认知同时也可以通过他人评价、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全面认识自我。
外部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在大学中了解、探索的。大学生对家庭环境的了解可以通过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了解亲友职业信息,交流职业目标。学校环境主要是了解学校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运用好以帮助自己完成大学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大学生应多了解未来及目前居住城市环境的经济发展状况、发展产业及生活、收入水平,以指导职业平稳发展。多关心当前的社会形式及国家政策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应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来选择职业的发展。
职业认知包括了解职业的入职资格、所需技能、提升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福利薪酬、工作内容等。对职业的了解可以通过职业访谈、收集就业信息、招聘信息、实习、职业交流等方式获取。职业访谈是通过寻找感兴趣的职业,并找到相关领域的工作者,通过了解工作的入职资格、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资待遇、提升空间等信息,获取职业信息。大学生可以从互联网、新闻媒体、招聘会、招聘信息等中获取企业、单位的信息。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找到相应单位、企业实习,可以用实习的时间亲身体验职业的需求,以了解职業环境,增加工作经验。高校可以邀请已参加工作多年、来自不同单位、企业的毕业生代表回校开展职业认识讲座。
(二)人职匹配
通过对自身、环境、职业的认知,在大学早期评估自己的能力三核,预测自己毕业的将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才干品德。并通过对职业的了解找出自己的兴趣职业,将这些职业所需的能力三核,需要什么专业知识、技能、才干品德进行整理归纳。应用人职匹配的原理将自身的能力三核与职业的能力三核一一匹配,将大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合理规划,提高匹配度低的部分,完善自身的能力三核,最终使自身的能力三核与职业能力三核尽可能一致,以获得目标职业。
(三)获取职业资格认证
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目标职业相应的专业进行学习,并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改变按专业就业形势,可按兴趣职业就业。
(四)增加目标职业的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应利用好兼职、实习、实训的时间进行工作体验,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尽可能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按目标职业就业增加相关的工作经验。
三、人职匹配及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展望
目前,在校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少,缺乏理性,处在职业幻想阶段,很少有清晰目标的职业,对目标职业了解不深,导致了很多毕业生就业后对职业满意度不高,适应期长,就职后职业探索期时间拉长,工作不适应,频繁跳槽等问题显现。如何让大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如何做好大学的职业探索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招聘的关键问题。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待及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并让两者相互协调,是解决大学生工作期待高,自身能力弱,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前提。高校大学生可以在进入大学后进行人职匹配,发现自身的不足,大学期间完善自我的能力三核,毕业时通过人职匹配找到自己满意、适合的工作。
(一)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及机会
目前,提供实习岗位的用人单位多是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不多,很难满足学生的职业体验需求。而大多数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有限,工作量大,人力不足,能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大学生体验。
(二)建立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咨询
目前,全国高校都开设了职业发展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规划未来的职业。每个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不同,进一步开设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对职业规划困难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合理解决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职业发展规划问题,能更好地提高高校的学生指导、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对高校就业的满意度,并真正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进行职业探索指导,让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充实。
(三)职业岗位需求研究
大学生处在职业幻想期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职业不了解,对职业需要的人才素质不了解。开展每种职业需求的研究,为大学生找工作提供一张职业地图,让能力三核不足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完善能力三核,搜寻目标职业,并实现职业梦想是职业发展规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剑英,张晓明.“人职匹配”式就业指导工作的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3(31):328-329.
[2]严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Spencer G. Niles, Azek Karajic. Training practitioners in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areer guidance)[M].
Amsterdam: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8.
[4]張微.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5]方艳溪,乐建盛.大学生职业教育生涯发展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24-62.
[6]焦金雷.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