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余晓燕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刚起步,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设备不新、功能不全,隊伍匮乏、管理缺失的现状。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提出: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实验室管理;合理规划实践体,凸显实验室特色;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共同体。
[关 键 词] 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44-02
实验室建设作为重要的平台,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许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但仍凸显一些现状亟待解决。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一)总量不足,结构不优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涉及基本理论、实践课程和技能培训三个方面,与之对应的实验室表现出总体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首先,重教育,轻保育。《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保育与教育结合,很多高校无保育实验室,如卫生保健室,不符合0~3岁早期教育培养方向的要求。其次,重技能,轻理论与实践。因为学生技能薄弱,很多高校重视钢琴室、舞蹈形体室建设,相对忽视理论和实践实验室建设。最后,重普及,少特色。实验室建设未结合学科优势明确实验室特色,存在跟风现象。
(二)设备不新,功能不全
首先,已建的部分实验室,如蒙台梭利教学法实验室、美术室等,由于建设时缺乏经验,整体建设环境简单,仪器设备和教具学具与课程教学不匹配,使用率不高。其次,设备无更新。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使需要保养维护、补充更新的设备未得到及时检查,更新率不高。
实验室具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首先,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用于教学刚刚起步,社会服务和研究功能相对缺少。其次,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匹配,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构建、校内外方式、考核等方面还未形成系统。
(三)队伍匮乏,管理缺失
首先,教师团队建设刚起步。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年轻化、理论化,外聘教师制度还尚未完善,双能教师引进和培养刚起步。由于挂职时间冲突、学校政策激励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师长期脱离一线,外聘教师请不来的尴尬现象。其次,实验设备掌握不够。相关教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本身和操作部分不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多为艺术学院教师兼任,虽能系统教学,但缺少对儿童年龄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掌握。
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未调动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多元化管理。实验室缺少各项符合学前专业专业特殊性的规章制度,特别体现在使用制度上,还未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
由于新专业经验不足,外部借鉴经验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服务区域还未有清晰地定位,缺失长期规划,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匹配,造成建设循环效益不高。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建设好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策略
(一)加大经费投入,优化管理规范
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用于增设新的专业实验室,更新和维护设备;另一方面,对人力投入给予经费支持,如亲子观察、社区幼儿照料、幼儿园教师培训等。当然,需要对经费使用有年度规划和监督机制,避免重复浪费。
优化实验室管理。首先,实施多元主体管理,加强协作。结合各个实验室的特殊性,如钢琴房,明确教学管理者、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和学生(含勤工俭学学生)等职责规范。其次,实施制度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制定实验室规范的使用、维护等制度,并建立起监督评价体系,确保设备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二)合理规划实践体系,凸显实验室特色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如明确教学大纲、实验教材等标准与考核要求。同时,实行项目管理,评选出优秀实验项目,做好跟踪与监控工作,给予支持和评优评奖等。
2.规划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有系统的实践课程体,承担儿童观察、课程建设与教学、学术研究、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工作。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三个方面:基本理论、实践课程和技能培训,将已建、待建的实验室分为理论教学体验和研讨室板块(五大领域教学法实验室等)、实践实训室板块(亲子活动室、儿童感统训练室等)、技能实践室板块(钢琴室、舞蹈形体室、美术室等)。三个板块没有绝对界限,可以交叉。
理论教学体验和研讨室板块功能:主要包括模拟体验教学活动室和研讨室。其中模拟体验教学活动室是教师的课程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教学模拟场所。学生通过模拟幼儿园的情景教学(视频观摩、案例分析、模拟课堂等),在教师指导下,重在理解教学中的思想、方法,不再是传统理论课堂对知识的简单累加。研讨室用作模拟教学活动后的讨论或研讨,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理论高深,脱离实践,对专业理念和方法的吸收也是渐进的和自我建构的。
实践实训室板块功能: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设计、环境创设。通过模拟幼儿园一日活动掌握幼儿园一日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主要承担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教育教法的课堂模拟训练。
艺术实践室功能: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是会弹、会跳、会唱、会画、会演等。传统的是单项进行,但在分项的基础上,通过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话剧创作、儿童剧、绘本剧等多种形式表演,是集声乐、美术、舞蹈、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实践。
鑒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理论强、实践弱的总体实情,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考核方式)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3.扩展功能,凸显特色
首先,建立教师和学生自主研究平台,逐渐开放实验室,分4个层面满足不同能力层次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教育研究、科学研究、学生竞赛、毕业论文。其次,实验室作为本专业的宣传平台,为家长、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机构提供幼教资源、育儿知识及幼教指导,如组织幼儿教师培训、亲子活动、社区科普活动等。最后,重视与校外实践的对接。除了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还可以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如短期驻园培养、顶岗实习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融合起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培养效果。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共同体
首先,引进、培养与外聘“双能型”教师。通过外出学习与考查、挂职锻炼、职业资格培训、外聘督导等,逐步熟悉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其次,教师队伍的分层成长:兼任教师负责基本理论的实践教学;专任教师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艺术学院教师和幼儿园外聘教师负责技能培训的教学。随着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可做相应调整。最后,扩大专业人才队伍团队建设:主管领导负责全面工作,教学管理搞好校内外关系;教研室开展教学实践指导;教师抓课程实训;辅导员督导;学生自主学习。
应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和当地社会需求,不断总结实验室建设规律与经验,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更好地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提供有力保障,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旭花.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刘莹,杨淑芹.基于全实践理念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现状与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5(2).
[3]张梦雪,冯婉桢.国外儿童发展实验室建设特色及启示: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儿童发展实验室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