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斌 尹航 于晓洋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功能定位不明确、运营机制不完善、政策扶持不精准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也面临着建时热、建后冷的尴尬局面。梳理了国家层面近十年的创业政策,研究了国内学者近十年的研究文献,从功能定位、运营机制、困境和发展前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运营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运营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37-03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高校和企業热衷于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然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面临着功能定位不明确、运营机制不完善、政策扶持不精准的发展困境。积极探索有效的运营机制,是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体系
根据麦可思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占当年大学生毕业总数的1.5%,2011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2012~2015年维持在1.5%~2%。
从国家政策层面分析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体系建设。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政策体系的建设阶段(2008~2012年)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就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正式提出了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2010年,教育部和人劳部分别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1号)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创业基地,明确创业基地功能定位,规范创业基地管理,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
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畢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1年国发[2011]16号),通知要求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1号),加快建成一大批高校学生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各高校也要积极整合资源,通过企业参与等方式建立创业基地,并进一步加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印发《关于推荐认定首批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2]82号)》和《关于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创业帮扶政策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108号),对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基本条件、推荐认定程序进一步明确,并确定了首批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2号),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基地建设,大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习和项目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政策体系的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2016届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42号),大学科技园、创业园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创业毕业生解决场地、资金和人力资源等问题,让毕业生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功能
大学生创业基地功能定位为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和创业人才培养(张庆祝,2007)。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项目孵化功能
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孵化器组织,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全程的指导和服务,使每个初创实体得到有效磨炼并逐步发展壮大,尽可能降低这些初创实体的创业风险和成本,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林朝忠,2011)。
(二)人才培育功能
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战操作的创业培训,对创业者进行技能培训、创业风险、就业观念、典型引路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在校大学生了解创业、原意创业和敢于创业,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并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和决心(林朝忠,2011)。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应首先成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朱静然,2013)。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深化管理和服务功能、深化教育和指导功能、深化模拟和实践功能以及深化研究和导向功能(李春宏,2014)。
(三)创新研发功能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将科技创新和项目孵化有机结合起来,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科技源泉与技术研发基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环境,使学生更容易尝试实际的创业过程(李旭东,2010)。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项目招标,将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项目带到基地中立项孵化。这些项目在基地里进行研究,使创新成果产业化(祁鸣鸣,2013)。
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由政府全额或部分投入,作为行政服务机构或者事业单位实行政府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不求经济效益,而求社会效益(刘慧,2010)。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中面临着运用模式上的挑战、融资机制的挑战、科学管理的挑战、建设机制的挑战等(刘慧,2010)。
(二)学校主导型
高校是高新尖端的科技研发前沿,不但聚集了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拥有大量的先进科研仪器备,并且高校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还积累沉淀了大量的可进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发明专利与科研成果。大學生创业孵化基地理想的运营模式是:以扶持大学生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孵化高科技企业为核心目标,学校主导、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模式(祁鸣鸣,2013)。
(三)校企合作型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联姻式”“嵌入式”“互动式”“连锁加盟式”(孙秀丽,2011)。高校可以结合学校专业特点、行业背景,与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区,由企业或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开辟社会经济组织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渠道,使其积极主动地帮扶毕业生创业,实现社会经济组织与毕业生之间的双赢(李春宏,2014)。
(四)综合服务型
我国教育部、科技部于2001年首批批准成立和认定了15所国家级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何芳,2011),整合政府资源,构建校府共建型园区。高校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开辟场所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依托政府政策优势和高校人才与技术优势,助推大学生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引入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团队,按照成立公司或管委会的模式进行管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利用第三方组织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办理政府小额创业贷款(李春宏,2014)。
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展困境
(一)大学生创业工作考核体系不完备
教育和就业部门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考核重点是就业率,高校重视就业率而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培养。一是部分高校将招生计划同就业率挂钩,造成了高校往往只重视就业率而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培养。二是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为选修课,没有从思维观念上对创业教育进行重视,未将其纳入规范的教学和科研计划(李伟,2014)。
(二)大學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机制不科学
创业基地机制上的不健全,导致许多专业课教师还是埋头搞课题、轻实践,学生对创业基地的满意度和参与率都偏低。因此,创业基地在运行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建立针对师生双方的创业激励和保障机制(朱佳艺,2015)。
(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创业孵化园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大学和少数企业单位,民间资本较少介入,创业孵化园身份积累不足,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同时,在项目选择上,多以科技型、信息型等产业或行业为主,但是多数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不足,导致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项目到后期无法运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李旭东,2010)。创业经费不足是目前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中遇到的主要瓶颈,大学生创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某些领域需要大量资金,充足的资金是创业成功的保证。另外,很多高校和企业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资金很少流入高校创业基地(韩继锋,2016)。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精准
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执行单位在解决这类问题上实际经验不足。尽管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给予很多支持,但是具体如何操作,仍旧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在实施上仍旧存在问题(李伟,2014)。陈成文(2009)强调了我国创业政策的局限性。创业培训有长足发展,但创业教育落后;减少进入障碍政策日渐完备,但商务支持不足;信贷政策日趋合理,但创业基金政策滞后;改善硬环境政策日臻完善,但改善软环境政策缺失。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创业基地发展需要(韩继锋,2016)。
五、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展前景展望
(一)紧扣专业建设服务产业规划
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着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力度加大,市场经济逐渐形成规模,已由“中国制造”型经济增长向“中国创造”型经济发展转变,并已进入“自主创新”的经济大环境。地方经济发展开始走“符合自身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孟庆霞,2013)。高校应结合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围绕当地产业结构,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及创新过程,把握人才需求动向,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创建实践、创新平台,培养出更具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为社会提供有用之才(张国瑜,2016)。为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立足区域经济的目标,强化创业实践课程建设,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区域社会资源,探索设计校企联姻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建立大学科技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马晓春,2012)。
(二)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中的职能转变有新趋势,主要变现为专业化、网络化、企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政府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如何突破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新趋势,就必须顺应市场的发展,跟紧政府职能转变,由政府主导变成政府引导。政府应该积极建立完全企业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模式,建立多渠道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入驻企业遴选机制,建立合理的过程培育机制和评估机制(刘慧,2010)。
(三)校企深度合作产学融合发展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完全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直接介入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拥有大量的技术、设备、人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創业孵化园的平台,发挥其资源优势,参加和接受全社会的资源有效利用,在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过程中有所创新(李旭东,2010)。
总之,通过梳理国家层面的创业扶持政策,研究国内学者近十年的文献成果,不难看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和管理机制仍然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机制作为参考标准,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均需要不断磨合和探索。创业教育普及在高校刚刚起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倡导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和企业参与的合作模式,能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和后续支持,促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理论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7(8).
[2]林朝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1(4).
[3]朱静然,王岚.河北省大學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2).
[4]李春宏.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4(5).
[5]李旭东,于波,谢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现状浅析[J].决策管理,2010(4).
[6]刘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视阈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3).
[7]祁鸣鸣.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3(23).
[8]孙秀丽.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1(7).
[9]何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现状调研[J].科技创业月刊,2010(10).
[10]朱佳艺.高职院校创新型创业基地运行模式探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
[11]韩继锋.就业难困境下高校创业就业基地发展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7).
[12]李伟.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4(5).
[13]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14]孟庆霞.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知识经济,2013(12).
[15]张国瑜,尚成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3).
[16]马晓春.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2).